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论科学课堂上探究学习性的有效开展
【作者】 杨婷婷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金牛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科学课堂是探究性学习开展的重要平台。作为一线教师要创新策略,引导学生进入到质疑中、参与中、实验中和评价中,使之在反复操作中形成科学探究习惯和品质,从而提升探究实践能力。
【关键词】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开展;有效
探究性学习是以强调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为前提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方面,是其他方式所不能比及的。而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不是要让学生学多少知识,而重在启蒙,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品质和形成以探究为路径的学习能力。因此,探究性学习便很好地顺应了科学学科要求而自然就成为了其课堂开展的重要学习方式。在这几年小学科学这门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我对探究性学习的实践开展进行了探索,收获了一些实践心得。
一、在质疑中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学贵有疑有思。万有引力的发现说明了从平常见惯不惊的现象中质疑是多么的重要。而我们很多人都没有潜在的质疑意识,更不会去多想多思。而科学作为实验性学科,很多现象都可触发思维的转动,但在实践中我们还是认为本来就是这样而放弃了质疑为什么的机会。而要开展探究性学习,需要提高学生探究热情,增强探究内驱。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想方设法,使学生由不思到怀疑进行过渡,让他们在质疑中产生“为什么”的想法。比如,在教学“铁钉生锈了”这个主题时,教学伊始我通过多媒体呈现现实中铁生锈的图片,让学生在“斑斑铁锈”刺激下产生“小问号”——为什么会变呢?这种质疑就会引发学生弄清是什么原因的动机和探究欲,自然产生探究热情。如果我们再以问相诱,就可让学生思维荡起层层涟漪,“铁锈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生锈?”“生锈的条件是怎样的?”“铁锈还是铁吗?”结合教材内容而设计的这些问题,会迫使学生去寻找原因,或仔细读书或认真做实验,还有的上网查资料,这样的过程都体现了学生探究热情的释放,有利于学生弄清铁生锈的原因和条件,从而实现本课重难点的教学突破,让学生获得了相应知识的掌握。
二、在参与中体验探究性学习的快乐
以探究为路径核心的科学学习,作为师者,应让学生明了探究在科学实践中的积极作用,它是科学教与学的目标,也是学生学好科学的重要方式。而这种参与要求学生必须以主体的身份投入其中,充分释放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深有体验,而这种体验又促进学生进一步感知感悟,从而收获更多成功学习的快乐。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获取的建构过程中,积极利用探索这条路径,获得探究性学习和发现。例如,在“声音的产生”这个主题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学动物的叫声,让他们从不同动物发出不同声音中知道声音是有区别的——音色不同,同时让学生用一个塑料袋设计声音产生的实验,通过变换其中条件,得出不同声音。学生经过合作设计并操作,从实验中发出的多种声音,刺激着学生快乐的产生,从而有了满足感,体验到了实验探究学习的快乐所在。
三、在实验中提升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谈科学教学,必然少不了实验讲解。探究性学习在科学实验课堂上的有效开展更是常用之策,更利于科学教学达到启蒙要求和学生探究能力和品质培养的需要。实践证明,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肥沃土壤,既能使之养成习惯,形成品质,又能提升学生善学善探究的实验实践能力。在教学实施时,只是需要我们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科学现实进行设计,充分唤醒学生生活经验,鼓励学生自主猜想,并根据猜想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比如,在教“电磁铁”时,在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电磁铁”之后,就鼓励学生自制“电磁铁”,并思考如何让“电磁铁”产生巨大磁性。实践中,学生根据教材提示,采取只变其中一个条件的方法来探讨一个因素的变化对磁性大小的变化。最后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边做边观察,边搜集数据边填写表格。当实验完成时,各小组同学有组织地进行了交流探讨,并得出了结论。而且好几组的学生结论表达还相当一致,如与电池电量有关,电线粗细有关,线圈圏数多少有关等。这样的成功体验,必然会增强学生实验探究信心,提升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四、在评价中增强探究学习的信心
没有评价,学生难以从中知对错,难以体验到学习成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反复通过评价刺激学生,才能使之有动力克服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们知道,科学之路满布荆棘,如果学生不能一二再地增强信心和动力,是难以形成探究习惯和探究精神的。因为探究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不怕吃苦的持之以恒的精神。因此,教学中我们应强化评价策略的应用,让学生在教师的表扬或点赞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增强探究信心,形成探究能力。为此,在平时科学教学中,或在学生探究实验过程中或课堂学习小结时,我们不能少了评价这种组织手段的实施,多一句鼓励,多一句表扬,多一句方法指导,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而信心倍加。这样的持续作用,终会让学生养成探究习惯的。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他们很容易被困难伤失兴趣和信心,这一点,我们在科学教学中一定要慎重,不能让学生在幼小的心灵中就灭了探究学习的火种。
总之,在科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是一道让学生走向科学探究的火矩,是学生开启科学探索的重要路径。在全面践行“学生主体”理念的今天,我们必须加强探究性的教与学,让学生在科学实验中展开有效的探究学习,从而为自身获得科学启蒙,形成较强的探究精神和品质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政万,浅谈小学科学课堂的探究性学习[J].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
