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论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 李清华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新学初级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作为奠基平台的初中数学教学应想方设法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探讨了利用数学自身特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和培养自主学习习惯以让学生善学会学等三种培养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是人生发展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奠基平台,在担当学生数学核心能力和素养培养的同时还肩负着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任。因此,作为一线教学的我们不能仅为应试埋单而应利用数学优势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其获得较有宽度的数学教育。传统数学教学,由于取向单一,应考功利性过强,课堂上大多采用“强灌强塞容器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很多学生只能解决数学书上的问题而不能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问题解决,缺乏应有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等灌待喂”的学习依赖。在倡导学生主体理念、力促学生自能学的今天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特别具有现实意义。下面,我结合数学课堂教学谈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利用数学自身特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学起于趣,特别是自主学习更需要兴趣作动力来维持学生在自主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主要就是源于强烈的兴趣所产生的内驱力,学生在课堂上的全神贯注和积极思考,都兴趣强烈兴趣“惹的祸”。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法、途径来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利用数学的实用性激趣。“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是写在新课标首页上的重要“呐喊”。作为教学人就要明确有价值的数学就是指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广泛性,给人价值感。多年数学教学告诉我们,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不仅能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更需要这种知识来解决学生手边的数学问题,需要的知识越迫在眉睫实用性越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情境呈现,把问题呈现在学生眼前,要求学生尽快解决问题,而如果学生现有知识不能解决而其强烈的探究欲又迫使他们要尽快解决,那这时他们就有了探究动力。而此时教师呈现出来的知识学生就会感到其具有实用性,而这种实用性一旦在问题解决中体现出来,那趣味性也由此生成。
(二)利用数学的美激趣。数学的美无处不有,表现为数的美和形的美,这二者又体现为和谐美、对称美等多种美的内涵,特别是数学中蕴藏着很多规律实际上就是美的表现形式。教学中,教师就要注意挖掘,将其作为激趣的重要资源,以满足学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心理需要。利用数的美激趣是发挥材料本身趣味性资源的重要方式,这也是培养学生爱数学学习的最有效方式。
二、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
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主体作用在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教学灵活多样的方法实施,是学生感受数学学习趣味性而焕发主体性的有效保证。实践证明,只有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才能增强学生主动学数学和积极参与自主学的内驱力。
(一)实施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是增强数学实用性的重要路径。在教学具有平行、垂直、对称等几何知识时,教师应将视野伸向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这个广阔的平台上寻找具有这些特征的物体,如身处的教室是否有平行线、是否有相互垂直的物体?我们人的脸,是不是对称的?炮弹射程中具有有抛物线等?把学数学的视角伸向现实生活,不仅让学生看到了数学的实用还体验到了乐趣,故而他们在自主学时也乐意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相联系。
(二)让学生学会探究“做”数学”。“做”是尝试性探究活动。数学自主学少不了探究做数学的行为。因此,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与“做中学”思想就显得异常重要。这一点我认为有必要明确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这么学数学的现实意义。这样他们才能成为自主学的主体而充分释放能动性。为此,在数学课堂上,我们要搭建平台,引导学生探究学,鼓励学生做中学。在教学《勾股定理》的课堂上引导学生做中学和“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课堂实施探究学就是这个思想的重要实践。
三、培养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善学会学
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能促使学生产生“我要学”的需求和“我要坚持学”的内驱力。特别是在促使学生在选择良好方法以提高自主学效率和效果时更有积极作用。因此,在课内“得法”的教学中,我们既要注意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又要强化学法指导,让学生让学生善学会学。
(一)课前预习习惯。学贵有预。而预往往能则立。教学中应安排学生对新知有预习实践,让他们在以读为径中感知数学知识,对数学知识的进行初步认识,形成基本的感知基础。特别是对本课的知识框架,重要概念、公式、结论和规律等知识点上有一个大致的理解,能为课堂教学奠定必要认知基础。当学生发现有预习课上就有快理解的理解学习效果时,他们预习的主动性和信心就更为明显,这就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必要动力基础。
(二)独立完成作业习惯。完成作业是数学知识内化的必然实践。而这一实践是学生多项习惯和能力的综合运用。为了让学生完成作业有效率和效果,我们就应加强过程中的多项能力和习惯培养,使之在作业实践中主动有阅读题目、主动有审题思考、主动有认真书写、主动有检查验证等一系列作业习惯。当然,这些习惯非一朝之功,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多加引导和培养。
