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 刘 春
【机构】 广西柳州市柳江区拉堡镇木罗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础,保障小学课程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率,是奠定小学生基础,提高小学生能力的关键时期。我国推行新课改多年,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众多一线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下面本人从自身实践出发,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农村小学教育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地域环境的限制,会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小学条件、学生特点等,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恰到好处
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落实除了必须根据教学课文所在的单元目标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来设计外,还必须根据自己学生的学情来设计。目标过低,教学没有实意;目标过高,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目标太繁,又完成不了任务。所以确定准确的目标首先要备好课,这是教师搞好教学的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全面考虑班级学生情况后,进行设计课堂教学,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牧场之国》这篇课文前,先认真、反复地研读课文和教参,考虑到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引导学生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在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已经学了一篇《威尼斯的小艇》,课文也是要求学生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因此,教学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因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嘛。以此为基础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找出哪些句子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对应的语句,同时也体会到了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二、出彩的课堂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第一步骤。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能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只有对新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所以在新课伊始,我常常运用新颖的刺激和引人入胜的活动,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指向新的学习课题。或是利用学生熟知的素材把它作为“引子”过渡,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好学习新知的准备。
如在教学《金字塔》一课时,不是开门见山地提问,而是谈话式地问学生: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你会想到哪些建筑?说到埃及,你又会想到什么?这样学生带着浓浓的兴趣走进了课文。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军神》一课时,我从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导入,由“天神”关羽引入“军神”,让学生带着深深的敬佩之情走进课文,去感受那具有钢板般顽强意志力的刘伯承大元帅。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学生的“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最能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它的教学最有效。但是学生的“学”是有限的,在学生自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给学生限定的并且足够的时间自学。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你能给学生最好的恩赐,莫过于让他完全靠自己的脚走路。”所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探究、发现,使学生在课堂上精力高度集中,节奏紧凑,不松松垮垮,学生的自学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2、学生自学时老师一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此时的主角是学生,所以我要静静地巡堂,了解学生的学情,适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因材施教。绝对不能在课堂中喋喋不休,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与思考,也就影响了自学的效果。
3、教师必须设计相应而有效的问题让学生有目标的自学。
如我的每一堂课教案都设计类似学习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某某分钟后完成下列问题。”或“仔细阅读课文某某段,某某分钟后完成下列思考题。”每一个自学环节都有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去自学,让学生的“学”有的放矢,避免了“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4、要给予正确、具体的方法指导。在学生“学”前,作为学生“引路人”的教师一定要给予正确而恰当的指导,给出自学的方法、要求,让学生很快的通过引路桥,顺利地驶上“快车道”。也就是说,老师的导学相当重要。比如让五年级的学生初学品味课文语言时,教学案中一定要有明确的品味赏析方法的指导,还要有赏析的格式、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有章可循,降低了初学者学习的难度,让学生愿学、会学、有兴趣去学。如让学生品味《祖父的园子》的语言时,我是这么设计的:“请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并说说喜欢的理由。”然后明确给出回答问题的格式:
我喜欢的句子是_____(课文中划下的句子),因为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填动词或形容词或修辞手法),表现了(物或人)____特点,表现(表达)____之情。
例子:我喜欢的句子是:“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因为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有趣地表现了“黄瓜的自由自在,表达了作者喜欢像黄瓜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
当然,给了学生语言品味的格式不等于学生就学会了品味的方法,还得教会学生无论怎么样分析都不能离开文本、离不开原句去赏析课文的语言的精妙之处。因为是初学,学生的“学”肯定会有困难,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去尝试,哪怕是做错了也不要吝啬对学生说些鼓励的话。哪怕回答对一点,我们也要表扬表扬学生,让学生尝到了学有所获的甜头,以后学生就更愿意去“学”了。
四、明确“后教”怎么教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中的“教”应该是点拨的意思。教师在学生充分自学之后,以学定位。学生会的不教,能学的不教。在学生需要时教,在学生无法理解时教,在学生通过自学形成了对课本内容知识的认识和情感有一定地体验后,教师再教。所以教师在学生“先学”时必须凝神观察,扫描学生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或倾听学生在讨论、质疑、交流中暴露的问题,明确“教”与“不教”的内容,或确定用什么方式教。当学生在学了之后还不能掌握的知识,这就需要老师的点拨了;当有些知识通过学生的自学之后,还有部分学生不会的,就采用“兵教兵”的方式,效果更理想。教师只要对“不对的”进行更正,对“不完整”进行补充便可。
五、明确“当堂训练”怎么练
练习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所以每一堂课都要设计相应的练习当堂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那么怎么练呢?
