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为想象的翅膀丰羽

【作者】 毛欣钰

【机构】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也谈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摘 要】 众所周知,想象力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用心呵护,精心培育,努力开发。爱因斯坦说:“一切创造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为此,作为教师,要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把想象力培养作为教学关注所在,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时空,激励奇思妙想,焕发创新精神,发挥想象才能。
  【关键词】 想象;丰羽;创新

  有一次我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点,问小朋友们:“你们说这是什么?”有的小朋友说:“老师,那是一点。”“那是逗号。”“那是长点。”一连问了好几个,都说那只是一点。失望之余,我说:“谁能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这可能是什么?”这下有了可喜的变化,有的说那是一滴雨水,有的说是芝麻,有的说是男孩子的头发,因为女孩子的头发很长,有的说是脸上长的痘痘……
  一个典型的镜头就是:在我国许多地方,孩子一放学,家长问孩子的第一句话就是:“宝贝,今天老师教会你了什么啊?”孩子会说:“今天老师教会了我跳舞、唱歌。” ……许多事实已经证明,我们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存在不足。国外的幼儿教育,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很注重对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国外的育儿机构在教会孩子自己独立思考:我为什么要学跳舞?为什么要学唱歌?我不是为了让父母知道我在学校里学到了东西,没浪费他的钱。而是我学会这些东西可以使自己将来长大了不会失业,学会了这些在将来可以去研究、开拓未知的科学领域,从而成为一个为人类造福的人。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大多数行业都需要想象力,例如侦探,科研工作者,商业人士,政治家,设计师……
  其实,每个人都是有联想能力的,只是长时间被生活琐事、生活中的规矩磨灭了。如果要真有丰富的想象力,先得有个信念,一个很有想象力并且不耻于做梦的人,一定是个有主见,不在乎别人看法的人,相信奇迹,从不循规蹈矩,包括生活细节,有的事情需要自己刻意去做,做了自然就会发现新天新地。
  曾经读过这样一则故事,印象颇深。
  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的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0”,这位妈妈感到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薇拉小姐教的。” 
  这位母亲表扬了孩子之后,随即一纸诉状将薇拉小姐所在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因为伊迪丝在没认识“0”之前,能把“0”说成太阳、苹果、足球、蛋之类的圆形物品,而幼儿园教她认读26个字母,她便丧失了这种能力,她要求幼儿园对此负责,赔偿精神伤残费1 000万美元。
  3个月后,法院开庭,幼儿园败诉,因为陪审团的23成员被这位母亲辩护时讲的故事感动了。
  她说:“在一家公园里,曾见过两只天鹅——一只被剪去了左边的翅膀,放在较大的池塘里,另一只完好无损,放在一片较小的池塘里,据管理员讲,剪去翅膀的无法保持身体平衡,飞起来会掉下来,在小池塘里的虽然没有被剪去翅膀,但起飞时没有必要的滑翔路程,只好老实地呆在水里。今天我的女儿变成了幼儿园的一只天鹅,他们剪掉了伊迪丝的一只翅膀,一只幻想的翅膀,早早地把她投进了那片池塘,那片只有ABC的池塘。
  读了这则故事,简直令人震撼。众所周知,想象力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用心呵护,精心培育,努力开发。爱因斯坦说:“一切创造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为此,作为教师,首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把想象力培养作为教学关注所在,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时空,激励奇思妙想,焕发创新精神,发挥想象才能。
  一、注重模仿,尝试与创造同行
  一个人的想象力的培养,模仿往往是第一步,而模仿本身实际上就是一种再造想象,一个人模仿得越像,就表明产生再造想象力越强。同时模仿创造的基础,创造性想象从很大程度来看,它是从模仿逐渐发展和演化而来的。在教学《我也是普通一兵》一文时,通过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模仿人物进行朗读刘少奇的话语,使学生从中充分感受到刘少奇主席的伟大之处一一临危不惧、舍已为人,为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奠定基础。小学生的思维最初是具体形象、动作和原有知识紧密相连的,而后才逐步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运动。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表演来创设想象思维的情境,在情境中想象,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小学生爱表演,在表演时能全身心投入,这时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对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感情能用心体会。教师应充分利用文本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使课文的图景、情节在脑中映现出来,再让学生演一演,效果事半功倍。如在教学《葡萄沟》一课时,让学生演一演维吾尔老乡请游客吃葡萄的情景。通过想象,学生添加了自己的语言、动作,把维吾尔老乡的热情好客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如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演一演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之前的痛苦经历,时刻提示学生注意丑小鸭的神态、动作,并用自己的身体表现出来。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用心体会,发挥想象,进一步感受到了丑小鸭的坚强。像这样的“模仿秀”活动中,既可以让学生模仿“灰谐幽默”的艺术家,卓越的伟人,又可以模仿平凡的劳动者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既有所继承,从中受到教育,又有所发展,张扬自己的个性,独树一帜。实践证明,只有将模仿和创造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会让他们的想象展翅飞翔。
  二、注意积累,表象与词语联系
  在想象力的培养中,我们要学会积累丰富的表象和词语,能为想象提供必要的原料,它们两者是互相联系的,一是表象可以丰富充实词语的内涵,二是词语可以概括巩固表象。例如,在教学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时,通过全文的诵读,后羿的神勇忠情、嫦娥的美丽善良、逢蒙的奸诈贪婪牢记于心。当学生看到“团圆”、“中秋”、“月饼”等词语时,学生就会丕由自地想起了那一段传奇般的神话故事。再如,在学习《黄山奇松》之后,“天下第一奇山”学生记忆犹新,而当学生读到“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时,脑海里就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幅幅壮丽的画面。看到“大雁塔”一词,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小雁塔,华清池,秦始皇兵马佣等西安古迹,看到“北京”,就自然而然想到天安门、颐和园、人民大会堂等。通过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我们不难想出当时的社会写实。要通过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供想象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注意交给学生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使儿童的知识范围在课本的基础上有所丰富和扩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得以丰富的想象。比如在讲“竹子”时,可以给学生讲讲“岁寒三友”,使他们不仅加深对竹子的理解,同时在头脑中也可与竹子一并想象到“梅”与“松”;讲“正方形”时,不是孤立地只讲什么是正方形,而是与长方形、梯形、三角形等比较着讲,并于广泛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孩子们在众多的图形中认识正方形,并懂得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学生获得了坚实宽阔的知识基础,就能够在更大的空间内进行自由想象。让词语参与形成表象过程,用词语来标志表象的形成。所有这一切,有力地说明了只有在表象和词语之间建立紧密联系,才能通过一个词,一句话唤起形形色色的想象,这样的想象才是丰盈的,真实的。
