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做一位有魅力的物理老师

【作者】 尹建东

【机构】 四川省井研县研城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人才的培养靠教育,物理学是极其重要的自然科学,对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初中学生的物理启蒙老师,怎样培养学生基本的物理学科素养,培育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自然学科的热爱,是每一位初中物理老师的首要任务。笔者认为我们要抓住物理的学科特点,重视观察和实验,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反思总结,坚持创新的、高效的物理教学,做一位有魅力的物理老师,当好学生成才的开拓者和引路人。
  【关键词】 初中物理;魅力课堂

  在当前工业文明的形势下,社会经济不断繁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较量。人才的培养靠教育,物理学是极其重要的自然科学,对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初中物理是入门学科,通过物理老师的指引,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科的特点,趣味性和重要性,了解物理的前身、今世与未来,爱上物理,学好物理,是我们作为物理启蒙老师的首要任务。我认为:用科学、高效的教学行为做好物理教学工作,打造有自己特色风格的课堂,让物理教学充满魅力,是每一位物理老师的成长之路。
  一、亲其师,信其道
  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总有一种“亲其师,信其道”的现象,也就是说,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有融洽的师生关系,而喜欢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并且会努力把它学好。正确而又积极的学习态度、愉快的情绪、高度的注意力、适度的心理紧张,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怎么才能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1、理解、尊重每一个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学会换位思考,只有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以学生的心理去推理,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去接近、感化每一名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理解与尊重及关爱,从而产生温暖和满足感。
  2、欣赏、鼓励每一个学生
  “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赏识”,人们都喜欢被赞美,被鼓励,我们的学生亦如此,需要老师的赏识,需要老师的认可,在与孩子相处时,要寻找孩子的闪光点,找准契机,进行鼓励,激发学生的斗志,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还拉近了与学生的关系,他们会以优异的成绩和表现来回报你的赏识。
  3、个人的人格魅力
  要想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信任和喜欢,必须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心悦则诚服,言听则计从。人格魅力是一种内在、持久、强大的吸引力。加强自身的个人修养,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提高对学生的感召力。生活的陋习、教态的不得体、语言的乏味、个性的怪僻、学识的缺漏、能力的低下,都可能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因此,提高自身的素质势在必行。许多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都是较幽默、观念新、能力强、习惯好、格调高。
  4、严格而不刻薄
  不要一味地信奉“严师出高徒”,严可以出人才,但过分严厉,会造成学生压抑,紧张,学习效率低,另外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成高材,如果过分严厉一定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严不等于刻薄,杜绝在教育的时候,感情用事,说话刻薄,造成师生对立,甚至做事情也很刻薄,比如学生犯了一点小错误,就喊到办公室,臭骂一通,还比如学生忘记带作业了,不管他家多远,你都要求他回家拿。
  二、抓牢物理的学科特点,坚持高效的、有特色的教学
  (一)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还是物理规律的验证与探索,都离不开实验。它真实地再现获得知识的过程,有极强的说服力。同时实验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在实际教学中有时候为了省事,往往不去精心设计实验甚至不做实验直接把结果告诉学生,这种做法极大的削弱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当然也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现就实验教学谈几点体会。
  1、实验要面向全体学生
  实验不仅要现象清楚,而且还要面向全体学生。实验的一切功能都不能离开观察,所以实验的最起码的要求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观察到现象,因此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应注意物理过程的变化要显著。为了使现象明显,仪器的尺寸要比较大,刻度线条要粗,可见度要高,有时为了后面的学生也能看清实验现象可以在讲桌上放一小桌,还可以拿着实验器材在教室里前后走动一下,以便照顾全体学生。
  2、要注重师生互动
  实验不能让老师唱独角戏,学生成为了看客。教师要在实验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不断启发提问,所谓观察就是要有目的性,不是看稀奇,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让学生分析、讨论,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实验前要引导学生大胆置疑,合理猜想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往往受思维方式或生活经验的影响,会得出一些错误观点。如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浮力大小是否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教师对此应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有了置疑猜想,实验就有了明确的目的。