首先练习的选择要紧扣教学目标,这堂课学什么就练什么。例如前面讲的《祖父的园子》这一课让学生学习品味语言的精妙,就出一项品味语言的习题让学生练。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其次所设计的练习要与考试紧密联系,不要脱离考试。而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练习的时间也是有限,所以设计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考试常出现的题型,灵活多变的训练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行。第三,练习的设计要有梯度,让好、中、差各个不同阶层的学生都得到照顾,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有收获的快乐,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此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总之,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途径有千万种,有待我们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13期
[2]《青年时代》2016年第13期
【关键词】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农村小学教育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地域环境的限制,会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小学条件、学生特点等,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恰到好处
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落实除了必须根据教学课文所在的单元目标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来设计外,还必须根据自己学生的学情来设计。目标过低,教学没有实意;目标过高,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目标太繁,又完成不了任务。所以确定准确的目标首先要备好课,这是教师搞好教学的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全面考虑班级学生情况后,进行设计课堂教学,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牧场之国》这篇课文前,先认真、反复地研读课文和教参,考虑到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引导学生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在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已经学了一篇《威尼斯的小艇》,课文也是要求学生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因此,教学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因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嘛。以此为基础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找出哪些句子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对应的语句,同时也体会到了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二、出彩的课堂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第一步骤。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能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只有对新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所以在新课伊始,我常常运用新颖的刺激和引人入胜的活动,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指向新的学习课题。或是利用学生熟知的素材把它作为“引子”过渡,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好学习新知的准备。
如在教学《金字塔》一课时,不是开门见山地提问,而是谈话式地问学生: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你会想到哪些建筑?说到埃及,你又会想到什么?这样学生带着浓浓的兴趣走进了课文。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军神》一课时,我从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导入,由“天神”关羽引入“军神”,让学生带着深深的敬佩之情走进课文,去感受那具有钢板般顽强意志力的刘伯承大元帅。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学生的“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最能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它的教学最有效。但是学生的“学”是有限的,在学生自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给学生限定的并且足够的时间自学。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你能给学生最好的恩赐,莫过于让他完全靠自己的脚走路。”所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探究、发现,使学生在课堂上精力高度集中,节奏紧凑,不松松垮垮,学生的自学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2、学生自学时老师一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此时的主角是学生,所以我要静静地巡堂,了解学生的学情,适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因材施教。绝对不能在课堂中喋喋不休,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与思考,也就影响了自学的效果。
3、教师必须设计相应而有效的问题让学生有目标的自学。
如我的每一堂课教案都设计类似学习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某某分钟后完成下列问题。”或“仔细阅读课文某某段,某某分钟后完成下列思考题。”每一个自学环节都有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去自学,让学生的“学”有的放矢,避免了“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4、要给予正确、具体的方法指导。在学生“学”前,作为学生“引路人”的教师一定要给予正确而恰当的指导,给出自学的方法、要求,让学生很快的通过引路桥,顺利地驶上“快车道”。也就是说,老师的导学相当重要。比如让五年级的学生初学品味课文语言时,教学案中一定要有明确的品味赏析方法的指导,还要有赏析的格式、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有章可循,降低了初学者学习的难度,让学生愿学、会学、有兴趣去学。如让学生品味《祖父的园子》的语言时,我是这么设计的:“请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并说说喜欢的理由。”然后明确给出回答问题的格式:
我喜欢的句子是_____(课文中划下的句子),因为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填动词或形容词或修辞手法),表现了(物或人)____特点,表现(表达)____之情。
例子:我喜欢的句子是:“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因为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有趣地表现了“黄瓜的自由自在,表达了作者喜欢像黄瓜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
当然,给了学生语言品味的格式不等于学生就学会了品味的方法,还得教会学生无论怎么样分析都不能离开文本、离不开原句去赏析课文的语言的精妙之处。因为是初学,学生的“学”肯定会有困难,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去尝试,哪怕是做错了也不要吝啬对学生说些鼓励的话。哪怕回答对一点,我们也要表扬表扬学生,让学生尝到了学有所获的甜头,以后学生就更愿意去“学”了。
四、明确“后教”怎么教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中的“教”应该是点拨的意思。教师在学生充分自学之后,以学定位。学生会的不教,能学的不教。在学生需要时教,在学生无法理解时教,在学生通过自学形成了对课本内容知识的认识和情感有一定地体验后,教师再教。所以教师在学生“先学”时必须凝神观察,扫描学生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或倾听学生在讨论、质疑、交流中暴露的问题,明确“教”与“不教”的内容,或确定用什么方式教。当学生在学了之后还不能掌握的知识,这就需要老师的点拨了;当有些知识通过学生的自学之后,还有部分学生不会的,就采用“兵教兵”的方式,效果更理想。教师只要对“不对的”进行更正,对“不完整”进行补充便可。
五、明确“当堂训练”怎么练
练习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所以每一堂课都要设计相应的练习当堂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那么怎么练呢?
首先练习的选择要紧扣教学目标,这堂课学什么就练什么。例如前面讲的《祖父的园子》这一课让学生学习品味语言的精妙,就出一项品味语言的习题让学生练。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其次所设计的练习要与考试紧密联系,不要脱离考试。而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练习的时间也是有限,所以设计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考试常出现的题型,灵活多变的训练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行。第三,练习的设计要有梯度,让好、中、差各个不同阶层的学生都得到照顾,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有收获的快乐,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此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总之,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途径有千万种,有待我们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13期
[2]《青年时代》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