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论小学科学实验有效教学的实践策略

【作者】 杨 阳

【机构】 四川省安岳县云峰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是我们让科学教学实现最好启蒙教育的重要保证。实践中,我们可从激发兴趣开始,增强学生实验热情,创新处理教材,运用多媒体辅助创新实施,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实验教学效益。
  【关键词】 小学科学;实验;有效教学;实践策略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我们每个从事小学施教者的共识,其担当着学生科学启蒙教育重任。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更多是的培养学生科学学习兴趣,发展探究品质,形成探究精神。而这些目的的实现,很大责任就落在了实验教学上。因为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小学科学课的显著特点,是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因此,我们应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其有效性,让学生更好地在实验操作中形成创新实践能力。下面,我结合多年小学科学教学,谈谈其实验有效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灵活处理使用教材
  科学实验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不仅需要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方法,还需要我们创造性使用教材。因为只有选择对了教学内容,才会有正确的“怎么教”。例如,《声音和传播》这一章节的教学,主要让学生弄清这几个问题:一是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二是声音是怎么变化的;三是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对声音学习的探究兴趣,我一改顺序性教学的做法,没有按照教材安排去实施,而是先让学生“发明”电话——土电话。土电话是利用声音振动传播的原理设计的,它取材简单、制作方便,学生们都很乐意将它当成一种玩具进行游戏,于是制作土电话、及用土电话游戏时,同学们都兴趣盎然。游戏时,当一人对着话筒小声说话时,声音使振动膜发生振动,通过拉紧的棉线传到对方的振膜上,使听筒发生同样的振动,这样声音就传到另一个人的耳朵里去了。之后,我们所要研究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是怎么传播的”等问题,都可以在同学们玩土电话的过程中去观察、发现。这样,让学生在玩中探究,玩中思索,实验教学的成效要好得多。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灵活处理教材,使用教材,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应着力实践的课题。只是注意的是,我们应在正确理解编者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加大创新处理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取舍教材,创新教材,科学实验才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
  二、培养学生实践兴趣,让学生增强探究动力
  实践,本身是学生乐于好动、乐于好奇的一种活动,但由于他们是娇生惯养一代,不能“吃”活动带给他们的难与苦,甚至怕在操作中“脏了手”,于是参与性并不高。我们知道,兴趣是强大的内驱力,有兴趣就学乐不分。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动手实践兴趣培养,使之增强实践动力,有“我要来”实践的信心和需求。这样他们就会争着做,积极参与到活动实践中来。为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前,要通过氛围营造、语言激励、方法指导等途径,让学生减少实践顾虑,勇敢参与,扬起实践信心。这样才能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实践中来并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三、注重实验指导,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说到底是一项科学实验能力,和其他能力培养一样,都必须在学生亲自操作中进行培养,离开了亲自动手,其他方法都是不可能的。因此,以实验为主的探究过程,我们应强化指导,让学生亲历实践。我们知道,观察是认识科学的一条基本途径,而实验是继观察之后的又一条认识科学的基本路径。二者共同作用,才使得学生探究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观察中学生提出的疑惑,我们不能以讲解,告之结论来释疑,应引导学生展开实验来自主释疑,这就是问题解决。通过自主实验或分组观察等操作方式,让学生在实验平台上解决问题,形成科学探究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吸热散热》中“蒸发”这一问题时,我们可通过唤起学生生活经验来授课,先让学生回忆洗澡出堂时的感觉,想想身上的水即使没有用帕开,也“跑”得没见了。他们是怎样“跑”的?为什么夏天快而冬天慢?原因是什么?很多学生疑惑不解,接下来我们就可引导学生做实验,亲自探究问题原因。这样探究教学,学生学有趣,动力足,结果是学得活,记得牢。而且,成功的学习体验又促使他们形成了自行探究去实验的重要品质。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随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有效推进,以多媒体为教学手段的媒体教学法得到广泛运用。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其作用仍然巨大,是我们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我知道,科学实验中仍然存在危险性大、易污染的实验,这些实验如果不借助多媒体来模拟仿真,就不会引发学生给学生真实感,也不能让他们正确认知。例如,在教学实验《火山》时,由于条件的限制,无法进行火山喷发的实验。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火山喷发的资料片,隆隆的地鸣声、喷发时的撕裂声、火红的岩浆、那场面使学生身临其境。接着利用电脑模拟地球构造,模拟岩浆的上升,使学生认识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火山喷发需要怎样的条件。有的实验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有的即使花了时间也很难做好。这样教学,既克服了学生空间障碍,丰富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又突破了重点、难点,实现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教学过程,在弥补传统不足的同时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要实施有效教学,就需要一线教师创新方法,在创新使用教材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运用多种方法施教,让学生科学素养在科学实验中获得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陈雪,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探究[J].教育科学,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