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性探究
【作者】 赖小燕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晋城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不可丢弃的文化瑰宝,也是需要新一代年轻人去传承和发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中华民族伟大精神。而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又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素材,语文可以成为帮助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良好载体。因此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合适的策略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进行教育和渗透。
【关键字】 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性;探究策略
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可停下脚步,各学科的教学都应当时刻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加强学生对国家精神的理解。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借助“语文教学”这一良好的契机,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内容实现有机的结合,在课堂教学和课下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触动学生内心关于传统文化的心弦,让学生既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语文知识,又能够体会到传统文化带来的精神滋养。因此,关于如何在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的实践教育,我们展开了如下的分析和研讨,希望可以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发生共鸣。
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使得传统文化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沉淀、完善。如此宝贵的人类文明结晶需要现代的年轻人去学习、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学习并不仅仅代表着了解历史,而是要求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现代的问题,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处处发扬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从深层含义上讲,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的自我修养,是鼓励年轻人接过时代的接力棒继续奔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及时渗透和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是重要且必要的。
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性策略
2.1结合教材内容,课堂积极渗透传统文化
课堂教学是学生最直接接触教学内容、最直观感受语文魅力的机会。因此这也是教师可以利用来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最佳场合。高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到很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连接语文知识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纽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透过课文看到实质,近距离地触碰到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师应当以教材为根据,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文章风格选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便于学生更有效地汲取知识以及接受传统文化。例如,在进行典型的传统文化内容——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古诗词的内容来选择教学风格。《氓》讲述的是与爱情相关的见异思迁的凄凉之情,教师可以将该内容与现代的流行爱情风格相结合进行讲解,并且可以邀请学生回答对爱情的理解,这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而言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学生在讨论课文内容与内心感悟的过程中就会对该篇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顺势为学生推荐其他的赞美爱情、歌颂友情等富含情感的古诗词,让学生通过浏览多样的古诗词来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丰富情感,由此,学生便可以学习到与感情相关的古诗词知识点,同时对具有传统文化代表性的古诗词产生好感,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2.2结合课堂内容,布置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的练习是学生用于巩固知识、回顾所学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后作业的巧妙布置也可以成为教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机会。在这里,教师应当注意作业的安排方式要新颖,内容要丰富,切莫一味地遵循以往的作业安排形式,这样会让学生感觉到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在完成教师布置的硬性任务,因而就会产生敷衍和压力,这与我们开展传统教育的初衷是相悖的。我们要让学生在充满兴趣与热情的状态下接受传统文化,这样才能使得传统文化实现有效的继承和发扬。在作业的布置时,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的学习作为正常作业的延伸性内容,让学生在充分复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开展传统文化的学习。例如,在学期末的总结式复习作业布置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本学期所学习的国学经典内容来进行名句摘抄,让学生将喜欢的国学经典句子呈现在作业中,引导学生回顾国学经典的内容,由此来感受到一定的传统文化渗透。
2.3利用校园文化,实现传统文化推广教育
作为学校整体形象的呈现和师生整体素质的代表,校园文化对于每一所学校而言都是不可忽视的精神文明发展对象。教师想要推进传统文化的教育进程,就可以借助校园文化这一良好的推动载体加以实现。教师可以在班级中结合课文内容开展书法竞赛、古诗词朗诵大赛,还可以在讲解与山水风景相关的文言文时,邀请会弹奏民乐器的同学来根据文言文内容进行即兴弹奏,利用传统文化为课堂教学的气氛增光添彩。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传统文化与语文学习”为主题开展黑板报的制作,让学生通过复习知识、查阅资料来搜集素材,丰富和填充黑板报的内容,成型的黑板报便是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成果,也是在班级中时刻宣传传统文化的展示。这样便实现了语文课堂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推动作用。教师还可以利用校园举办的各类活动或是借着各种艺术节、文化节的契机来举办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比如,教师可以以“日常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体现”为主题开展征文竞赛,让学生以写作的方式表达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并且在征文中展示出如何将传统文化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举例和感悟。
结束语
传统文化的教育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教学责任与义务。传统文化的教育意味着培养青年人的情操和情怀,也意味着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进步与提升。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样的方式积极渗透传统文化,努力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传承意识,实现传统文化的接力与传递。
