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微探

【作者】 黄 月

【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清波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由于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数学的有效教育应该进一步发展,教育领域更加聚焦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优化小学数学,以培养更加优质的数学人才。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以此为己任,深刻关注教学实践中提升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性的方式、方法,在小学这一关键阶段帮助学生打好数学能力基础。改革新的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充分重视提升小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更能够开拓数学思维,培养数学逻辑与应用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深入均衡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面对更加高速的社会发展,许多行业都在各自领域上不断进行着优化与改革,这样的形势之下,社会对于优质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这时,在教育领域的改革创新就尤其重要,只有不断推进教学有效化,才能源源不断为社会输出更多优质人才,实现社会的进步。显而易见,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其教学方法单一,模式落后,学习效率低下,固化学生思维,对于学生的全面培养不够到位。因而,教师要想改变传统教学现状,必须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教学实践改革,充分关注于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具象问题,创造趣味课堂
  数学作为经典理科,和物理化学一样,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作为规律性较强的知识体系,其具有很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点。而小学生们年纪很小,通常习惯以视觉、听觉等形象思维去理解问题、解决问题,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点,常常难以理解吸收。要促进数学课堂高效化,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必须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点,那么就要做到将抽象问题具象化,使课程知识以更加生动具体的方式展现出来,易于理解。此时,创建趣味教学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其通过视觉与听觉入手,以更加直观多样的方式展开课程教学,不仅集中了学生的课堂精力,让他们在课堂上消化相关知识点,还能够让课堂变得活跃有趣,让学生以极高的学习热情投入课堂,提升学生的知识吸收效率。
  例如:以“面”的概念教学为例,其教学目标在于要让学生将抽象的二维“面”的概念具象理解并认识数学运用中常使用的一些面积单位。教师可以利用最简单的工具,请学生们到讲台上来,摸摸老师的手,也可以在座位上摸摸同学的手,让他们观察手心、手背不同面的异同点。接下来,再换成大家熟悉的笔盒或橡皮,让他们闭上眼睛猜自己摸到的是什么,有什么特征。教师通过形象、可触摸的笔盒、橡皮等事物,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面”的概念。同时,手和笔盒大小、形状都不一样,就可以自然引入进一步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的概念。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的图片与视频等,通过视听结合来促进学生理解,以直观的多媒体让学生与数学概念直接对话、生动接触。
  二、投入实际,在运用中发展
  任何一门学科绝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研究,应该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最终能够投入生活运用,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数学也是同样的道理,甚至小学数学联系生活的程度更加充分,可以说小学数学就是一门基于生活内容展开的基础教学。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更重视运用生活实际来开展教学,让学生们以熟悉的生活现象为起点,逐步完成学习任务,拉进学生与数学的心理距离。而学生在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的过程当中,最终也将把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充分吸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课堂活动,将生活内容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充分讲解,在课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将数学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获得运用的实践经验,以此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科目在实践中的切实作用。
  例如:以教学《观察的范围》这一课程来举例,教师在这堂课当中就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那么,具体可以引导学生在晚上与父母散步时,观察路灯下的电线杆的影子,其长短变化的规律是如何的。学生们不难发现,同样的两根电线杆,离路灯举例比较近的电线杆影子就比较短,而离路灯更远的地方则相反,影子更加长。这样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观察点与观察距离改变之后,观察范围的改变过程。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将观察生活的实际发现和心得感悟记录下来,留在课堂上分享。在实践运用当中,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事例中观察与运用,学会使用数学思维的眼光和逻辑来观察生活。
  三、小组协作,合作沟通中进步
  当今社会人际联系紧密,故而越来越重视个人的协作和团结沟通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与数学能力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提出“小组协作,在沟通中进步”的教学环节,能够让学生在对知识点不同理解的碰撞中对知识点进行深化感受。所以,教师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病,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推动学生互帮互助,让他们在互相交流当中共同进步。小组合作分工可以便于学生专注于某个类型,再互相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更能够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教学《常见的量》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基于自身对学生个人不同情况的基本了解,将班级学生们均分成水平能力差不多的若干小组,将教学内容分配给各小组负责。由于计量单位类型多、数量多,学生难以独立地将每个细节都把握好,这时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可以在小组内通过共同练习和互相检查进行纠错。比如,教师可以将一篇暗藏许多计量单位应用错误的短文,分配小组的不同成员们,分别负责长度、面积、重量、时间等单位,进行整理、找错、改正工作,学生再互相交换,并对本组成员的初步答案提出异议,最后全组成员整理归纳并提交答案。讲解结束后,教师应该对完成率与正确率最高的小组进行表彰。如此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还能促进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总而言之,教师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最终必须要回归到促进学生素质均衡发展的教学总目标,必须回归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生活运用能力当中。因而,教师们要在各自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努力实现高效化教学、趣味化教学,推动课堂各环节顺利进行,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最优课堂。同时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关注学生身心发展,以人为本、以素质教育为本。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模式加以优化,在实践中不断更新优化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高质化、高效化。
  参考文献:
  [1]范军.核心素养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11):88-89.
  [2]丛雅楠.新时期高效课堂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读写算,2021(11):141-142.
  [3]胥艳玲.在“学为中心”理念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4):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