总之,作为奠基的义务教育平台,数学教学要改变“教以应考”做法,在注重知识能力培养中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义和能力培养,使其在问题解决中有想学的需求而会学、活学,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夏得尧,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探寻[J].新课程,2019年。
【关键词】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是人生发展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奠基平台,在担当学生数学核心能力和素养培养的同时还肩负着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任。因此,作为一线教学的我们不能仅为应试埋单而应利用数学优势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其获得较有宽度的数学教育。传统数学教学,由于取向单一,应考功利性过强,课堂上大多采用“强灌强塞容器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很多学生只能解决数学书上的问题而不能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问题解决,缺乏应有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等灌待喂”的学习依赖。在倡导学生主体理念、力促学生自能学的今天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特别具有现实意义。下面,我结合数学课堂教学谈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利用数学自身特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学起于趣,特别是自主学习更需要兴趣作动力来维持学生在自主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主要就是源于强烈的兴趣所产生的内驱力,学生在课堂上的全神贯注和积极思考,都兴趣强烈兴趣“惹的祸”。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法、途径来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利用数学的实用性激趣。“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是写在新课标首页上的重要“呐喊”。作为教学人就要明确有价值的数学就是指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广泛性,给人价值感。多年数学教学告诉我们,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不仅能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更需要这种知识来解决学生手边的数学问题,需要的知识越迫在眉睫实用性越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情境呈现,把问题呈现在学生眼前,要求学生尽快解决问题,而如果学生现有知识不能解决而其强烈的探究欲又迫使他们要尽快解决,那这时他们就有了探究动力。而此时教师呈现出来的知识学生就会感到其具有实用性,而这种实用性一旦在问题解决中体现出来,那趣味性也由此生成。
(二)利用数学的美激趣。数学的美无处不有,表现为数的美和形的美,这二者又体现为和谐美、对称美等多种美的内涵,特别是数学中蕴藏着很多规律实际上就是美的表现形式。教学中,教师就要注意挖掘,将其作为激趣的重要资源,以满足学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心理需要。利用数的美激趣是发挥材料本身趣味性资源的重要方式,这也是培养学生爱数学学习的最有效方式。
二、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
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主体作用在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教学灵活多样的方法实施,是学生感受数学学习趣味性而焕发主体性的有效保证。实践证明,只有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才能增强学生主动学数学和积极参与自主学的内驱力。
(一)实施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是增强数学实用性的重要路径。在教学具有平行、垂直、对称等几何知识时,教师应将视野伸向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这个广阔的平台上寻找具有这些特征的物体,如身处的教室是否有平行线、是否有相互垂直的物体?我们人的脸,是不是对称的?炮弹射程中具有有抛物线等?把学数学的视角伸向现实生活,不仅让学生看到了数学的实用还体验到了乐趣,故而他们在自主学时也乐意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相联系。
(二)让学生学会探究“做”数学”。“做”是尝试性探究活动。数学自主学少不了探究做数学的行为。因此,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与“做中学”思想就显得异常重要。这一点我认为有必要明确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这么学数学的现实意义。这样他们才能成为自主学的主体而充分释放能动性。为此,在数学课堂上,我们要搭建平台,引导学生探究学,鼓励学生做中学。在教学《勾股定理》的课堂上引导学生做中学和“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课堂实施探究学就是这个思想的重要实践。
三、培养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善学会学
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能促使学生产生“我要学”的需求和“我要坚持学”的内驱力。特别是在促使学生在选择良好方法以提高自主学效率和效果时更有积极作用。因此,在课内“得法”的教学中,我们既要注意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又要强化学法指导,让学生让学生善学会学。
(一)课前预习习惯。学贵有预。而预往往能则立。教学中应安排学生对新知有预习实践,让他们在以读为径中感知数学知识,对数学知识的进行初步认识,形成基本的感知基础。特别是对本课的知识框架,重要概念、公式、结论和规律等知识点上有一个大致的理解,能为课堂教学奠定必要认知基础。当学生发现有预习课上就有快理解的理解学习效果时,他们预习的主动性和信心就更为明显,这就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必要动力基础。
(二)独立完成作业习惯。完成作业是数学知识内化的必然实践。而这一实践是学生多项习惯和能力的综合运用。为了让学生完成作业有效率和效果,我们就应加强过程中的多项能力和习惯培养,使之在作业实践中主动有阅读题目、主动有审题思考、主动有认真书写、主动有检查验证等一系列作业习惯。当然,这些习惯非一朝之功,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多加引导和培养。
总之,作为奠基的义务教育平台,数学教学要改变“教以应考”做法,在注重知识能力培养中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义和能力培养,使其在问题解决中有想学的需求而会学、活学,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夏得尧,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探寻[J].新课程,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