【关键词】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开展;有效
探究性学习是以强调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为前提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方面,是其他方式所不能比及的。而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不是要让学生学多少知识,而重在启蒙,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品质和形成以探究为路径的学习能力。因此,探究性学习便很好地顺应了科学学科要求而自然就成为了其课堂开展的重要学习方式。在这几年小学科学这门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我对探究性学习的实践开展进行了探索,收获了一些实践心得。
一、在质疑中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学贵有疑有思。万有引力的发现说明了从平常见惯不惊的现象中质疑是多么的重要。而我们很多人都没有潜在的质疑意识,更不会去多想多思。而科学作为实验性学科,很多现象都可触发思维的转动,但在实践中我们还是认为本来就是这样而放弃了质疑为什么的机会。而要开展探究性学习,需要提高学生探究热情,增强探究内驱。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想方设法,使学生由不思到怀疑进行过渡,让他们在质疑中产生“为什么”的想法。比如,在教学“铁钉生锈了”这个主题时,教学伊始我通过多媒体呈现现实中铁生锈的图片,让学生在“斑斑铁锈”刺激下产生“小问号”——为什么会变呢?这种质疑就会引发学生弄清是什么原因的动机和探究欲,自然产生探究热情。如果我们再以问相诱,就可让学生思维荡起层层涟漪,“铁锈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生锈?”“生锈的条件是怎样的?”“铁锈还是铁吗?”结合教材内容而设计的这些问题,会迫使学生去寻找原因,或仔细读书或认真做实验,还有的上网查资料,这样的过程都体现了学生探究热情的释放,有利于学生弄清铁生锈的原因和条件,从而实现本课重难点的教学突破,让学生获得了相应知识的掌握。
二、在参与中体验探究性学习的快乐
以探究为路径核心的科学学习,作为师者,应让学生明了探究在科学实践中的积极作用,它是科学教与学的目标,也是学生学好科学的重要方式。而这种参与要求学生必须以主体的身份投入其中,充分释放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深有体验,而这种体验又促进学生进一步感知感悟,从而收获更多成功学习的快乐。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获取的建构过程中,积极利用探索这条路径,获得探究性学习和发现。例如,在“声音的产生”这个主题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学动物的叫声,让他们从不同动物发出不同声音中知道声音是有区别的——音色不同,同时让学生用一个塑料袋设计声音产生的实验,通过变换其中条件,得出不同声音。学生经过合作设计并操作,从实验中发出的多种声音,刺激着学生快乐的产生,从而有了满足感,体验到了实验探究学习的快乐所在。
三、在实验中提升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谈科学教学,必然少不了实验讲解。探究性学习在科学实验课堂上的有效开展更是常用之策,更利于科学教学达到启蒙要求和学生探究能力和品质培养的需要。实践证明,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肥沃土壤,既能使之养成习惯,形成品质,又能提升学生善学善探究的实验实践能力。在教学实施时,只是需要我们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科学现实进行设计,充分唤醒学生生活经验,鼓励学生自主猜想,并根据猜想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比如,在教“电磁铁”时,在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电磁铁”之后,就鼓励学生自制“电磁铁”,并思考如何让“电磁铁”产生巨大磁性。实践中,学生根据教材提示,采取只变其中一个条件的方法来探讨一个因素的变化对磁性大小的变化。最后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边做边观察,边搜集数据边填写表格。当实验完成时,各小组同学有组织地进行了交流探讨,并得出了结论。而且好几组的学生结论表达还相当一致,如与电池电量有关,电线粗细有关,线圈圏数多少有关等。这样的成功体验,必然会增强学生实验探究信心,提升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四、在评价中增强探究学习的信心
没有评价,学生难以从中知对错,难以体验到学习成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反复通过评价刺激学生,才能使之有动力克服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们知道,科学之路满布荆棘,如果学生不能一二再地增强信心和动力,是难以形成探究习惯和探究精神的。因为探究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不怕吃苦的持之以恒的精神。因此,教学中我们应强化评价策略的应用,让学生在教师的表扬或点赞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增强探究信心,形成探究能力。为此,在平时科学教学中,或在学生探究实验过程中或课堂学习小结时,我们不能少了评价这种组织手段的实施,多一句鼓励,多一句表扬,多一句方法指导,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而信心倍加。这样的持续作用,终会让学生养成探究习惯的。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他们很容易被困难伤失兴趣和信心,这一点,我们在科学教学中一定要慎重,不能让学生在幼小的心灵中就灭了探究学习的火种。
总之,在科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是一道让学生走向科学探究的火矩,是学生开启科学探索的重要路径。在全面践行“学生主体”理念的今天,我们必须加强探究性的教与学,让学生在科学实验中展开有效的探究学习,从而为自身获得科学启蒙,形成较强的探究精神和品质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政万,浅谈小学科学课堂的探究性学习[J].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