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多媒体在初中音乐创新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作者】 冯宗玮
【机构】 四川省邻水县柑子镇龙安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多媒体作为一种提效的定制工具,在音乐创新教育实施中的有效运用,不仅担当着减负增质的重任还应承担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时代重任。本文从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创新兴趣开始,探讨了多媒体在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创新实践能力中的运用。
【关键词】 初中音乐;多媒体;创新教育;运用;有效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学校教育中任何学科都应担当的培养重任。而随着媒体教学常态化的推进,多媒体与学科教学融合已成为课堂新常态。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把多媒体这种创新手段与音乐课堂实施创新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有效地承担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任。下面,我结合初中音乐教学谈谈多媒体在创新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有效运用。
一、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学生创新兴趣的培养
创新兴趣是创新实践的前提,是学生乐意思考问题并想出巧妙办法的基础。故而,要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从加强学生创新兴趣的培养做起夯实,以兴趣带动能力发展。而落实到音乐教学中,我们就可运用教室中的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多媒体来助力,创设能激发学生创新兴趣的教学情境,实现趣境合一。抓住初中生心理特点,通过情境诱发,学生在动静结合的教学中就会被视听画面所吸引,甚至被卷入。例如,在《渴望春天》一课的教学时,我们就可运用多媒体来辅助,通过呈现五月鲜花盛开的景色来反映莫扎特的这一歌曲:大屏上争艳百花,枝头上新吐绿芽,小鸟已在欢乐地把歌唱。在美丽景色惹眼中听觉再受到美妙音乐的刺激,自然能让学生置身其间。随着画面的进展,我们再用欢快的表情讲述春天的故事,这样的情与景、言与音,自然能把学生置入在美丽的春天里。接着,跟随轻松活泼的歌声我们再引导学生随音乐做运动,即律动。我们发现,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多媒体运用,我们不作律动的要求,但学生在音乐刺激下,产生了律动需求。他们的动作就是在多媒体音乐的刺激下产生的“手舞足蹈”。这样,由于视听结合刺激,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产生了积极情感,又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欲望,这种欲望直接表现了兴趣,促使学生去理解、去律动。这本身就是兴趣内驱下的自主创新,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中起到了非智力因素应该有的重要作用。
二、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我们知道,音乐是音响的流动,这种流动的介质本身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更不具具象性。正是由于这种特性,才使得音乐成为学生想象和创新思维培养的天然沃土。而多媒体具有具象性特征,能把抽象的知识化为直观可感的物象来呈现。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无疑是起到了满足直觉罹难指导学习的活动需求---降低理解的难度。因此,我们可以说,运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能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良好平台。为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应选择不同体裁、风格、题材的乐曲,通过多媒体平台播放对比,不仅能促进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还能锻炼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在对比中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分析问题,以发展创新思维。与创新思维相同的想象力培养,在多媒体呈现中也能起到积极效果。因为多媒体能呈现出具象性的实物起到化抽象为直观,无论是景、物、人、事等,都无疑为创新思维和想象展开而提供了他们所需要的表象素材,它们可借助其素材进行合理加工,或思维创新或放开想象,通过多媒体集成的介质把音响变成具有语义确定性和事物形态具象性的直观可感事物作用于学生视听中,从而获得直观生动的物象。这就有效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所需要的想象力。落实到实践中,就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启发学生通过视听来表现歌曲的形象,感觉歌曲的旋律,使学生感到歌曲如从己出,实现想象力的培养,进而在融入歌曲所展现的情境之中发展创新思维。
三、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实践能力是创新思维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也就是运用头脑中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培养是创新教育实施中的核心归宿,也是其重要责任。但从实际来看,实践能力是学生素质中的短板。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受“教以应试”观念影响,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传统教学缺乏先进手段支撑,学生只能在书本上运作。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解决前者问题,我们就可应更新观念,走出“应试”桎梏,着力实施素质教育。而对于后者,我们这两个途径可以去加以落实:一是加强音乐创作教学。音乐课在旋律改编、即兴歌舞等方面要加强。可以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感受音乐并得到启发,在表现音乐中对学生的各种创作,教师都应充分鼓励,提出改进建议。这样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活动就会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二是用好课外活动平台。抓好课堂拓展与延伸,搭建音乐实践平台,就能使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更加广阔的机会。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采取课内带课外的做法来组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或竞赛,如我们可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平台,开展音乐网页学习和制作,利用多媒体开展音乐创编和远程合作互助活动,利用多媒体开展律动创造等。这些课外活动的实施,既利于学生音乐兴趣的激发又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我们素质教育必不可缺的实践方式。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而多媒体,又是常态化工具。探索多媒体这种先进教育手段在音乐创新教育实施中的运用问题,是我们一线教师应担当的重要责任。因此,我们应时刻都要有这种整合意识,并有效落实到实践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这才是我们每个一线教师应着力探索的事。
