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论加强数学新课导入教学优化的意义与方法

【作者】 王远文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有效导入新课需要我们优化导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作为重要环节,加强优化具有重要重大教学意义。但实现于此需要我们运用多样化、灵活化的方法进行优化。
  【关键词】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优化;加强;意义;方法

  教学创新,就要从导入入手。作为教学首要环节的新课导入环节有着“良好开端就等于成功的一半”的重要意义。优化导入方式,是我们进行教学创新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全面倡导创新的今天,课堂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和发展创新思维的主要阵地,教师的教也应创新。而又特别是新课导入这个关键环节,就更需要我们以优化方式来创新,以实现“优教优学”效果。因此,作为一线教师,优化导入新课成为我们吸引学生眼球、促进师生对话、提高教学效率的不可忽视的必修课题了。在这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在新课改“双主双优”的引领下,对加强数学新课导入教学优化的实践意义有着新的认识,同时也积攒了一些新课导入优化的实践方法。下面,与大家分享。
  一、加强数学新课导入教学优化的实践意义
  良好开端,成功一半。多年实践证明,优化导入具有先声夺人,敲山震虎的作用。因此,大凡有效的课堂都是从优化导入开始的。具体说来有着如下实践意义。
  (一)能迅速聚焦学生目光。课始之际,学生的心可能还没有从课外转向课上。这时就需要我们利用好的导入来吸引学生。实践证明,好的新课导入能让学生“收心”进课堂,提高专注力,能与教师快速构建互动对话。作为教学者,不要以任务完成为追求,而把新课导入这一短短环节强化优化以增强学生注意力更具有现实的教学意义就在于此。
  (二)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是强化新课导入的一个重要追求。原因在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具有的教学指导意义。实践告诉我们,新课伊始,要让学生静心于学,投入全部注意力和理解力,就必须让他们产生强烈兴趣,有“我要学”需求。当这种需求变成动力,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积极性,进而迸发主体作用于对话中。所以,优化导入就是注重趣的激发和思的诱发的导入,让学生在“新”“奇”“趣”作用刺激下完成“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过渡转变。
  (三)能承上启下,具有唤醒作用。好的新课导入应成为联系新知与旧知的桥梁,为学生新知接受激活“发展区”,起到知识上的铺垫作用。纵观现行数学教材,为了降低难度,体现知识逻辑性,在编排上往往存在着内在结构的连续性。教学这样的新知时我们就要采取以旧引新策略。实践告诉我们,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导入是最有效的,而创新导入就是唤醒学生潜在基础,让学生激活潜在知识储备,把“发展区”以最新的姿态来迎接新的知识的到来,从而为学生新知学习起到铺垫和激发理解力的作用。
  二、加强数学新课导入教学优化的实践方法
  优化导入就要做到方法多样化,灵活运用是创新导入的具体实践。因此,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设计,使导入一进行就能达到激趣,诱思,唤醒基础等目的。
  (一)生活实例导入。数学源于生活。新课标一再强调有效地数学教学应基于现实生活生产实际而实施。新课导入作为新课标指导下的第一个环节,更应落实生活化要求而采取生活实例导入。这样的优化实践比传统做几个复习题的方式引入更具有积极意义,能让学生直接在生活实例引入中看到数学知识学习的现实价值。例如教学“两点间距离”这一内容时我们就必须采取生活化的方式引入,让学生从生活体验中去体会从家到学校的多条路中哪一种最近。如果再在家与学校之间修一条起直路,又与其他路程比较长短远近,学生自然就有结论而回答。这时我们再把家与学校两个地方以点表示,学生就会发现我们新知--- “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一结论的正确性。这样教学显然是基于现实生活经验而展开的导入,既自然又顺乎学生理解,效果既快又好。
  (二)巧设悬念导入。学起于思。思维自疑问开始。而巧设悬念导入正是基于这一观点而实施的,即在新课导入这一始作环节创设问题悬念情境,引发学生启动思维质疑,同时也使他们产生迫切想知心理,形成对新知获得有需求的求知欲望。实践表明,巧设悬念导入具有多种教学意义,不仅能激情引趣活,增强学生主体性,还可跃课堂气氛,使师生对话更和谐同振。故而,在大型数学赛课活动中我们常能见到巧设悬念导入这样的教学案例。具体实践就是在新课伊始时,我们就可以以问题提出而创设悬念情境,通过提出趣味性提问,使学生已有认知被打破,刺激他们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的心理形成。例如“年月日”的导入,利用12岁的猪八戒只过了3个生日的事件来创设悬念,学生已有的认知是一岁一生日,而这样4年一个生日的原因还真无法理解,于是他们探究想知的心理一下子就被形成了。接下来我们再开启新课教学,自然水到渠成。
  (三)复习旧知导入。数学具有较强逻辑性,从学生数学现实出发,是体现导入唤醒功能的有效做法。当然,也是平时教学中我们教师运用较多的方法。不过,这样的方法实施不再是以前的简单地出示几道练习题目让学生做做就实现了。而是利用多媒体或故事的方式,更多的是情境的方式来作为平台以实现,实践中也有用动手操作的方式来唤醒旧知。主要路径上还是以复习旧知引导出新知识学习需求为目的。在操作上很简单,但意义明显,其优化方式就是在手段上的配合,不再是说说、问问或练练这样的单一的方式了。
  总之,要优化数学导入教学,我们应必须在结合内容和学情基础上,做到多样化,灵活化,才能使课堂产生新颖,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参考文献:
  [1]黄银英,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J].数学大世界,2018年。
  [2]李秀丽,如何做好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课导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