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如何高效开展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作者】 詹雨生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巡司镇武德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但是,目前中学作文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写作信心不足,兴趣普遍不高。写作课上,部分学生抓耳挠腮、东张西望、无从下笔,归根到底是不愿写的问题;二是学生的作文内容乏味空洞、毫无新意,学生写作素材多复制抄写作文素材书,或“无病呻吟”,是没什么可写的问题;三是选材、布局谋篇、运用各种表达方法能力欠缺,作文本上存在标点符号误用、语句不通、修辞使用不当等错误,是不会写的问题。因此,语文教师应提高作文教学研究的能力,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传授给学生写作的基础知识,不断丰富作文教学的形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如何高效开展;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新课改要求“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不断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语文作文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半边天”,越来越受到学生、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很多学生经常因为在语文考试中作文写得不理想而导致整体语文成绩不高。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比较敏感,其内心世界也比较丰富,教师要很好地引导学生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融合到作文写作中去,帮助学生更好地享受语文写作的过程。基于此,本文就初中语文作文的常见形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了简要的探究。 
  一、激发兴趣,打开写作大门
  如果我们把写作比作成一座建筑,那么学生想要进入到这座建筑之中,就必须要拿着兴趣这把钥匙。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如此,如果能够在写作教学过程当中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就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促进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写作知识和技巧进行深入的研究。就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学生缺乏写作兴趣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写作教学指导中,我们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想写、乐写。激发写作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摒弃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通过学生所喜欢的教学方式来引导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比如说设计各种各样的写作活动、对学生的作文要予以积极的鼓励和肯定等等。如在开展“写人要抓住特点”这节课的教学时,我在课堂的导入环节为大家提供了许多精彩片段,引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当中思考为什么这些形象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不仅没有被淹,没反而越来越清晰:1.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2.孔乙己——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竊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3.父亲——戴着黑色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通过片段的欣赏,学生对人物描写有了初步的兴趣,于是我就此带领学生学习不同的人物描写技巧。
  二、广泛阅读,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知识面,并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积累写作素材,迁移运用。首先,阅读是学生获取间接经验、积累写作素材、获取写作范例和学习写作技巧的最佳途径,是写作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学生只有在读书过程中积累素材、语言和写作方法及技巧,才能在写作文的时候信手拈来、文思泉涌,一挥而就,进而推陈出新,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而且当代中学生生活阅历较浅,所以他们必须多阅读,获取信息,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呢?第一,拓宽阅读面。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优秀作文选、科普读物等阅读材料,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从中学会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写作打好基础。第二,摘抄整理。教师要让学生将课文中或在课外阅读时遇到的精彩片断、好词佳句、名人名言、成语故事及优秀文章等及时摘抄并进行分类整理,也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或感想,并能融会贯通,将其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第三,专题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专题阅读是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籍或文章要与语文教材的单元阅读、单元作文相协调,以快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自由阅读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积累自己喜欢的写作素材,以便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作文水平。其次,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作文教学要联系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用生活中生动有趣的事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并让学生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写真实的事情,表达真实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应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体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令人感动的人和事。这样,学生写作文时素材就会很丰富,能够有感而发,写出真情实感。生活中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只要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就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要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事事留心,时时注意,要明确观察对象,细致深入地观察,还要带着情感去观察,在观察的同时还要勤于思考,多动笔把自己的见闻和感想写下来,这样才能有感而发,文思泉涌,提高作文水平。
  三、教会学生合理的审题方法,使文章重点突出
  我们在改作文时常常摇头叹息,不禁为学生的偏题离题,不能抓住文章重点来写,文体不合乎要求而头痛。其实这些都是学生审题不清的表现,那么在这方面我们就要加强引导。怎样才能审好题呢?我想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
  (一)扩缩法:就是将字数较少的题目加上适当的限制性的语言,使之变得具体易写;将字数较多的作文题目压缩,抽出主干词或中心词。
  (二)標志法:就是通过辨识题目中标示文体的词语来明确作文的体裁,如《我感受最深的一件事》《记一次植树活动》《我的同桌》像这些明显有标明时间、地点、人物、实践、景物的,应写成记叙文;文题中出现“谈、说、议、评、析、读、感、启迪、启示体会”等字眼的一般要写成议论文;文题中出现“赞、美、绿、我爱”等字眼的,则要写成抒情散文。
  (三)寻“睛”法:就是寻找作文题的“题眼”,题目中的关键字眼。若题目是偏正结构,题眼大多在偏的部分,如《难忘那张脸》,
  “难忘”;是题眼;<<我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最深”是题眼,若是独用某个词作题目,那么该词就是题眼,就要抓住本质特点,或写出它的象征意义,或写出它的比喻意义,抓住了题眼来写,就不会偏离题目要求,也能抓住重点来写了。
  四、开展初中作文评改模式创新 
  一是要顺应发展规律。虽然学生对于这些新颖的教学模式具有深厚的兴趣,但是从初步接触到掌握其中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推进这一模式的过程,当中应当循序渐进,逐层深入逐步加强,否则欲速则不达。二是要掌握实施要点。在学生自主评改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发挥好启发引导与点拨的作用。在发挥学生自主评改与强化教师点拨引导的两者之间掌握好平衡,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更多的环节让学生自主地完成,又要教师全程掌控教学进度与成效,做到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结合。三是要营造积极氛围。在学生自主评定作文等第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好复核环节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班级处于中等位次的学生,更要灵活处理,在坚持整个标准不变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评价标准,让标准与这些学生的作文能力实际相吻合,以积极的评价和灵活的处理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学习兴趣。四是要严格把好关口。教师在最后开展复核的环节当中,一定要认真细致,一方面寻找学生是否存在评改遗漏的地方,进行补充,另一方面对学生小组评定等第进行回头看,对于不恰当的等第进行修正。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对语文作文教学充满了信心。世界是无穷的,生活的魅力也没有止境,只有让学生们用自己年轻、热情、充满生命活力的目光去热烈地感受,大胆地发现——整个世界都是属于他们的。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一定能迎来又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