参考文献:
[1]刘范红,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2019年。
[2]李丽德,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J].中小学电教,2019年。
【关键词】 初中音乐;多媒体;创新教育;运用;有效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学校教育中任何学科都应担当的培养重任。而随着媒体教学常态化的推进,多媒体与学科教学融合已成为课堂新常态。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把多媒体这种创新手段与音乐课堂实施创新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有效地承担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任。下面,我结合初中音乐教学谈谈多媒体在创新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有效运用。
一、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学生创新兴趣的培养
创新兴趣是创新实践的前提,是学生乐意思考问题并想出巧妙办法的基础。故而,要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从加强学生创新兴趣的培养做起夯实,以兴趣带动能力发展。而落实到音乐教学中,我们就可运用教室中的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多媒体来助力,创设能激发学生创新兴趣的教学情境,实现趣境合一。抓住初中生心理特点,通过情境诱发,学生在动静结合的教学中就会被视听画面所吸引,甚至被卷入。例如,在《渴望春天》一课的教学时,我们就可运用多媒体来辅助,通过呈现五月鲜花盛开的景色来反映莫扎特的这一歌曲:大屏上争艳百花,枝头上新吐绿芽,小鸟已在欢乐地把歌唱。在美丽景色惹眼中听觉再受到美妙音乐的刺激,自然能让学生置身其间。随着画面的进展,我们再用欢快的表情讲述春天的故事,这样的情与景、言与音,自然能把学生置入在美丽的春天里。接着,跟随轻松活泼的歌声我们再引导学生随音乐做运动,即律动。我们发现,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多媒体运用,我们不作律动的要求,但学生在音乐刺激下,产生了律动需求。他们的动作就是在多媒体音乐的刺激下产生的“手舞足蹈”。这样,由于视听结合刺激,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产生了积极情感,又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欲望,这种欲望直接表现了兴趣,促使学生去理解、去律动。这本身就是兴趣内驱下的自主创新,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中起到了非智力因素应该有的重要作用。
二、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我们知道,音乐是音响的流动,这种流动的介质本身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更不具具象性。正是由于这种特性,才使得音乐成为学生想象和创新思维培养的天然沃土。而多媒体具有具象性特征,能把抽象的知识化为直观可感的物象来呈现。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无疑是起到了满足直觉罹难指导学习的活动需求---降低理解的难度。因此,我们可以说,运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能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良好平台。为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应选择不同体裁、风格、题材的乐曲,通过多媒体平台播放对比,不仅能促进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还能锻炼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在对比中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分析问题,以发展创新思维。与创新思维相同的想象力培养,在多媒体呈现中也能起到积极效果。因为多媒体能呈现出具象性的实物起到化抽象为直观,无论是景、物、人、事等,都无疑为创新思维和想象展开而提供了他们所需要的表象素材,它们可借助其素材进行合理加工,或思维创新或放开想象,通过多媒体集成的介质把音响变成具有语义确定性和事物形态具象性的直观可感事物作用于学生视听中,从而获得直观生动的物象。这就有效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所需要的想象力。落实到实践中,就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启发学生通过视听来表现歌曲的形象,感觉歌曲的旋律,使学生感到歌曲如从己出,实现想象力的培养,进而在融入歌曲所展现的情境之中发展创新思维。
三、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实践能力是创新思维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也就是运用头脑中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培养是创新教育实施中的核心归宿,也是其重要责任。但从实际来看,实践能力是学生素质中的短板。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受“教以应试”观念影响,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传统教学缺乏先进手段支撑,学生只能在书本上运作。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解决前者问题,我们就可应更新观念,走出“应试”桎梏,着力实施素质教育。而对于后者,我们这两个途径可以去加以落实:一是加强音乐创作教学。音乐课在旋律改编、即兴歌舞等方面要加强。可以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感受音乐并得到启发,在表现音乐中对学生的各种创作,教师都应充分鼓励,提出改进建议。这样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活动就会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二是用好课外活动平台。抓好课堂拓展与延伸,搭建音乐实践平台,就能使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更加广阔的机会。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采取课内带课外的做法来组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或竞赛,如我们可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平台,开展音乐网页学习和制作,利用多媒体开展音乐创编和远程合作互助活动,利用多媒体开展律动创造等。这些课外活动的实施,既利于学生音乐兴趣的激发又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我们素质教育必不可缺的实践方式。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而多媒体,又是常态化工具。探索多媒体这种先进教育手段在音乐创新教育实施中的运用问题,是我们一线教师应担当的重要责任。因此,我们应时刻都要有这种整合意识,并有效落实到实践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这才是我们每个一线教师应着力探索的事。
参考文献:
[1]刘范红,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2019年。
[2]李丽德,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J].中小学电教,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