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科学课外探究作业的实践研究

【作者】 王丽华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城厢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新课标的背景之下,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教育界响应国家号召教育事业的一个体现。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栋梁,是国家接班人,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的发展前途是寄予在青少年身上的。所以,对学生的教育方面国家是十分重视的。而在当今这个科技发达的社会里,对于科学这门课程来说在教育上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科学包含了自然、思维、社会三点重要方面,是人类在大自然中不断探索发展,积累得到社会所认可的。学生不同的阶段所要求掌握的科学知识是不一样的。学习是从小学起的,小学生必然也要学习科学这门课程。本文讲述了小学生高年级的科学实践活动过程。 
  【关键词】 小学科学;课外探究

  采用科学的探究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是小学科学课程的教育目标,小学六年级所学的关于课外探究作业的内容也充分说明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特点。课外作业无外乎就是强调了学生自主思考以及动手能力的重要性。老师在上科学这门课程的时候应该让学生多动手去完成一些课外的作业,动脑去思考不同的方式完成。让学生能够在完成科学课外作业的探究过程中,吸收到更丰富的知识,丰富了课外活动的体验。让学生加深对科学课程的理解,增强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形成创新思维的形成。所以,作为高年级的老师应该完成科学课程教育目标的同时,将课堂与课外作业紧密联系,有效的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 
  一、科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处于小学阶段的小学生,心智方面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对于科学课程的探索方面没有深入的了解,甚至不知道科学是什么。所以对科学的课堂上表现得毫无兴趣可言。本身科学这门课程又是难以理解的,加之老师仍是传统教育的讲解方式,手持书本,照本宣科的把书本上的内容进行填鸭式教学。把小学生的好奇天性磨灭其中,导致了小学生对于科学这门课程的兴趣丧失。 
  2.课堂效率不高。 
  效率与兴趣是呈现一个正相关的关系的,二者是共进退的,学生对课堂不感兴趣,自然会给效率带来影响。老师在讲解一些关于科学中重点的例子时,单在讲台上说的天花乱坠也并不能吸引学生的目光,仅仅只是说对小学生是毫无吸引力的,小学生只会觉得很反感枯燥,注意力自然不能集中了课堂,就导致吸收到的知识寥寥无几,老师的教学价值没有体现,科学课堂效率自然是低的。 
  3.学生动手能力差。 
  学生本该是作为学习中的主体,但老师似乎颠倒了位置,反客为主,让学生成为被动式学习,在科学课程上,理论知识指导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全程自己参与,完全没有让学生融入课堂,这几天导致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不高。遇到很多问题,也不懂该如何解决。或者是有时候让学生参与其中了,但大多数老师都是作为主导作用,干涉到小学生的动手时间,长此以往下去,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培养,导致了了在科学课堂的一些实验上,学生亲自完成任务零基础。 
  二、科学课外作业在科学课程中的运用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提前预习书本知识,提前在课堂布置作业当做课外作业,让同学们回家后自己去完成。老师结合课前知识内容,选择合理的形式让同学们预习,这无疑会为老师在科学课程教学中做好了充分准备。例如,在《放大镜下的昆虫》这一课中,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给学生分配观察不同昆虫的任务,让学生回家后用放大镜观察自己所接到的观察昆虫任务,记录下它们的形态,颜色,吃食等。学生通过课前的观察,在课堂上,老师依次让学生进行分享,同学们的精神就会高度集中课堂,而激发了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2.提升了课堂效率。 
  小学科学的社会调查是需要同学们相互之间合作而造成的,例如,在《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的学习中,将班级同学分为几个小组若干个人。让他们自行回家观察,分工合作,一人观察,一人记录,另外其他人在课堂上进行发言。确保同学们都有任务,这样不仅能更好的团结同学,也提升了科学课堂效率。 
  3.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 
  由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限,老师可以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老师可以参与学生当中,进行一个师生共同完成课外作业的活动。例如,在《校园生物大搜索》这一课中,老师可以带学生在学校的草地上,让同学们留心观察草地,寻找草地上的小动物。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草地上的小动物的特点。在学生观察法的过程中,老师给予正确的指导并对学生的观察结果以予评价。这样能确保课堂教学质量也带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总结 
  总之,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同学们应该留心观察大自然。同时,这门课程也是由老师和同学共同配合,老师作为指引人,给同学们指导学习,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过程,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发挥奇特大胆想象。从而不断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课外知识,也提高了科学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晓红. 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A]. .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十二卷)[C].: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2016:2. 
  [2]张雨. 小学生科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8. 
  [3]杨立源.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交流策略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8(0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