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孩子,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作者】 黄黎明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崇文实验小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以一节特殊德育课为例谈谈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如今有个怪现象:孩子们的家长为他们的付出,他们觉得理所当然。放学上学有同学的书包都是家长帮背着。在家里就是小皇帝,一切事情都是家长代劳!当有一点点要求得不到满足,就生气,就哭闹。受不得一点委屈,受不得一点点挫折。这个世界到底怎么啦?我们的孩子为什么成了如此不堪重负的一代?
  偶然在微信群里看到了《青草填肚 捕鱼解馋“弃儿”思亲夜不眠》这样一个视频。是关于一个12岁男孩杨六斤的故事。六斤父亲去世,母亲带着弟弟改嫁,从此他成了“孤儿”?,一个人生活。从七岁起,青草填肚捕鱼解馋,依靠堂哥每年寄来的五百元钱,艰难的生活。但是他乐观、坚强,对生活充满了向往。能和妈妈弟弟在一起,能和弟弟一起读书,就是他最大的梦想!这是一个多么苦命的孩子!但是又是一个对生活如此热爱的孩子!当晚,我泪流满面地看完这个节目,心中阵阵涟漪:我们的孩子缺少的不正是这样的一种精神,这样一种生活的态度吗?
  我有一种冲动,迫切地想让孩子们看看,让他们看看同龄的小朋友过的生活,再对照自己的日子,想想今后应该怎么做?希望对他们是一种很好的教育。
  周二的道德与法治课,孩子们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等待我的到来。“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视频节目!”“太好啦!”欢呼声顿时响起!“这是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他的名字叫六斤。我们一起来看看六斤的故事吧。”我缓缓地说着,环视大家,有的不以为然,有的在窃窃私语。我没有像以前一样停下来批评他,假装没有看到这些小动作。
  节目开始了。随着杨六斤的出现,孩子们游离的眼神集中起来。窃窃私语的孩子也停止了交流。?他们的表情逐渐变得严肃起来,教室里除了电视节目的声音,就是呼哧呼哧的抽噎声,而且声音越来越响。我看到了小翔这个阳光男孩,第一个哭了,他已经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了,哭得如此伤心。再看梓桐、思雨这几个情感特别丰富的女孩,在主场人深情的讲述中,她们的泪水早如洪水般夺眶而出。其他孩子含蓄,没有流泪,但从他们紧闭的双唇,紧缩的眉头,我知道他们的内心正在进行着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礼。他们见到了另外一种生活,在他们的世界中从来没有,或者说从没有想过的生活。他们诧异:这是一个农村孩子的贫困生活,12岁的孩子,七年来一个人养活着自己,青草为菜,捕鱼解馋。没有吃过猪肉、鸭肉、鸡肉等,一只只小鱼就是他营养的主要来源。更别说孩子们享受的奢侈品了。这些画面应该深深地刺痛了班上的孩子们。二十分钟的视频结束了,孩子们静默着。“此时此刻,谁愿意分享你的感想?”静静的,没有人举手。大家都沉默着,我同他们一起沉默着。片刻后,我轻轻地说:“我知道大家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说,可是无从说起。没有关系,那就用你手中的笔把你的真实想法写出来吧。”一下子,教室里响起了刷刷的写字声。大家都在奋力疾书,十分钟后,我随机进行了采访。小翔已经写了很多,他刚张口说道“六斤哥哥太可怜了。他没有亲人照顾,自己养活自己......”顷刻成了泪人。我请到了梓桐:“六斤什么都自己做,那么的能干。而我们什么都要大人给我们做,有的时候还埋怨爸爸妈妈做得不对......”梓桐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孩子们,从六斤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信念,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一种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那我们从六斤什么,还应该学习什么?以后你准备怎么做呢?”?我问。孩子们七嘴八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惹爸爸妈妈生气!”“要懂事、要体贴大人!”“回家多为家长做事!”......放学铃声响了,我宣布下课。但是没有一个孩子离开教室,大家都继续在认真地写着,把心中澎湃激荡的情感倾注在笔尖,用流畅的笔墨表达。我长舒了口气。我相信:经过这节课,班上的孩子肯定会更懂事一点。一定会的!?
  可是我有点担心:如今的现状是我们的家长太喜欢包办了。走在上学路上,背着书包的,一半是家长。其实有的时候,不怪孩子不背。曾有孩子曾这样给我说过:“黄老师,不是我不背书包。是我奶奶怕我累着,非帮背不可。”试问我们的家长朋友们,鸡妈妈翅膀精心呵护下,鸡宝宝如何长大?如何能够经受风吹雨打?昨天在微信上,看到了《爱孩子,就要舍得用孩子》这样一篇文章,很精辟。实际上,爱孩子就要舍得用孩子。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和使用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一个孩子被大人使用和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么伟大,进而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并且产生强烈的责任感。父母千万别把孩子当作“宠物”养,什么都替孩子干,从不让孩子替自己做点事情。曾有家长委屈的和我交流过“自己从早到晚为孩子操碎了心,换来的却是孩子说自己烦,还嫌自己不够好......”倾其所有心血为孩子,结果却招孩子烦,这难道不是家长最大的悲哀吗?小学课文《两只小狮子》的道理谁都懂,谁都知道应该教给孩子生存的本领。可是真正让孩子亲自做事的时候,你是否又舍不得了?是否又担心孩子这不会那不会,结果自己又全包干了?建议家长也看看《青草填肚 捕鱼解馋“弃儿”思亲夜不眠》这个真实的故事,和孩子一起聊一聊,相信大家都会有所启发。那就不妨从现在起,请学会放手!相信你经历的“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后,肯定能换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景象!相信岁月!相信种子!相信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