参考文献:
[1]全娟.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J].中小学教育,2020(09)
[2]陈少赫.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性探究[J].知识文库,2021(07)
【关键字】 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性;探究策略
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可停下脚步,各学科的教学都应当时刻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加强学生对国家精神的理解。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借助“语文教学”这一良好的契机,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内容实现有机的结合,在课堂教学和课下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触动学生内心关于传统文化的心弦,让学生既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语文知识,又能够体会到传统文化带来的精神滋养。因此,关于如何在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的实践教育,我们展开了如下的分析和研讨,希望可以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发生共鸣。
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使得传统文化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沉淀、完善。如此宝贵的人类文明结晶需要现代的年轻人去学习、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学习并不仅仅代表着了解历史,而是要求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现代的问题,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处处发扬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从深层含义上讲,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的自我修养,是鼓励年轻人接过时代的接力棒继续奔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及时渗透和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是重要且必要的。
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性策略
2.1结合教材内容,课堂积极渗透传统文化
课堂教学是学生最直接接触教学内容、最直观感受语文魅力的机会。因此这也是教师可以利用来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最佳场合。高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到很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连接语文知识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纽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透过课文看到实质,近距离地触碰到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师应当以教材为根据,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文章风格选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便于学生更有效地汲取知识以及接受传统文化。例如,在进行典型的传统文化内容——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古诗词的内容来选择教学风格。《氓》讲述的是与爱情相关的见异思迁的凄凉之情,教师可以将该内容与现代的流行爱情风格相结合进行讲解,并且可以邀请学生回答对爱情的理解,这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而言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学生在讨论课文内容与内心感悟的过程中就会对该篇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顺势为学生推荐其他的赞美爱情、歌颂友情等富含情感的古诗词,让学生通过浏览多样的古诗词来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丰富情感,由此,学生便可以学习到与感情相关的古诗词知识点,同时对具有传统文化代表性的古诗词产生好感,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2.2结合课堂内容,布置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的练习是学生用于巩固知识、回顾所学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后作业的巧妙布置也可以成为教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机会。在这里,教师应当注意作业的安排方式要新颖,内容要丰富,切莫一味地遵循以往的作业安排形式,这样会让学生感觉到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在完成教师布置的硬性任务,因而就会产生敷衍和压力,这与我们开展传统教育的初衷是相悖的。我们要让学生在充满兴趣与热情的状态下接受传统文化,这样才能使得传统文化实现有效的继承和发扬。在作业的布置时,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的学习作为正常作业的延伸性内容,让学生在充分复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开展传统文化的学习。例如,在学期末的总结式复习作业布置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本学期所学习的国学经典内容来进行名句摘抄,让学生将喜欢的国学经典句子呈现在作业中,引导学生回顾国学经典的内容,由此来感受到一定的传统文化渗透。
2.3利用校园文化,实现传统文化推广教育
作为学校整体形象的呈现和师生整体素质的代表,校园文化对于每一所学校而言都是不可忽视的精神文明发展对象。教师想要推进传统文化的教育进程,就可以借助校园文化这一良好的推动载体加以实现。教师可以在班级中结合课文内容开展书法竞赛、古诗词朗诵大赛,还可以在讲解与山水风景相关的文言文时,邀请会弹奏民乐器的同学来根据文言文内容进行即兴弹奏,利用传统文化为课堂教学的气氛增光添彩。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传统文化与语文学习”为主题开展黑板报的制作,让学生通过复习知识、查阅资料来搜集素材,丰富和填充黑板报的内容,成型的黑板报便是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成果,也是在班级中时刻宣传传统文化的展示。这样便实现了语文课堂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推动作用。教师还可以利用校园举办的各类活动或是借着各种艺术节、文化节的契机来举办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比如,教师可以以“日常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体现”为主题开展征文竞赛,让学生以写作的方式表达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并且在征文中展示出如何将传统文化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举例和感悟。
结束语
传统文化的教育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教学责任与义务。传统文化的教育意味着培养青年人的情操和情怀,也意味着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进步与提升。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样的方式积极渗透传统文化,努力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传承意识,实现传统文化的接力与传递。
参考文献:
[1]全娟.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J].中小学教育,2020(09)
[2]陈少赫.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性探究[J].知识文库,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