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如何增强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作者】 郑复柳

【机构】 海南省东方市八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改革对于教师和学生都不同程度的提高了要求。目前的中学生物教学中体现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现在有些生物教学仍然是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生物是丰富多彩,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生物;课堂教学;高效性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校的生命,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老师们越来越认识到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效,而且应该高效。就是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使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这里本人来粗浅地谈几点看法。 
  一、 课堂活动中应切实关注学生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任务已不再是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 而是学生是否获得发展。 实现关注人的课堂教学, 我们应要做到:
  第一: 关注每一位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 发展的人、 有尊严的人, 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 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应是自己关注的对象, 关注的实质是尊重、 关心、 牵挂, 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我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一点体会: 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相信对学生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课堂中, 把更多的机会留给那些所谓的“差生”, 对这些学生保留更多的耐心, 学生就会在不经意中进步。 例如, 新学期开始了, 我们可以邀请原来生物成绩较差的同学做生物课代表, 当然, 我们千万不要把这样的机会当作是对学生的“恩赐”, 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做了课代表就要考好”, 我们要从内心深处关心学生, 真心实意对待学生, 不要让学生把我们的关心误认为是“利用”,学生接受了我们的邀请, 就是愿意与我们合作和交流的开始, 也是学生重新建立自信的开端。 我们可以让他来参与管理, 借助这一机会, 我们可以教给他学习的方法, 这些同学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 其能量是惊人的。 对基础知识不易掌握的学生, 我们更多的话语应该是“明天我们还是讨论这个问题, 你肯定能行的”“明天第一个请你来回答”, 给这些同学机会, 实际也是给自己机会。
  第二: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孔子说过: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 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 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 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 学生对生物的学习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 学生学习生物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 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 这种关注同时要求我们用“心” 施教, 不能光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 用“心” 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 对学生的关切, 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 学生对生物学习能否保持长久的兴趣, 很关键的一点是学生能否对老师产生长久的亲切感, 学生对某门学科的不感兴趣往往是从对该学科的老师不感兴趣开始的。 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 就是为了让我们与学生之间保持一种长期的“朋友般” 的关系。 下课后, 不要急着离开教室, 坐下来与同学谈谈, 拍一拍学生的肩膀, 问一句“有问题吗”“听得懂吗”, 哪怕是对有的同学微笑一下, 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聪明的老师会给学生讲自己的童年、 自己的学习生活, 会跟同学交流对一部电视、一篇文章的感受, 从而不断地从情感上接近学生。 记得有一篇文章中写道: 孩子就是孩子, 你对他好一点, 他就会把整颗心掏给你, 相信对我们都会有所启示。
  第三: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殿堂, 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课堂教学蕴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 教学永远都具有教育性, 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 教师要不断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 有的学生之所以变成“差生”, 首先是从人格的演变开始的, 其最显著的体现就是缺乏责任心和成就感。
  二、 做好有效的课堂讲授
  1、有效讲授要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讲授首先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 方法一是创设情境。 方法二是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一般不会将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而有效讲授要求教师告诉学生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因为学生只有知道自己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2、有效讲授要求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只有讲到重难点内容时,才会提醒一下。但由于目 前的课堂教学中, 采用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可能会造成学生只关注形式的热闹和参与的开心,却抓不住核心内容,所以有必要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时, 进行中和结束时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
  3、有效讲授要求保持一定的节奏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例如:在讲授重点内容时,故意稍作停顿,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或使学生有时间进行思考,但教师必须尽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作长时间的停留,还要避免离题太远,与教学主题无关的叙述。
  三、 高效的进行课堂提问, 提高学生对生物课堂的参与度
  1、提问要求问题保持大众性提问能引 起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共鸣,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要求回答,课堂气氛可立即活跃,提问要向全体学生发问,抽答面要广,这就必须要求所提问题必须具有大众性。提问之后要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在适当的时候(如课堂气氛活跃时),可以适当增加提问的难度, 但难度不可过高。 教师可以相应到引导。
  2、提问要求问题有一定的价值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材中找出标准答案的问题是常见的。有效提问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问题提有所用,有学习价值。这些问题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 曾经的教学是“满堂灌”,新课程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我们的课堂又遭遇到了“满堂问” 的尴尬。教师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低级问题充斥课堂,这种课堂气氛可能是活跃了,但学生收益不多,虽然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没变,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 这种“满堂问” 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难点,挤占了 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也限制了学生思维。
  四、在提出问题后老师要耐心的倾听
  教师在提问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在传统的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教师提问后马上就叫学生回答,而且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或错误时,教师马上打断,叫另一位学生回答或教师代为说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他要么没有机会说出完整的答案, 要么就会意识到他的答案是错误的,以至于根本不值得听完。也许这种做法教师不是有意的,但挫伤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仅仅满足于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在倾听时察言观色,了解学生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有回应, 比如对对方说的问题点头示意或做出相应的反应。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要善于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展,这样会自然而然的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小肠的结构是如何与功能相适应的这一问题, 学生一般不能回答完整, 这时教师可以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此外,激励性反馈还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和成功体验, 这也是生物教学加强“有效教学”的一种策略。
  五、 重视各种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1、开发和利用好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绝不能单纯地停留于书本,教材是从编写者的角度出发的,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同样有着丰富的经验,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生活体验,因而,以教材为框架,适当组织、深化、用更贴近于学生生活的实例来替代教材中的一些环节,将更有得于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方法。 在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时,教材倡议通过开展“寻找教室里的蝴蝶” 游戏活动来引入新课,有些教师这样设计:分别用白纸、 彩纸制作好两只纸蝴蝶模拟真实的蝴蝶,请两位学生把它们分别粘贴教室白色墙壁上(模拟蝴蝶生存的环境),让一位学生模拟蝴蝶的天敌去“捕捉蝴蝶”,结果“彩蝶” 比“白蝶” 先找到,说明“白蝶”比“彩蝶” 适应“白色环境”,从而引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课题。课堂气氛可谓活跃!这是将一个抽象概念的教学变成了 思维的互动过程, 也是将单调的接受知识转化成了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种探索,从表面上看,师生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 生存、发展和创造所必需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 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
  2、广泛利用媒体资源 这里所说的媒体指大众传播媒介, 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由于生物科学发展迅猛,有些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因此,各种媒体上关于生物科学发展的信息很多。对于这些信息,教科书不可能非常全面而及时地反映, 这就需要师生广泛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及时了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此外,媒体上还不断发表与生物教学有关的新闻报道,如关于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问题、营养和保健问题等方面的事例。这些新闻报道作为学生课堂讨论的素材时效性强,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
  当然,“教有方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和探索。我们每一位生物教师,一定要从课程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等方面出发,吸纳有用的知识和经验,充实自己的教学,提升教学艺术,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 曾广华 增强生物课堂教学趣味性的事略初探生物学教学[j].2009.8
  [2] 张文英陈英水.促进学生认知冲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j].2011
  [3] 任和 浅谈中学生物实例教学[j]2010.9
  [4] 冯克诚,于明 课堂教学过程策略.1996.第一版
  [5] 高帆 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2006.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