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作者】 麦丽卡萨依浦·阿卜杜热西提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萨依巴格乡第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化学这门学科是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所需学习的基础学科,对初中生来说,十分的重要。在当前的教育条件下,教育者需要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以便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在教育系统中的作用,并使教育具有普遍性和便利性。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初中化学知识,从而使学生改变其对传统化学的态度,并使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兴趣。
【关键词】 化学课堂;信息技术;策略探讨
初中化学作为一门以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物质间相互作用的自然学科,知识点庞杂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常常需要实验教学来进行辅助,才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教育也不能离开信息技术,离不开发达的网络环境。对于现在的教育背景,教育工作者需要合理使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让它们在教育体系中发挥最大效用,让教育变得普及变得方便。利用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化学里,让学生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学习初中化学知识,使学生改变对传统化学的看法,让学生喜爱上化学知识。
1、初中阶段化学教学和信息技术进行融合的意义
对课堂教学进行信息化是如今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在以往的化学教学之中,教师通常会使用教学挂图与化学模型实施教学,更多的是运用语言对知识加以详细描述。针对教师而言,此种教学媒体形成一个重大挑战。教学期间,化学教师主要凭借生动讲解以及丰富语言来对知识加以详细讲授。尽管在精心备课这一基础之上,化学教师可以为初中生呈现出精彩并且丰富的教学。然而,由于初中生通过长时间处在相同模式的课堂学习之中,极易产生疲劳感,再加上一些学生因为在课堂之上并未深入理解所学知识,长此以往,就会积少成多,进而对化学知识渐渐失去学习兴趣。
2、初中阶段化学教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策略
2.1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兴趣主要来源于课本中的知识以及教师的讲解是否能够吸引到自己,而以文字形式去学习的方面太多,每个学科几乎都是以文字方式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靠着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去学习课本中的知识,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就算学习的劲头再大,时间久了之后,学生也会感到疲倦。而多媒体最大的特性就是互联网中有很多相关的教学课件以及教学资料,它可以将课本中的知识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以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既能够直观的观察到课本中的生物现象,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2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生活导入
初中化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初中化学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完成对化学知识的积累,更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积极地用化学知识来解答生活中的问题,实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用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来使学生感知化学的魅力和意义。例如,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呈现出生活中不同的火源,消防队员采用的不同灭火方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来思考其中蕴含的道理。为什么有的能用水扑灭,而有的需要用泡沫灭火器,而有的需要用到干粉呢?在生动的生活导入环节中,教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地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来思考其中隐藏的化学原理,进而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3 信息技术优化课堂,创造实验课堂氛围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最难的是在上课前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如何让学生在课程开始时就进入学习状态是教师值得反复探索的问题。学生在学习“化学与环境”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现在有哪些环境污染,例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塑料难以降解等环境污染,并通过视频介绍如何处理这些环境污染,利用化学知识如何解决这些环境污染。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或视频,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学生的道德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导的学科,部分知识点只能通过实验来向学生们展示,部分学校由于偏远导致化学课程中需要的教学用具准备不齐全,这样不利于化学教学的开展。在信息技术普及的今天,化学实验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得以实现。营造出实验课堂的氛围,让化学课程更生动具体。
2.4 通过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来增强化学教学的直观性
化学这门学科,是将微观的物质与直观的物质相结合在一起的。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之中,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化学实验来更好地了解宏观的物质。但是,那些微观的东西却很难通过实验来表现出来。但是,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与先进的信息技术,将那些假想的、微观的物质通过模型来展示出来。利用一些软件制作动画,来将化学中的微观物质直观的给学生展现出来,让他们能看得到与摸得到。这样,新的化学知识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为化学的教学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进入新的世界。学生在新的世界中会看到一些原本很难看到的事物,这因此也就更好的帮助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
2.5 借助信息技术的帮助,合理地布置作业
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创新的化学法已成为教师们公认的教学方法。化学是一门科学性强,系统复杂的基础课程,学生们需要多进行练习,以整合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了让学生们理解化学知识,解决更多的化学问题,老师应该使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布置练习题目,让他们消化更多的化学知识。首先,课后老师用微信,QQ及其他软件给学生布置作业。研究学生的课堂听课效果,并及时为学生进行改正错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老师可以给学生以实际生活为基础,学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后,可以为学生提供铁,钠,镁,铝以及其他金属的应用事例。让学生从浅到深的层次进行练习,让他们找到依靠网络资源解决问题的点子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化学智商,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第二,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使用“因势利导”的教育原则来刺激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学习化学。
化学学科的学习对于初中生而言需要进行全面的培养教育,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学科的难易程度进行课程科学的设计,进而将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与教学模式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此一来,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基于信息技术的作用下提高化学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使得这两者间的有效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梁静.田振清试析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查教学的重合[J]信息化教学,2012.(33):124-125.
