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寻

【作者】 王 燕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就应加强策略探寻以做到多法齐施,特别是应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创新策略,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对话交流与积累实践,更具有积极效果。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认知现实、发展思维的重头戏,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平台。而传统语文阅读教学,难以走出“少、差、慢、费”的怪圈,原因就在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化和学生被强制形成的依赖性学习习惯。而在全面践行新课改,特别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理念的今天,我们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就成为我们一线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并实践的现实课题。带着这个问题,笔者经过多年实践与探索,在借鉴他人经验等基础上,认为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应从下面几处着力。
  一、着力培养阅读兴趣,增强学生主体性
  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多年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源于强大的内驱力所致。而这种内驱力除了情感就是兴趣。因为兴趣是持续学习不竭动力的代名词,对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学习实践提供克服困难和增强智力活跃的动力。在实践中,能有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如多媒体辅助、情境教学、互动对话、竞争活动、操作实践等都可以达到激趣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激趣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手段,真正的目的是通过手段的实现而使学生喜爱语文阅读本身,不是在手段上。只有这样,学生在兴趣的刺激下,他们主体性就会增强,效果才会凸显。
  二、搭建师生对话平台,增强课堂互动性
  教学即对话,双边合成即互动。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必须提高师生、生生互动对话的有效性和互动实效性。作为一线教师,在优教优学理念引领下我们应搭建平台,让学生参与进来,与教师形成师生交流的对话局面。这种交流是语文信息的互换和思维成果的互换。而这种效果的实现,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到双边对话中来。为此,我们应营造氛围,发扬教学民主作用,以此增强学生心理自由感,进而增强学生主体性,让他们在“跳一跳”的语文实践中体验到“摘到桃”的乐趣。传统语文教学,仅是教师的“一言堂”,没有学生参与的“群言堂”,导致课堂互动性差,教学效果自然也高不了。在“优教”实践中,如果我们教师还只是一味地按自我“想当然”的思维方式来教,或者通过更简单的方法采取直接授与,那就难把任务完成,更不能有效落实,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要增强课堂互动性,让学生主体意识充分被激发,积极参与,利于对话展开。在“优学”实践中,不要把知识当金子直接置入学生脑中,更不要把学生当“记事本”,不加选择地全部照搬照抄,要努力形成互动局面,有交流有对话,真正体现学习民主。这一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不容易做到,自认为学生这么大了,应该懂事参与而不需要外力辅助了。忽视这个方法,去追赶教学进度,其教学效果必然很差,传统阅读教学效果的“差”就是很好证明。
  三、把握价值取向引导,珍视体验独特性
  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是每人共知的特性,这种人文性极强的东西,往往因人而异,对于有不同经历的学生在精神领域的影响也是有不同体验来与之匹配的,表现在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多元而非语句不同内容相同的表达。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思想价值取向引导,尊重“哈姆雷特”式的独特体验。作不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不能咀嚼他人阅读心得,更不能照本喧科,把教参视为圣经,一棍子打死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殊不知,这一否定抑制了多少兴趣,浇灭了多少创新的火花。所以,阅读教学存有多元价值取向,我们要尊重不同看法的学生,并相机引导,注重学生独特体验和情感认同,确保人文性教育落到实处。从现行语文阅读来看,教材中浓厚的感情色彩既是语文朗读的情感选择依据更是使学生受到良好情感教育的熏陶和感染的载体,而不能以全盘分析的大包大揽替代学生感悟和身体力行。这样才能使学生与阅读材料的对话更具有人文性产生的情感独特性。
  四、注重积累示范引导,增强语文实践性
  积累不是兼收并蓄,大揽其囊,而是一种拓展思维记忆空间的有效做法,是大脑储存的物质化。所以,要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就少不了积累实践,作为教师,不仅自身要有较强的积累意识,更要有方法进行积累示范,给出必要引导,让学生获得积累之法。在全面新课改下,要深知教材上的阅读教学不外乎就是个例子这句话的教学意义——语文重在积累与实践。实践中我们有时改学生作文,会感到“口水话”连篇,词汇贫乏,语言空洞。这就是缺乏语言素材的积累和实践应用。实践中,我们看到一些学生写不出作文,究其原因分析中我们发现不是因为没有事件可写,而是缺乏正确描述的语言,找不到用怎样的语言去描写眼前事物的形象、颜色、动作以及看到或亲历这件事的心理、语言等。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积累方法授与和方法示范,让学生把更多的好词佳句收获于囊中。当然,缺乏积累的表现远不止在写作语言上,还有写作方法、段落组织上的东西也值得学生去探索和模仿。
  当然,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还有很多方法和策略。作为一线教师,必须弃传统单一的教法而创新施教策略,尽可能让“一言堂”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群言堂”,让学生都成为阅读学习的主体而充分发挥作用,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取得高效教学的效果来促进学生发展。
  参与文献:
  [1]张小林,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教育学文摘,2019年。
  [2]姜玉玲,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学园,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