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论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
【作者】 贺文红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洗马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英语教学在提效增质过程中的一项必然任务,一线教师应积极为此担当,通过激趣和培养学习情感增强他们学习爱好,与此同时,加强方法指导授予,搭建平台,让他们反复参与学习。
【关键词】 小学英语;学习能力;培养;有效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在知识更新周期变短的信息爆炸社会中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作为为学生将来发展和竞争参与而增强能力筹码的学校教育,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使其不教自能学,能有获取知识与信息的主动性和方法性,就成为学科教学不可推脱的培养责任。而小学英语虽然是一门语言学习,但仍不可将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任推脱给人,仍应力担在肩,加强措施创新,让学生在其精心设计的教学流程展开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学习能力培养与其他能力有所不同,其既需要学习的兴趣作动力,又需要方法作指导,才能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培养与发展。
一、加强英语学习兴趣和情感培养
要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性而表现为极强的学习欲望,那就必须使其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情感。这二者虽然不参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但能给知识的感知、理解和内化提供动力,增其大脑兴奋性,使内化的理解、接收过程变得更活跃、更有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注重兴趣和情感的培养,发挥起非智力因素在促进智力因素发挥作用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让学生更有动力和求知欲,能主动想方设法去探寻知识学习的路径与找到问题解决之法。传统英语教学,由于忽视学习能力培养,导致学生离开小学时还不能自能学。这无疑是让“应试”占了风头,这也难怪学生越学依赖性就越强,甚至乐意接受教师的“强灌”。所以,我认为无论英语学习中的听说还是读写等学习实践,都需要加强学生兴趣和情感培养,使其有动力、有爱好。
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小学生的学习方法随着年级增高才渐渐起步,这种起步源自教师的学法指导而获得。因此,要培养学习能力,给予有效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认为这种指导要具备有效性,就必须在“五适”上功夫:一是适时。所谓适时,就是在学生想学而无法感到迷惘的时候,教师不失时机地给予方法指导,如雪中送炭。二是适度。所谓适度,就是指教师的指导既不能全盘托出,也不能说得过于清楚明白,要具有引导性,当然也不能指导不足,让学生似懂似懂。这过程需要注意难度把控和量度调适。三是适当。即教师的学法指导应具有良好的针对性,能有效解决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急于想解决的问题。四是适合。就是指教师的学法指导要因人而异,符合循序渐进,遵循因材施教原则。五是适应。即教师的学法指导能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素养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这几年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英语知识教与学并重,才能使学生在获得良好英语知识教育的同时也懂得学习方法的应用之道,能为他们将来更好地学英语或其他学科知识奠定方法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授予方法在把握时机的之后,教师不能认为学生自主学习我无事。这种观点就等于放任,要知道,自主不是自流,同时需要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有困难的学生,以便及时给予方法援助,从而帮助学生取得自主学习效果。在这过程中,教师应做到指导要精、点拔要巧、启发要循循善诱、过程要会调控。这样才能使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取得良好效果而增强他们成功感。除了自主这种方式外,还有合作学习也要授予方法,让学生获得合作学习的方法相比较自主而言更具有难度,要让学生共同解决英语学习过程中某个知识点的理解问题,则需要合作中各个成员的共同努力,这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因此,如何让学生齐心协力做一件事,教师授予合作方法还是基础,还必须教给学生如何把获得的学习成果进行分享、交流,让别人也获得你的成果,这当中涉及到沟通与倾听、理解与把握等问题,都是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应授予的方法。
三、搭建英语学习实践平台
学习能力培养非一曝之功,需要螺旋式渐进培养。除了在时间上做好打长期仗的准备外,还要搭建平台,让学生有反复学习的机会,这样才能把学会学习收获于囊中。
(一)搭建“小老师”平台。让学生当“小老师”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认可,学生能从中得到被肯定的心理满足。在信息满天飞的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异常多样,甚至还超过老师,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某学生掌握或理解到了某种知识,我们就可请他扮演“小老师”,让他们来担当某些知识点的教学。这种角色转换,实践证明,不失为一种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例如,在教学单词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来教学生读。在学生理解watch后,我们就让学生来试应用于“What’s this?”的句型中。
(二)鼓励学生预习。预习是参与面大,学习时间灵活的一种学习平台,各个学生可自由选择时间去进行。在英语教学中,我常常把预习要求和方法通过家长微信告之学生,要求他们回家预习。而且这样还可以得到家长支持与督促,有利于家校共育的实现,同时收获最大的还是学生,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把学习能力提高作为了自己发展的一大重要内容。
(三)鼓励学习竞赛。在英语教学中,对于难度不大的英语知识,我们可开展学有速、学有效的竞赛,让学生在学习中比学赶超,既能培养学生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英语教学在提效增质过程中的一项必然任务,一线教师不能因为“应试”而仅注重学生“求分”能力培养,还要多搭建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这样他们才能收获更多,因为他们自能学。
