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利用自制教具助力高中生物有效教学
【作者】 肖 娟
【机构】 北京景山学校四川广安实验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为了化抽象为形象应采取直观教学,而借助自制教具助力有效教学便是我们在“优教优学”探索中的一常用实践。这几年实践告诉我们,有效的自制教具,应具有科学性、必要性、实用性和审美性等四大品质特征。
【关键词】 高中生物;演示教具;运用
生物虽然说是一门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学科,但高中阶段的生物是极其抽象的,很多学生感觉比其他很多学科学习都难。如何使这门学科教学更直观,降低学习难度,便成了我们一线教师常思考的问题。在这几年生物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运用自制教具辅助教学就可以实现化抽象为形象,起到直观教学作用。而且,只要制作科学,合理选用,能满足教学需求,还能使教材中那些不易让人理解的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内容。不同的教具能使教学内容与过程产生不同的效果,但在总体方向上都是为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服务的。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助力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自制教具应具有的特征品质。
一、自制教具应具有科学性特征
这是自制教育进课堂的首要特征要求。这一特征直接决定了是否能起到助力作用的效果问题。但凡具有这样的特征,我们运用自制教具进行生物学课堂教学就可对预期中质量达成做到胸有成竹。虽然在义教均衡发展中我们采购了一些教具,但由于受到季节、地域、气温等影响,有些教具挂图、模型、标本等并不能发挥应有作用。虽然这些教具不需制作,拿来便捷,直接可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的。而自制教具就可针对性制作,没有季节、时间问题。但是在自制时,由于受到取材影响,很可能出现不科学现象。例如,为了让学生直观看清人的“吞咽”动作,发现其旁的厌软骨的变化状况,我们就可自制教具来进行。但是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自制这样教具时,容易将会厌软骨直接“安装”在舌根上。这一做法虽然能达到那个效果,但实质上是错误的,是不科学的。因为会厌软骨位于舌根的后下方、喉腔入口的上方,不是舌根上。如果我们那样为图方便而制作,那必定是一种误导。
二、自制教具应具有必要性特征
高中生物知识看似源于现实,但实质上极为抽象。这是很多学生的学后感慨。为了解决这样的教学难题并取得良好效果以助力学生高考,我们就有必要果断地实施冈查洛夫提出的“越难掌握的教材,就越应采取直观原则”的教学建议。实施这种建议其目的就是把家乌申斯基所说的“帮助学生发现事物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特征”的效果得以实现,让学生直观感知生物知识,获得生物技能培养。实际上,自制教具的出现,我们就是根据需要而针对性制作的成果,即在选择或制作时就已充分考虑其使用的必要性问题---应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来进行。而有的教师在自制或选择时却忽视必要性而过多地关注其趣味性问题,是不可取的,我们不可效仿。有效的做法,应从是否有必要运用这个角度来思考。例如,在“苔藓植物”内容的教学时,一位教师曾自制了“苔藓植物胞蒴散放孢子”这样的教具来辅助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其几次拉开“蒴盖”,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清楚地看到孢子散放的过程,其中模拟孢子的就是粉笔灰,其通过粉笔灰的飘散来展示模仿孢子散放。这样的做法实际上就没有必要,因为孢子散放本不是该课教学的重难点,并不着过多的用时用力,二是模拟孢子的粉笔灰飘出来也对环境有影响。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或苔藓植物叶片的玻片标本等就可实现。这样教学,才更具有实际意义。
三、自制教具应具有实用性特征
在满足了科学性、必要性的基础上更用讲究实用性,这是我们利用自制教具辅助的首作思考。由于我国一直处在课程改革探索中,生物教材变化也较大。而生物教学又不同其他学科,很讲究教具辅助。而这种课程改革的步伐教具并没有及时跟上,导致课堂教学使用老教具、甚至只是相仿教具上新课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还相当普遍。而正确选择和针对性改制教具以满足新课教学需要就成为我们现目前自制教具的主要方向了。这当中有很多我们应注意的问题。针对现行教材改编,降低难度已成趋势,删掉了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如果我们不考虑实用性问题,直接拿来就用,即使是自制的教具,也必然出现风牛马不相及的现象,因为那教具是你针对以前的内容制造的,并不是现行教材而制作。即使用在课堂,其效果也打折了,实用性减弱了。同时,在自制教具时还考虑多功能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其实用性。例如,我们在制作一幅食肉目动物的挂图时就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尽可能地能在一张图上反映出猫、豹、虎、狼和狐等五种动物代表特征,最好还把这类动物的本质特征---门齿小、犬齿强大锐利、具有食肉齿以及指(趾)端具有利爪等重要特征能同时展示出来。这样的教具才具有更多实用性。
四、自制教应具有审美性特征
