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探析

【作者】 唐 强

【机构】 四川省顺庆区灯台乡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学习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其在初中教学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学教师作为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和传道者,担负着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使命,因此,在教授数学课程时,教师可将教学重心转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养成的重要性
  语文作为母语学习的唯一工具,更重视对文字的记忆和积累,数学教学相对于语文课程而言更加抽象复杂。数学是一门包含着数字公式和文字阐述的课程,需要借助语文知识认识数学中的汉字并了解其含义,才能够知道数学题目包含和表达的具体信息,进而指导我们理出解题的思路和实际步骤。数学题往往不直接给出结果,在实际应用题中一般都是给出相关的信息,要求学生利用题中的信息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存去解决问题。同时,有部分难度较大的选择、填空题需要经过学生的层层思考和分析,才能得出结果,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在大脑中思考,根据逻辑思维找出解题方法和步骤。因此,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特别是解决较为复杂的数学题时,能够充分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内在地增强大脑的使用程度,强化自身思维逻辑性。数学思维的养成有助于学生更轻松地学好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遇到问题时主动去思考,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使他们在处理问题方面相比较于思维能力差的同学更加灵活迅速。初中数学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好数学课堂,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当前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表现
  目前,国家教育部门大力倡导学生素质教育,并已经有相关正式文件确保新的教育改革方针稳步实施,但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教育模式较为落伍。传统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灌输式教学,即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成为课堂主体,负责答案讲解和书本内容讲解,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教师讲,机械般地接受来自教师的知识传送。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接触知识然后记住内容,但是极易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丧失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变得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传统教学环境下的学生很难养成数学思维能力。初中数学教师要想在学生思维能力建设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就要扬弃传统教学模式,保留传统教学中好的方面,结合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帮助学生回归到主人翁的位置上,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乐于去主动思考数学中的难题,最终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多次的思考过程中培养出良好的思维能力。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
  初中数学在学生思维能力养成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的成长也有着重要帮助。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同时,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强化是学生能够在学习期间完整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保证。在初中往后的数学学习中,学生会面临更难、更抽象的数学知识,比如高中阶段的几何知识学习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要求极高,学生一旦缺乏逻辑想象力,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会显得十分吃力。对于教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以及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上找准提升点。
  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在数学课堂上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突破口。是否准确且及时地找到突破口的位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符合目的地对学生做思维训练、是否有意识性地帮助学生进行更加深刻、更加灵活的探索。首先,教师需要利用自己的角色作用引导学生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还要更深入地探究问题的本质所在,重视培养学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钉子精神,帮助学生养成深刻性思维。其次,要加强学生思维上的快速转换。教师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问题和布置大量习题进行强化训练,通过不断的磨合,提升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最后,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所能做的主要工作是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多种思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在学生独立思考环节引导学生敢于大胆联想,善于把数学中的各个部分归纳起来,使学生主动发现其中的联系。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与初中二元一次方程之间的联系,结合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去尝试找到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二)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去主动思考问题,是学生强化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习惯于主动思考,可以通过提高数学学习兴趣进而达到目标。要想激发学生主动去思考,传统教育方法在有些方面已经不再适用,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要想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师可以从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和充分备课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课堂教学可以引进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像和视频多渠道地帮助学生强化学习,摒弃原来的单一说讲模式,开展探究式合作学习,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以不同的思路去解题;二是充分备课。备好课是一堂课得以顺利开展、有质量和有效率的前提,教师要认真设置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精心设计课程内容,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一个讲效率且情景生动的课堂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不再产生厌倦,进而成为学生乐于主动思考的动力。促进学生善于主动思考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梳理解题思路,鼓励学生花费较少时间完成更多工作量。学生的思维能力尚不完善,对部分问题的理解容易陷入死角,此时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指导:组织维护课堂纪律,为学生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去思考。例如在讲解平行线问题时,在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基本理论的前提下,让学生在教室里找出身边的平行线,这样既有利于结合实际生活考查学生的观察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
  (三)教导学生运用思维能力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问题只靠纯粹的文字理解还远远不够,教师需要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去解决问题,减少学生对老师和参考答案的依赖,教师要教授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深入解析问题。让学生善于利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数学基础一旦薄弱,那么就无法修建起数学体系这座高楼大厦,坚实的数学基础是学生思考数学问题时的理论支持和知识来源。同时,要重视学生基本数学解题技能的学习。例如在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并找到题目中的题干,也就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列出题中的明显数据;再者,研究题中的隐藏信息;最后,将所有信息加以综合,结合数学相关定理解出答案。
  (四)充分重视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问题、善于思考只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依然十分重要,良好思维品质的养成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一是数学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认真挑选习题,选择有价值的习题强化学生解题思路和条理清晰训练,强化学生的逻辑性、条理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步骤地分析和解决问题,避免杂乱无章,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要先从局部入手,找到问题主干,然后再把握整体,对主干进行补充修饰,进而通过分析迅速找到解题方法。二是加强对学生思维严谨性的培养,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运用到的每一个公式必须正确,切忌张冠李戴,所用公式须有正式来源,不能凭空臆造。使用到的数学定理需要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并加以分析,不能超出定理涵盖范围,要符合使用的先决条件。加强思维严谨训练同样需要教师布置有用的课后习题,通过学生在做习题过程中所暴露出的思维错误和严谨程度,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加以指导、改进。三是注意拓展学生解题思路的广度,教师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要求学生以不同的视角分析问题、以多种思路解决问题,不仅仅要做到一题多解,还要做到举一反三。
  综上所述,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也是数学教学的硬任务。对于数学教师来讲,要找准数学思维提升的突破口,注重学生主体性表现,混合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把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作为自己工作的中心;对于学生而言,认真学好数学是学生的本职工作,同时,学习数学不只是学习数学知识,还要在数学学习中强化思维能力,通过老师的引导懂得思维、善于思考。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不仅限于学生当前的发展,还能为其未来各方面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