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微视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作者】 田富建

【机构】 四川省安岳县岳新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微视频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我们要使其更有效地助力学科育人,就应科学地开发设计,并在教学适时下让学生以此为径进行观看接受,这样教学才能收到更好效果。
  【关键词】 初中历史;微视频;有效运用

  微视频,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是在“班班通”工程全面实现、网络全覆盖以后的所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实践。运用这种资源辅助教学,不仅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授课模式,还能促进学生更多学习方式开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历史,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平台,担当着素质教育重任,我们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微视频开展教学实践,便成为我们历史教师的重要探究课题。下面,我结合自身初中历史教学,谈谈微视频资源在其中运用的有效实践。
  一、微视频的概念界定及特点
  所谓微视频,就是在多媒体平台和网络环境下,根据教学目标,将课程教学相关内容、素材、测试、反馈等设计成有声有画的视频,在教学相关时段进行播放,让学生从视频中获得相应知识,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资源。其特点分明,一是时间短,一般时长为5分钟,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时长而言,微视频只能说是教学片段。二是内容简。一个微视频,大多是一个知识,由于知识点教学和练习而形成。三是容量小,虽然涉及到多种资源的整合,但视频总容量不大,选用一般媒体播放格式即可流畅观看,电脑、手机均可作为播放终端。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才使得微视频一进入人们视野,便受到了众多教师青睐。实践也证明,运用这种资源辅助教学,有利于营造多元化主题的教学环境,促进教学情景化、突出教学疑难点,并实现以小知大的教学目标,在丰富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历史教学有效性方面也是具有很大作用的。而且,在提升学生历史素养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
  二、微视频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一)微视频在激趣中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主体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凡优秀教师,无不是激趣高手,而且还把课始趣来作为教学己任来践行。而激趣手段中,微视频无疑是其中一个有效路径。例如,在教学展开《全面内战的爆发》这一课中,为了化解难点而激趣,实践中我把“重庆谈判”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把蒋介石一而再、再而三地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以及毛泽东无反顾地赴重庆谈判作为难点攻克对象。为此,我制作了名为《重庆谈判》的微视频。用于教学实施中,当学生听到教师的声音从视频中飘出来,看到幻灯片在那儿自动翻阅、教师在视频中自问自答的情景时,学生的目光紧紧地聚集在大屏幕,从学生的眼里我感受到了求知的渴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被点燃。当他们有了这种学习热情和兴趣,积极性就会高涨,主体性变会释放,变成“我要学”的强大内驱,整个课堂活力呈现,学生的参与程度出乎我的预料,自始至终学生都满怀激情投入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来,师生互动良好,课堂效果十分出色。   
  (二)微视频在化解教学难点中的运用,有利于还原历史事件。这是微视频进课堂的主要目的。这需要教师在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基础上进行创新开发与制作,使微视频“精准对扶”课堂,能助力教学难点的化解,这样才能提效育人,让学生既有兴趣又能思维的活跃。我们知道,很多历史事件远离学生生活现实,没有身处其中的体验,有时很难引发共鸣,更难理解。因为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在时代久远而造成的难度,我们就可利用微视频来辅助。例如,在教学《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课时,我们可以通过微视频让学生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和成立之后我国人民日常生活的变化,学生将现在的生活和以前的生活作对比,就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也可以让学生观看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的演讲,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开国大典的震撼,进而感受当时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以及我们生活的来之不易。又如在教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视频上的布达拉宫等图片吸引学生兴趣,然后引人本节中的班禅、达赖册封制度等重点难点,以此来精简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难点,掌握相关内容。
  (三)微视频在增大容量中的有效利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历史与社会课原本应是趣味性强、故事性强的科目,现实中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与教科书有关,教科书对历史事件内容的叙述是简单的、干巴巴的,篇幅是有限的,学生往往无法很好地去了解一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通过制作微视频,正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教师可以补充许多相关的信息:可以是文字材料,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影音资料,从而有效地扩充教学内容,更好地还原历史场景,让历史变得丰满、立体,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样以上面的《重庆谈判》这个微视频为例,在其二的片断中我又增加了以下内容:抗战胜利后国内的形势,蒋介石发给毛泽东的第一封电报,相关事件的珍贵老照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人的对话,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帮助学生回到那个特定的历史年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自己的探究下,很好地理解了“重庆谈判”的背景以及蒋介石为什么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毛泽东为什么赴重庆谈判等问题。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触动了学生的兴奋点,引发了学生探求的欲望、参与的热情,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精彩的课堂。
  总之,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微视频与学科知识教学融合态势越来越明显。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历史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多运用微视频类似的信息化资源辅助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历史教育。这既是对我们的考验,也是对学生更多能力培养的时代负责态度的有效实践。
  参考文献:
  [1]孙春梅,微视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学周刊,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