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论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实践策略

【作者】 向 娟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嘉陵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成功的教学在于激趣增强学生主体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兴趣培养,使之成为一个有“我要学”需求的“乐之者”,能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实践活动中来,与教师达成有效双边对话。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实践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教学意义在于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生成源。托尔斯泰那句关于激趣教学的名言给我们明确的导向就是要取得教学的功能,就不是靠强制手段来实现的,而是以激趣作为增强学生主体性来推动的。因此,作为奠基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者,我们应加强学生兴趣激发与培养,使之向着“乐之者”方向发展。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表明,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不仅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催发主体性,充分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还能促进教学双边有效展开,提高效果,增强情感,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大幅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与学中,加强策略创新以培养学生兴趣就显得异常必要且现实。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而谈之。
  一、增强新颖,创新策略,引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追新求奇,是人之常情。落于俗套的数学课堂,平淡无味,而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的课堂,又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追求,是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重要实践策略。因此,创新策略应成为提效增质的前提所以。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通过“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尽可能让课堂新颖别致,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一)问题情境新。思是从问题触动开始的。问题是思维参与活动的引发器,是促进学生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前提。所谓“兴”起则“思”通,就是这个道理。但由于我们现行学生主动思考和质疑的越来越少,就需要我们老师采取“教有疑”策略来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而落实到实践中,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值得注意的是,问题情境虽然具有了诱思功能,但还需要增强趣味性,实现激趣诱思双剑合并,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参与到情境中来。例如,在课堂《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教学伊始时,我要求座位号数是4的倍数的同学举左手,请座位号数是6的倍数的同学举右手。结果,同学们发现,有的同学举了双手。这种发现,他们自然会惊讶,会引发他们思考。实践证明,创设的问题情境如果具有贴近生活、基于学生数学现实,具图文并茂新颖感特征,那就能实现激趣激思效果,促使学生在启发式中积极动脑思考。他们不仅有“我要学”需求,还会主动克服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且学习效果明显。
  (二)教学手段新。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全面实现和智慧教育的兴起,信息化教育改革已成为课堂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向。传统以讲为主的授课模式将逐渐淡化。作为一线教师,应在“三活课堂”“资源活用”理念引领下尽可能地将信息技术这种新颖手段与数学教学整合起来,利用其优势在助教的同时也激趣,实现手段优化。目前,我校课堂均与智能一体机这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终端结缘了,为方便我们教学还联通了网络。这要的环境和平台,为我们有效开展数学课堂上的激趣起到了积极作用。因为其能创设图文音影相结合的情境,既新又趣,夺人眼目,故而学生乐于其中。但同时也要注意,教学手段的新在于多种手段的交织使用,而不是常用一种,特别是我们现在很多教师习惯于多媒体,虽然也能达到效果,但新颖在日渐褪去。这一点,我们应注意。
  二、挖掘潜能,促进资源利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是教育家布鲁纳曾的一句经典名言,他告诉我们数学课堂要激趣的最好方式就是挖掘数学自身的资源优势来展开教学。因此,我们要实现增趣提效效果,就应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充分使数学教材中潜在的趣味资源得以重见阳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预期。
  (一)一题多变。有变则有新。数学课堂中倡导的变式教学,其对象就是一题多变。通过一题多变,旨在揭示问题本质,暴露学生思维不足,增强事物联系。而要达到这种效果,需要我们将常见问题进行创新,使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背景进行模样改变,以满足学生求新鲜、喜新物的需求。与一题多变相对应的就是一题多解,这也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优势,是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兴趣的有效资源。教学中,我们应加强这一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引导学生从算术的方法、代数方程的方法,从顺向的思维和反向的思维等去进行解答,不仅能激发兴趣,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去分析思维,从而找到创新解决问题的实践方法。这个过程本身就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题型开放。随着新课改推进的深入,以促进学生思维放开的开放题目的应用越来越受到推崇而变得常见起来。数学课堂实施开放题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增强新颖性,实现激趣效果,还可培养学生思维,促进思维灵活和主动构建。在促进“五育合一”课改中对学生全方位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落实在实践中,开题题有四种类形,一是条件开放(又分为两种,一是是条件不足,一种是多余),二是问题开放,三是问题和条件都开放,四是解题策略开放。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要实现增趣提效效果,我们就必须加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使之增强主体性,进而主动爱上数学,乐于从事数学实践,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乐之者”,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主体作用,提高教学实效性,从而促进学生在互动对话的教学中主动发展,促进他们向着有较好数学素养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振国,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J].教育探索,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