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作者】 余崇新

【机构】 贵州省仁怀市中枢二小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体育教学中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内容教育不仅是新时代学校体育课程的需要,也是体育教学观念更替的需要。在重视体育教育的同时,更重视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内容的思想基础教育,为构建新时代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支持。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核心价值观;践行策略

  1、小学体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主要是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小学作为学生思想启蒙、学习教育的主要集中地,也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和国家主要的后备人才选拔人群,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处于启蒙、形成、发展阶段,因而在体育教育中如何将价值观灌输到小学生的行为和规范之中就显得极为重要。体育教学作为向学生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教学之中,让其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伴随学生的成长,促进其价值观的树立与发展有重要作用。
  2、小学体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形式
  2.1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懂纪律、守纪律,促进课堂规范化。通过对学生组织纪律性的培养和建立,向学生灌输文明礼貌、优良作风和安全教育,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锻炼的好习惯。如,在课堂的开展,提出本次课的要求、目的和注意事项,结束时进行点评;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的优良品质;通过队形陈列的练习,培养学生服从指挥,行动快速,遵守纪律的精神面貌,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通过布置场地器材和收拾整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集体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
  2.2结合体育教学特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是一个以“身体运动”为主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在具体的课程中能使同学们感受到团结协作、相互沟通尊重的重要,也能让同学感受到同一起跑线上的公平、公正,同时能增强教学班级的集体精神,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体现。激烈竞争是体育教学的特点之一,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安排一些竞技体育活动。团体合作性是体育教学特点之二,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安排游戏和比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促进达到目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提倡同学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作,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3结合榜样的力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教师须加强自身的修养和素质的提高,在教学中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讲解清楚、用语规范、言行一致,吃苦耐劳,工作认真负责,以健康、文明、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去感染学生。通过自身树立良好的形象,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熏陶,达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的目的。同时在教学中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列举如科学家钱学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奥运冠军许海峰等榜样,熏陶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甘于奉献的情怀。
  2.4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针对性强等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利的因素。因此,要用好的教学素材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培养。比如课前点名做伸展运动,能培养学生的习惯和纪律意识;长短跑教学能使学生树立不怕苦,不怕累,迎难而上的精神;球类教学,比如足球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使他们学会集体协作,深入配合,互相关心。
  3、小学体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的策略
  3.1利用课堂进行品德教育
  小孩的天性就是贪玩,初中生也还正处于贪玩,调皮阶段。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约束一些态度懒散,嬉戏打闹的学生,在上课期间老师要求集合或解散,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而不是在没有制度下随意走动。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在一个限定的场合中,不能以自我为中心,随意在课堂中玩耍嬉闹,需要遵守课堂纪律,遵守规则制度。这些课堂纪律的制定与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慢慢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遵守规章制度等各方面的良好品质。
  3.2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渗透教育
  由于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正处于可塑性较强的阶段,正处于喜欢听别人对自己肯定及鼓励,根据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教育为主,因此,在教学课堂上,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能够对表现好,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及时鼓励,深受表扬的学生则更愿意,更积极的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其他学生也能够找到学习的榜样,在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中促进学生们共同进步。当然,有表现突出的学生,就有表现不良的现象,表现不良是每位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天性,对于这些不良表现,老师不应该立即批评教育,而是在了解清楚状犯错况的前提下,以爱护,帮助学生为出发点,督促学生进行改正不良行为。由于每位学生的性格也大不相同,在帮助的过程中,老师要采取灵活的方式找出问题原因并分析原因,以足够充分的理由告诉学生的错误之处并加以督促改正,让学生愿意接受批评,愿意改正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老师要做到对优等生不偏袒,有错误也要及时指出,一视同仁;在对表现不好的学生指出问题的同时,更不能忽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好的行为也要及时鼓励,让学生感受到关爱;批评学生的方式要恰当,不能因为学生犯错影响情绪而有过激行为,不能体罚学生,不能侮辱学生人格;学校教育就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在成长过程中是一个犯错后加以改正的过程,因此,在对待学生反复犯错的问题上,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学生。
  3.3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评估中
  体育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在课堂上,老师教导学生如何完成课程任务,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学生任务完成的好坏,需要在课堂快要结束时,老师组织学生对课堂内容完成度进行评估,评估是一个能很好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在评估过程中,老师以身作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客观评价每位学生的完成度。潜移默化的过程使得学生在今后评价过程中也能做到公平公正。
  结束语
  综上述,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初中体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之一,也在不断地改革发展。在随着新课改的提出,赋予了体育课程教学更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主要在于老师给学生传授基础的体育卫生理论知识和运动锻炼技能。但是,教学改革的更新,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更严的标准和要求,就是在体育教学中加入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意识,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新人。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标准,例如:精力充沛,积极乐观,主动承担责任,乐于助人,宽以待人等,这些具体标准都和一个人的品行密切相关联。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刻不容缓,是每位老师的教学职责。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如何在体育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位体育老师必须思考和潜心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论初中体育教学中逆境教育的思考[J].刘晓蕊.华夏教师.2019(25)
  [2]解析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的强度控制措施[J].蒲彦波.田径.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