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期待需要艺术
【作者】 李 荣
【机构】 山东省滨州市滨州行知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相信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曾经跟学生说过“相信你会更棒的!”“我觉得你应该能考得更好”等表达老师对学生期待或者希望的激励语,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一个人被他人期望成为一个什么人、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或处于什么状态,一般对于这个人来讲是件愉快的事。当老师对学生给予较高的期望时,常会用带有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而这种期望又会转化为学生在在动力,从学习上取得显著进步。然而,有时候这种“期待”会变成“虐待”……
马宇航同学是高二选课走班以后我5班的地理学科班长,他总是很沉默,给人沉稳内敛的感觉,他的学科班长工作做得很好,不管是收发学案还是课堂评价还是督促落实,都是我这么多年以来见过的做的最好的,所以我就经常当他的面或者在班级同学面前表扬他。都说好学生是被表扬出来的,也或许是不断的表扬和鼓励,他的地理成绩越来越好,在第一次月考中他的地理考了年级第三,到了期中考试,他又考了年级第一。期中表彰大会时年级给各科状元颁奖,其他学科的状元都是实验班的同学,只有他来自普通班,顿时马宇航同学成为了年级所有选学地理的同学所崇拜的对象。
走在路上,有的同学会自然不自然的向他投来敬佩的眼光;来到办公室,有的老师会说“原来你是马宇航啊?你太厉害了!很棒!”,也有的老师会说:“马宇航,你都成为我们普通班所有同学学习的榜样了!”而我,在班级中特别为此表扬过马宇航,让他分享学习地理的经验,还鼓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榜样就在大家身边,并不是只有实验班的同学才能学好的,相信通过努力所有同学都是有可能学有所成的。在他的带动下,5班也确实出现了一小撮努力学习地理的同学,而且地理成绩非常好。
就这样,转眼又到了第二次月考,在考前,宇航来办公室拿考前指导,办公室老师们说:“马宇航这次肯定又会考很好吧?我们班的同学们都等着你的好成绩呢!”我看了看他,仍然是很平静的表情,看不出内心有什么波澜。我也没说别的,就仍然觉得大家的这种期待会使他一直前行。
就在月考结束的当天,我们还没阅完卷,他的班主任胡老师就问我:“马宇航地理考的很差吗?他对完答案在教室里受不了了,非得让他妈妈大晚上来接他,他家很远,他妈妈来到这里得晚上快十一点。”同时马宇航的妈妈也给我发信息问他考的咋了?怎么非得要回家?我们那时连卷子还没阅出来,让我无从回答。后来成绩出来,我先看了一下他的成绩,年级53名,是退步了点儿,但倒也没到差得不行的地步。我意识到,是我们的期待,给了他太大的压力,他才会有这种过激的行为。
我反思了一下,首先,马宇航之所以之前两次考了年级前几名,是因为山东2020年第一次高考改革,三科选课怎么考都不知道,所以年级当时都是三科同时考,宇航很重视地理,所以他做地理用的时间就很长,期中考试之后年级改变了策略,一科考一个小时,他没有那么长的时间去深思熟虑了,所以限定时间后他的优势就不明显了。而这种情况在之前我就知道,但是为了鼓励他却并没有道破。其次,马宇航本身很内向,不善表达自己的情绪,我们考前有意无意的期待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他又不知道该如何排解,导致考场上发挥不理想,更导致他考后心理崩溃。
他回来以后,我跟他客观的分析了他以前的成绩以及平时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他平静下来了,也不再飘飘然了,放平心态,一步步的稳扎稳打,努力走好每一个过程,在之后的考试中他虽然没再考过年级第一,但是一般都会在年级前五十名,他自己也觉得很中意这个成绩,反而学的更轻松和从容了。2020年高考,他的地理考了92分,他很开心。
通过这个例子,我意识到虽然学生的智力、情感、个性等发展与教师对其关注程度成正比关系,但是对学生的期待要把握好“度”,要建立在全面了解和评价学生的基础上,不要把期望变成负担,过度期待其实是一种伤害。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期待得需要艺术。我们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明确他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学习品质等,然后找到学生的“就近发展区”,最后与学生一起制定通过努力有可能实现的目标。例如,通过历次考试对马宇航同学的错题分析,发现他“地质”和“水”两部分内容最易丢分,但是临近高考、时间有限,他觉得“水”这一部分他还可以攻克,那就先定目标,攻破“水”的题型题路。