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 丁海兵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城西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新的矛盾也层出不穷,心理健康教育在社会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通过设计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还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从多个方面体现出来,积极营造一个健康的校园环境。例如:进行课堂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当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小学科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
在通过研究设计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小学课堂教学中,可以从小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和内在修养。小学科学是综合性学科,其学科内容十分广泛,通过研究设计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在学生丰富认知学习知识的时候还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积极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学生在复杂的社会影响下保持心理健康。基于此,本文将通过教学设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一、小学科学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
小学生的性格十分活泼,心中充满好奇和探索,在科学上各类新颖的知识可以对小学生产生无穷无尽的魅力,通过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可以对小学生的思维力起到很好的提升作用。小学的科学课程是通过介绍现象然后进行实验探究以及理论分析从而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认知,对学生的智力有积极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在教育领域引起重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小学生提高意志力,学习更多知识,提高耐心和抗挫折的承受能力,其教学培养的方法正好可以在小学科学的课程设计中全部体现出来。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符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中提出的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也能够提高心理素质和健康成长。
二、小学科学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课程设计要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设计方向需要把握小学生的特征以及新课标的教学需求,在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起到积极地教学意义。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心强,对于新鲜事物的热情度高,做事缺乏耐心和心理相对脆弱。而学生的成长要求是在保证掌握知识的同时,在个人的核心素养上也要同步提高,核心素养中的心理素养又要求小学生在成长的同时,不断提高意志力,抗压力,承受力,从而保证心理健康,热爱生活。因此,教师在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结合需求把握好方向,做到在完成教学意义传授知识的目的时又可以培养学生心理健康,让学生茁壮成长。例如:可以在科学课堂设计团队比赛项目,如此一来可以在通过团队的竞赛中加强学生多方面的心理素质,通过教师对参赛结果加以解析和引导,让学生知道局限和需要提高的地方,并且可以增加学生的热情,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又例如:设计简单的实验,让每个同学都可以参与。在通过自己独立完成实验的过程中,既可以在知识上进行加深梳理要点难点,又可以在心理上培养独立完成事情的意识,还有遇到困难就主动想办法解决克服的重要品质,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实验的完成,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理,对其未来的发展成长有非常积极地影响。由此可见,教师对课程设计必须要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二)在科学实践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科学课程的设计除了必须完成的教学以外,还需要设计课外活动来辅助教学效果,因为不同的环境实施教学可以大幅度的增加新鲜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从而在实践上进行理论与知识的巩固。同时,对于科学课外活动,可以通过研究设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通过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教学参与度,潜移默化的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意识和事物曲折发展的心理认知,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情。例如:通过课外登山活动进行光的直线传播讲解或者自然环境的组成研究,在这个课外活动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敢于攀登的精神,增强学生的意志和承受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热情,在实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对科学课学习的热情。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对小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其可以让小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成绩。但在课堂设计中,一定要制定好科学有序的设计策略,必须研究清楚小学科学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课程设计一定要环绕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并且通过设计策略在科学实践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达到积极有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江燕妮,黄喜珊.小学科学课中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0(9):44-46.
[2]陈敏娟.追求科学课堂“以心映心”——小学科学课学生心理成长的实例与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13(8):73-74.
[3]石冬林.小学科学教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心理健康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0(44):195-195.
【关键词】 小学科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
在通过研究设计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小学课堂教学中,可以从小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和内在修养。小学科学是综合性学科,其学科内容十分广泛,通过研究设计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在学生丰富认知学习知识的时候还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积极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学生在复杂的社会影响下保持心理健康。基于此,本文将通过教学设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一、小学科学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
小学生的性格十分活泼,心中充满好奇和探索,在科学上各类新颖的知识可以对小学生产生无穷无尽的魅力,通过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可以对小学生的思维力起到很好的提升作用。小学的科学课程是通过介绍现象然后进行实验探究以及理论分析从而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认知,对学生的智力有积极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在教育领域引起重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小学生提高意志力,学习更多知识,提高耐心和抗挫折的承受能力,其教学培养的方法正好可以在小学科学的课程设计中全部体现出来。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符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中提出的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也能够提高心理素质和健康成长。
二、小学科学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课程设计要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设计方向需要把握小学生的特征以及新课标的教学需求,在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起到积极地教学意义。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心强,对于新鲜事物的热情度高,做事缺乏耐心和心理相对脆弱。而学生的成长要求是在保证掌握知识的同时,在个人的核心素养上也要同步提高,核心素养中的心理素养又要求小学生在成长的同时,不断提高意志力,抗压力,承受力,从而保证心理健康,热爱生活。因此,教师在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结合需求把握好方向,做到在完成教学意义传授知识的目的时又可以培养学生心理健康,让学生茁壮成长。例如:可以在科学课堂设计团队比赛项目,如此一来可以在通过团队的竞赛中加强学生多方面的心理素质,通过教师对参赛结果加以解析和引导,让学生知道局限和需要提高的地方,并且可以增加学生的热情,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又例如:设计简单的实验,让每个同学都可以参与。在通过自己独立完成实验的过程中,既可以在知识上进行加深梳理要点难点,又可以在心理上培养独立完成事情的意识,还有遇到困难就主动想办法解决克服的重要品质,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实验的完成,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理,对其未来的发展成长有非常积极地影响。由此可见,教师对课程设计必须要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二)在科学实践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科学课程的设计除了必须完成的教学以外,还需要设计课外活动来辅助教学效果,因为不同的环境实施教学可以大幅度的增加新鲜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从而在实践上进行理论与知识的巩固。同时,对于科学课外活动,可以通过研究设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通过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教学参与度,潜移默化的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意识和事物曲折发展的心理认知,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情。例如:通过课外登山活动进行光的直线传播讲解或者自然环境的组成研究,在这个课外活动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敢于攀登的精神,增强学生的意志和承受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热情,在实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对科学课学习的热情。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对小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其可以让小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成绩。但在课堂设计中,一定要制定好科学有序的设计策略,必须研究清楚小学科学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课程设计一定要环绕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并且通过设计策略在科学实践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达到积极有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江燕妮,黄喜珊.小学科学课中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0(9):44-46.
[2]陈敏娟.追求科学课堂“以心映心”——小学科学课学生心理成长的实例与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13(8):73-74.
[3]石冬林.小学科学教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心理健康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0(44):195-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