  三、善于观察,感知和描述结合
  众所周知,表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教学中,我们充分把握契机,为唤起学生表象,就必须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通过眼睛看,耳朵听,鼻子嗅,双手摸,脑子想等途径参与活动。培养小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发展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想象的能力基础,观察力和思维想象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从培养学生仔细的观察力入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直观教具的运用和到实际中的活动告诉学生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如何确立观察中心等等,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尽可能详细地说出观察到的情况,只有观察得仔细,才能想象得准确。在教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画面是对现实情境的直观显示,是帮助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阶梯,也是启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直接凭借。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画面生动、色彩鲜艳的插图。教师可根据这些课文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利用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如教学《找春天》一课时,教师可以指着插图问学生:“小朋友在哪里看见了春天啊?”通过这样的发问,引导学生关注插图和文中的表达,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用语言表达出来。利用好课文的插图,符合低段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让学生眼观画面,形象感染,加深理解,达到阅读的效果。在这领会的过程中,学生则完成了一次想象的过程。在古诗教学中,画面的启发作用更明显。教师可以通过画面让学生来感悟诗中的意境。如教《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时,教师请学生仔细观看插图,再依据“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句诗想象故事。学生通过观察画面,不但能够很好地进入诗歌的意境,而且从中进行了有益的创造性思考,同时想象力自然就得到了培养。教学《鼎湖山听泉》时,我们通过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让学生从感觉和知觉方面得以充分的享受。欣赏之余,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这样既达到理解课文的内容,又能的使学生的想象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诵读《黄果树瀑布》一文之后,我们让学生闭眼聆听瀑布激流的声音,展开想象,使学生在雄浑的水声中,感知“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小发明、小创作、画展、影评等活动,让学生练习描述,将直接感知与描述相结合。这实际上就是对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的培养,而这也就是开展想象力培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四、培养兴趣,阅读与钻研交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使人思路开阔,抓住兴趣,启发想象。提起孙悟空、葫芦娃、数码宝贝等动画片,小学生们大都会滔滔不绝的说,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我们就要抓住他们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想象。一次,我提到孙悟空这一老少皆知的人物,有的学生就显得很兴奋,还时不时的做一些动作,于是我让同学们想象:“假如我是孙悟空,我会做些什么?”同学们没有一个不积极思考的,每个人都展开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说出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同学们的想象力在自己的兴趣中得到了充分发挥。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力,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博览群书,充分利用图书馆、陈列室、因特网等资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装满昆明的衣袋》一文后,孩子们被达尔文的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所“迷惑”,他们自发的利用时间查阅资料,翻找图片,网上收集,熟悉的掌握了蟋蟀、知了、哈巴狗、狗尾巴草、香樟、洋槐树等生物的特性,并且精心制作了许多有趣的标本。在阅读了《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之后,学生对《水浒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地搜集资料,细心地阅读,认识了一大批让他们佩服的英雄人物,如宋江、林冲、李逵、鲁智深等,不仅如此,还去搜集了另外三部名著,对《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等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在阅读书籍中,必须因地制宜地开展想象的翅膀,及时想象,如果只是走马观花、撰写心得、朗诵比赛等活动,与认真钻研相结合,这才是对想象力最佳的锻炼。
  五、开拓视野,课内与课外衔接
  课堂是开展想象的理想场所,它能为想象的驰骋提供必要的基础,但是我们不要把目光局限在课内,要广泛地组织学生超出校门,参加校外活动,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不断充实学生的生活体验,积累表象。语文教师可让学生在课下组织编故事,举行演讲比赛,文学欣赏等活动,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而每次有灵性的幻想,都会使他们热血沸腾,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穷人》一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文章主要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事,表现了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赞颂了穷人富于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文章结尾处只写到桑娜把两个孩子领回家放在床上,至于孩子今后将会怎么生活,渔夫和桑娜后来怎么样维持这一家生活的,文中没有涉及到。我们不妨让学生在课下编故事,并举行演讲比赛。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口才,更重要的是,又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再如教学《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之后,学生自发组成了“家长水资源调查小队”,进行明确的分工,对家乡的井水、河水、自来水、纯净水的使用人口数及比率进行收集和统计,并且为科学地解决人民的用水问题开展了遐想:怎样才能建设一个绿色生态的用水基地?怎样才能使千家万户喝上安全、健康的水?在阅读了《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诗之后,我们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漫步,用心去聆听祖国山水的声音,鸟儿的清脆声、树叶的哗哗声、风儿的呼呼声……躺在草地上,倚在大树旁,趴在小河边,充分地感受大自然赋予人类这美好的一切,去细细地品尝这“绿色的课本”。这样充分地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就为学生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