  4、重视实验中的异常现象。
  有时实验不一定能成功地得出我们期待的结果,这时教师不要轻易下结论,首先要找出失败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这个实验要注意哪些问题,然后再进行实验。这样做不仅知识更易掌握,更能体现实验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也可得到较大的提高。
  5、抓好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不仅要关注探究的结果,更要关注探究的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方法和探究能力。掌握基本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6、加强动作能力的训练
  新教材安排了一些小制作、小实验,都有意加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要鼓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使学生感到物理并不神秘,也不深奥,很贴近生活,从而更加喜爱物理,愿学物理。
  (二)在总结和反思中成长
  1、重视知识的过手,不要认为简单,学生就一定能懂。
  2、精选习题,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大纲、及近几年中考试题,把握考试动向,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性、灵活性、启发性、综合性的习题,真正做到把书读薄,循序渐进、融会贯通。
  3、一题多解,培养能力。
  一题多解是开拓学生多向性思维、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由于每个学生思考问题和理解题意的角度不同,对同一题目,往往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启发学生寻求变异,从不同方面对同一问题进行思维。此时就应该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解题。?
  4、重视讲评,指导学法。
  在讲评过程中,要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入手,启发指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弄清条件和要求(含隐含条件),找出涉及的知识点,抓住解题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学生对于自己做错的题目,有时只知道错了,却不一定知道为什么错,所以习题讲评时应该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典型思路和典型错误进行分析,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另外,讲评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归纳能力,总结习题所涉及的知识点。
  5、加强变式训练。
  变式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技能,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能够对知识灵活应用。
  6、教学中侧重教材,落脚教材,挖掘教材,而不能脱离教材。
  7、严格要求,注意各种规范,如作图的规范、叙述的规范、解题格式的规范,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平时教学中注意区分一些关键词,如:竖直与垂直、升高与升高到。
  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录像等形式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人的各种感官,使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减少学生在抽象思维中的难度。同时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几点:
  1、主体性原则
  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观察的机会,联想的空间,思考的时间,质疑的余地,发言的权利,教师的讲更多地由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所代替,学生由“听、记”的学习方式更多地变为主动的思考。
  2、交互性原则
  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时,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和情感交流,务必要坚持,同时还要使课件有较强的互动性,能引发学生思考。那种“书本搬家”和“习题集”式的课件是不为学生接受的。
  3、实效性原则
  多媒体的选择也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来确定。一味地增加各种感官刺激和画面的靓丽,反而会课堂上热热闹闹,而课后学生脑袋一片空白,要学生记住的没记住,而不需要掌握的却印象深刻。
  4、切忌“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要让学生充分思考,充分讨论,积极参与。
  过度使用新技术来输送过量的信息:例如,用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一个个动画,对学生进行轮番轰炸,令学生目不暇接。究其实质,还是一种“满堂灌”,只不过灌输者由教师变成大屏幕,在本质上学生还是被动地接受,不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记》有言:虽有佳(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学无止境,教学是有生命的创新性活动。三尺讲台,不仅是学生成长发展的主阵地,也是培育老师成才的摇篮。做一位不断进步、永远年轻的物理老师,努力去做一位有魅力的,受学生欢迎的物理老师。
  参考文献:
  [1]先秦,乐正克,《学记》。
  作者简介:尹建东,男,47岁。中学一级教师,乐山市井研县研城中学任教,教研组长,井研县物理中心教研组成员,井研县研城学区中心教研组长。井研县物理名师培养对象,井研县钟志刚物理工作室核心成员。教学成绩优异,物理教学深入浅出,活泼有趣,特色鲜明,深受学生欢迎。在各级各类学刊上发表论文多篇,送教下乡多次,指导并培养年轻教师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