这种目标,学生认为通过努力完成的可能性很大,他就会很有信心的去努力,而不是越来越受打击而失去信心。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对于不同基础、不同性格的学生,我们对他们的期待应该有所不同,不能期待所有的同学都达到一个标准。只有适度的、合理的对学生进行期待,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马宇航同学是高二选课走班以后我5班的地理学科班长,他总是很沉默,给人沉稳内敛的感觉,他的学科班长工作做得很好,不管是收发学案还是课堂评价还是督促落实,都是我这么多年以来见过的做的最好的,所以我就经常当他的面或者在班级同学面前表扬他。都说好学生是被表扬出来的,也或许是不断的表扬和鼓励,他的地理成绩越来越好,在第一次月考中他的地理考了年级第三,到了期中考试,他又考了年级第一。期中表彰大会时年级给各科状元颁奖,其他学科的状元都是实验班的同学,只有他来自普通班,顿时马宇航同学成为了年级所有选学地理的同学所崇拜的对象。
走在路上,有的同学会自然不自然的向他投来敬佩的眼光;来到办公室,有的老师会说“原来你是马宇航啊?你太厉害了!很棒!”,也有的老师会说:“马宇航,你都成为我们普通班所有同学学习的榜样了!”而我,在班级中特别为此表扬过马宇航,让他分享学习地理的经验,还鼓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榜样就在大家身边,并不是只有实验班的同学才能学好的,相信通过努力所有同学都是有可能学有所成的。在他的带动下,5班也确实出现了一小撮努力学习地理的同学,而且地理成绩非常好。
就这样,转眼又到了第二次月考,在考前,宇航来办公室拿考前指导,办公室老师们说:“马宇航这次肯定又会考很好吧?我们班的同学们都等着你的好成绩呢!”我看了看他,仍然是很平静的表情,看不出内心有什么波澜。我也没说别的,就仍然觉得大家的这种期待会使他一直前行。
就在月考结束的当天,我们还没阅完卷,他的班主任胡老师就问我:“马宇航地理考的很差吗?他对完答案在教室里受不了了,非得让他妈妈大晚上来接他,他家很远,他妈妈来到这里得晚上快十一点。”同时马宇航的妈妈也给我发信息问他考的咋了?怎么非得要回家?我们那时连卷子还没阅出来,让我无从回答。后来成绩出来,我先看了一下他的成绩,年级53名,是退步了点儿,但倒也没到差得不行的地步。我意识到,是我们的期待,给了他太大的压力,他才会有这种过激的行为。
我反思了一下,首先,马宇航之所以之前两次考了年级前几名,是因为山东2020年第一次高考改革,三科选课怎么考都不知道,所以年级当时都是三科同时考,宇航很重视地理,所以他做地理用的时间就很长,期中考试之后年级改变了策略,一科考一个小时,他没有那么长的时间去深思熟虑了,所以限定时间后他的优势就不明显了。而这种情况在之前我就知道,但是为了鼓励他却并没有道破。其次,马宇航本身很内向,不善表达自己的情绪,我们考前有意无意的期待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他又不知道该如何排解,导致考场上发挥不理想,更导致他考后心理崩溃。
他回来以后,我跟他客观的分析了他以前的成绩以及平时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他平静下来了,也不再飘飘然了,放平心态,一步步的稳扎稳打,努力走好每一个过程,在之后的考试中他虽然没再考过年级第一,但是一般都会在年级前五十名,他自己也觉得很中意这个成绩,反而学的更轻松和从容了。2020年高考,他的地理考了92分,他很开心。
通过这个例子,我意识到虽然学生的智力、情感、个性等发展与教师对其关注程度成正比关系,但是对学生的期待要把握好“度”,要建立在全面了解和评价学生的基础上,不要把期望变成负担,过度期待其实是一种伤害。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期待得需要艺术。我们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明确他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学习品质等,然后找到学生的“就近发展区”,最后与学生一起制定通过努力有可能实现的目标。例如,通过历次考试对马宇航同学的错题分析,发现他“地质”和“水”两部分内容最易丢分,但是临近高考、时间有限,他觉得“水”这一部分他还可以攻克,那就先定目标,攻破“水”的题型题路。这种目标,学生认为通过努力完成的可能性很大,他就会很有信心的去努力,而不是越来越受打击而失去信心。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对于不同基础、不同性格的学生,我们对他们的期待应该有所不同,不能期待所有的同学都达到一个标准。只有适度的、合理的对学生进行期待,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