[2]陈锦.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整合[J].中国教育2技术装备。2011.(5);111.
[3]马脉梅.刍议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u]。现化教育科学、2011.(2):153-154.
【关键词】 化学课堂;信息技术;策略探讨
初中化学作为一门以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物质间相互作用的自然学科,知识点庞杂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常常需要实验教学来进行辅助,才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教育也不能离开信息技术,离不开发达的网络环境。对于现在的教育背景,教育工作者需要合理使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让它们在教育体系中发挥最大效用,让教育变得普及变得方便。利用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化学里,让学生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学习初中化学知识,使学生改变对传统化学的看法,让学生喜爱上化学知识。
1、初中阶段化学教学和信息技术进行融合的意义
对课堂教学进行信息化是如今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在以往的化学教学之中,教师通常会使用教学挂图与化学模型实施教学,更多的是运用语言对知识加以详细描述。针对教师而言,此种教学媒体形成一个重大挑战。教学期间,化学教师主要凭借生动讲解以及丰富语言来对知识加以详细讲授。尽管在精心备课这一基础之上,化学教师可以为初中生呈现出精彩并且丰富的教学。然而,由于初中生通过长时间处在相同模式的课堂学习之中,极易产生疲劳感,再加上一些学生因为在课堂之上并未深入理解所学知识,长此以往,就会积少成多,进而对化学知识渐渐失去学习兴趣。
2、初中阶段化学教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策略
2.1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兴趣主要来源于课本中的知识以及教师的讲解是否能够吸引到自己,而以文字形式去学习的方面太多,每个学科几乎都是以文字方式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靠着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去学习课本中的知识,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就算学习的劲头再大,时间久了之后,学生也会感到疲倦。而多媒体最大的特性就是互联网中有很多相关的教学课件以及教学资料,它可以将课本中的知识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以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既能够直观的观察到课本中的生物现象,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2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生活导入
初中化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初中化学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完成对化学知识的积累,更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积极地用化学知识来解答生活中的问题,实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用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来使学生感知化学的魅力和意义。例如,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呈现出生活中不同的火源,消防队员采用的不同灭火方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来思考其中蕴含的道理。为什么有的能用水扑灭,而有的需要用泡沫灭火器,而有的需要用到干粉呢?在生动的生活导入环节中,教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地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来思考其中隐藏的化学原理,进而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3 信息技术优化课堂,创造实验课堂氛围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最难的是在上课前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如何让学生在课程开始时就进入学习状态是教师值得反复探索的问题。学生在学习“化学与环境”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现在有哪些环境污染,例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塑料难以降解等环境污染,并通过视频介绍如何处理这些环境污染,利用化学知识如何解决这些环境污染。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或视频,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学生的道德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导的学科,部分知识点只能通过实验来向学生们展示,部分学校由于偏远导致化学课程中需要的教学用具准备不齐全,这样不利于化学教学的开展。在信息技术普及的今天,化学实验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得以实现。营造出实验课堂的氛围,让化学课程更生动具体。
2.4 通过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来增强化学教学的直观性
化学这门学科,是将微观的物质与直观的物质相结合在一起的。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之中,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化学实验来更好地了解宏观的物质。但是,那些微观的东西却很难通过实验来表现出来。但是,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与先进的信息技术,将那些假想的、微观的物质通过模型来展示出来。利用一些软件制作动画,来将化学中的微观物质直观的给学生展现出来,让他们能看得到与摸得到。这样,新的化学知识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为化学的教学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进入新的世界。学生在新的世界中会看到一些原本很难看到的事物,这因此也就更好的帮助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
2.5 借助信息技术的帮助,合理地布置作业
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创新的化学法已成为教师们公认的教学方法。化学是一门科学性强,系统复杂的基础课程,学生们需要多进行练习,以整合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了让学生们理解化学知识,解决更多的化学问题,老师应该使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布置练习题目,让他们消化更多的化学知识。首先,课后老师用微信,QQ及其他软件给学生布置作业。研究学生的课堂听课效果,并及时为学生进行改正错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老师可以给学生以实际生活为基础,学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后,可以为学生提供铁,钠,镁,铝以及其他金属的应用事例。让学生从浅到深的层次进行练习,让他们找到依靠网络资源解决问题的点子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化学智商,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第二,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使用“因势利导”的教育原则来刺激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学习化学。
化学学科的学习对于初中生而言需要进行全面的培养教育,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学科的难易程度进行课程科学的设计,进而将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与教学模式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此一来,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基于信息技术的作用下提高化学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使得这两者间的有效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梁静.田振清试析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查教学的重合[J]信息化教学,2012.(33):124-125.
[2]陈锦.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整合[J].中国教育2技术装备。2011.(5);111.
[3]马脉梅.刍议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u]。现化教育科学、2011.(2):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