参考文献:
[1]蒋欢,浅谈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
[2]杨万忠,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2018年。
【关键词】 小学英语;学习能力;培养;有效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在知识更新周期变短的信息爆炸社会中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作为为学生将来发展和竞争参与而增强能力筹码的学校教育,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使其不教自能学,能有获取知识与信息的主动性和方法性,就成为学科教学不可推脱的培养责任。而小学英语虽然是一门语言学习,但仍不可将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任推脱给人,仍应力担在肩,加强措施创新,让学生在其精心设计的教学流程展开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学习能力培养与其他能力有所不同,其既需要学习的兴趣作动力,又需要方法作指导,才能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培养与发展。
一、加强英语学习兴趣和情感培养
要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性而表现为极强的学习欲望,那就必须使其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情感。这二者虽然不参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但能给知识的感知、理解和内化提供动力,增其大脑兴奋性,使内化的理解、接收过程变得更活跃、更有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注重兴趣和情感的培养,发挥起非智力因素在促进智力因素发挥作用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让学生更有动力和求知欲,能主动想方设法去探寻知识学习的路径与找到问题解决之法。传统英语教学,由于忽视学习能力培养,导致学生离开小学时还不能自能学。这无疑是让“应试”占了风头,这也难怪学生越学依赖性就越强,甚至乐意接受教师的“强灌”。所以,我认为无论英语学习中的听说还是读写等学习实践,都需要加强学生兴趣和情感培养,使其有动力、有爱好。
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小学生的学习方法随着年级增高才渐渐起步,这种起步源自教师的学法指导而获得。因此,要培养学习能力,给予有效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认为这种指导要具备有效性,就必须在“五适”上功夫:一是适时。所谓适时,就是在学生想学而无法感到迷惘的时候,教师不失时机地给予方法指导,如雪中送炭。二是适度。所谓适度,就是指教师的指导既不能全盘托出,也不能说得过于清楚明白,要具有引导性,当然也不能指导不足,让学生似懂似懂。这过程需要注意难度把控和量度调适。三是适当。即教师的学法指导应具有良好的针对性,能有效解决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急于想解决的问题。四是适合。就是指教师的学法指导要因人而异,符合循序渐进,遵循因材施教原则。五是适应。即教师的学法指导能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素养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这几年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英语知识教与学并重,才能使学生在获得良好英语知识教育的同时也懂得学习方法的应用之道,能为他们将来更好地学英语或其他学科知识奠定方法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授予方法在把握时机的之后,教师不能认为学生自主学习我无事。这种观点就等于放任,要知道,自主不是自流,同时需要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有困难的学生,以便及时给予方法援助,从而帮助学生取得自主学习效果。在这过程中,教师应做到指导要精、点拔要巧、启发要循循善诱、过程要会调控。这样才能使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取得良好效果而增强他们成功感。除了自主这种方式外,还有合作学习也要授予方法,让学生获得合作学习的方法相比较自主而言更具有难度,要让学生共同解决英语学习过程中某个知识点的理解问题,则需要合作中各个成员的共同努力,这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因此,如何让学生齐心协力做一件事,教师授予合作方法还是基础,还必须教给学生如何把获得的学习成果进行分享、交流,让别人也获得你的成果,这当中涉及到沟通与倾听、理解与把握等问题,都是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应授予的方法。
三、搭建英语学习实践平台
学习能力培养非一曝之功,需要螺旋式渐进培养。除了在时间上做好打长期仗的准备外,还要搭建平台,让学生有反复学习的机会,这样才能把学会学习收获于囊中。
(一)搭建“小老师”平台。让学生当“小老师”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认可,学生能从中得到被肯定的心理满足。在信息满天飞的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异常多样,甚至还超过老师,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某学生掌握或理解到了某种知识,我们就可请他扮演“小老师”,让他们来担当某些知识点的教学。这种角色转换,实践证明,不失为一种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例如,在教学单词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来教学生读。在学生理解watch后,我们就让学生来试应用于“What’s this?”的句型中。
(二)鼓励学生预习。预习是参与面大,学习时间灵活的一种学习平台,各个学生可自由选择时间去进行。在英语教学中,我常常把预习要求和方法通过家长微信告之学生,要求他们回家预习。而且这样还可以得到家长支持与督促,有利于家校共育的实现,同时收获最大的还是学生,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把学习能力提高作为了自己发展的一大重要内容。
(三)鼓励学习竞赛。在英语教学中,对于难度不大的英语知识,我们可开展学有速、学有效的竞赛,让学生在学习中比学赶超,既能培养学生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英语教学在提效增质过程中的一项必然任务,一线教师不能因为“应试”而仅注重学生“求分”能力培养,还要多搭建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这样他们才能收获更多,因为他们自能学。
参考文献:
[1]蒋欢,浅谈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
[2]杨万忠,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