美在和谐。自制教具作为一种观察物,必须要具有美育特质,能让人悦目赏心。因此,我们在确保自制教具科学性的基础上还应该注意教具的审美性,要让教具看起来美观。实现这个特点,就需要将教具模式化。模式化的结果就是诱人观赏,能吸引学生眼球,不需要教师过多作强调,学生都会不自觉地将眼睛投向到教具上。例如,在教学“人的心脏结构解剖”的内容时,采用心脏实体模型就比挂图效果好,因为直观、拆取方便,学生能里外观察,而且形象准确,颜色丰富,具有很好的科学性和审美性。这样的教具有实用性强,良好的审美性又给人愉悦感,让学生更有学习兴趣。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应科学合理的使用自制教具。在制作运用方面我们更应力求科学性、必要性、实用性和审美性,以便使之更好地、更直观地助力生物有效教学,让学生能直观地、轻松地获取生物知识。
参考文献:
[1]李丽松,自制教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2019年。
[2]王钦,自制教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20年。
【关键词】 高中生物;演示教具;运用
生物虽然说是一门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学科,但高中阶段的生物是极其抽象的,很多学生感觉比其他很多学科学习都难。如何使这门学科教学更直观,降低学习难度,便成了我们一线教师常思考的问题。在这几年生物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运用自制教具辅助教学就可以实现化抽象为形象,起到直观教学作用。而且,只要制作科学,合理选用,能满足教学需求,还能使教材中那些不易让人理解的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内容。不同的教具能使教学内容与过程产生不同的效果,但在总体方向上都是为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服务的。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助力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自制教具应具有的特征品质。
一、自制教具应具有科学性特征
这是自制教育进课堂的首要特征要求。这一特征直接决定了是否能起到助力作用的效果问题。但凡具有这样的特征,我们运用自制教具进行生物学课堂教学就可对预期中质量达成做到胸有成竹。虽然在义教均衡发展中我们采购了一些教具,但由于受到季节、地域、气温等影响,有些教具挂图、模型、标本等并不能发挥应有作用。虽然这些教具不需制作,拿来便捷,直接可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的。而自制教具就可针对性制作,没有季节、时间问题。但是在自制时,由于受到取材影响,很可能出现不科学现象。例如,为了让学生直观看清人的“吞咽”动作,发现其旁的厌软骨的变化状况,我们就可自制教具来进行。但是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自制这样教具时,容易将会厌软骨直接“安装”在舌根上。这一做法虽然能达到那个效果,但实质上是错误的,是不科学的。因为会厌软骨位于舌根的后下方、喉腔入口的上方,不是舌根上。如果我们那样为图方便而制作,那必定是一种误导。
二、自制教具应具有必要性特征
高中生物知识看似源于现实,但实质上极为抽象。这是很多学生的学后感慨。为了解决这样的教学难题并取得良好效果以助力学生高考,我们就有必要果断地实施冈查洛夫提出的“越难掌握的教材,就越应采取直观原则”的教学建议。实施这种建议其目的就是把家乌申斯基所说的“帮助学生发现事物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特征”的效果得以实现,让学生直观感知生物知识,获得生物技能培养。实际上,自制教具的出现,我们就是根据需要而针对性制作的成果,即在选择或制作时就已充分考虑其使用的必要性问题---应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来进行。而有的教师在自制或选择时却忽视必要性而过多地关注其趣味性问题,是不可取的,我们不可效仿。有效的做法,应从是否有必要运用这个角度来思考。例如,在“苔藓植物”内容的教学时,一位教师曾自制了“苔藓植物胞蒴散放孢子”这样的教具来辅助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其几次拉开“蒴盖”,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清楚地看到孢子散放的过程,其中模拟孢子的就是粉笔灰,其通过粉笔灰的飘散来展示模仿孢子散放。这样的做法实际上就没有必要,因为孢子散放本不是该课教学的重难点,并不着过多的用时用力,二是模拟孢子的粉笔灰飘出来也对环境有影响。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或苔藓植物叶片的玻片标本等就可实现。这样教学,才更具有实际意义。
三、自制教具应具有实用性特征
在满足了科学性、必要性的基础上更用讲究实用性,这是我们利用自制教具辅助的首作思考。由于我国一直处在课程改革探索中,生物教材变化也较大。而生物教学又不同其他学科,很讲究教具辅助。而这种课程改革的步伐教具并没有及时跟上,导致课堂教学使用老教具、甚至只是相仿教具上新课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还相当普遍。而正确选择和针对性改制教具以满足新课教学需要就成为我们现目前自制教具的主要方向了。这当中有很多我们应注意的问题。针对现行教材改编,降低难度已成趋势,删掉了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如果我们不考虑实用性问题,直接拿来就用,即使是自制的教具,也必然出现风牛马不相及的现象,因为那教具是你针对以前的内容制造的,并不是现行教材而制作。即使用在课堂,其效果也打折了,实用性减弱了。同时,在自制教具时还考虑多功能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其实用性。例如,我们在制作一幅食肉目动物的挂图时就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尽可能地能在一张图上反映出猫、豹、虎、狼和狐等五种动物代表特征,最好还把这类动物的本质特征---门齿小、犬齿强大锐利、具有食肉齿以及指(趾)端具有利爪等重要特征能同时展示出来。这样的教具才具有更多实用性。
四、自制教应具有审美性特征
美在和谐。自制教具作为一种观察物,必须要具有美育特质,能让人悦目赏心。因此,我们在确保自制教具科学性的基础上还应该注意教具的审美性,要让教具看起来美观。实现这个特点,就需要将教具模式化。模式化的结果就是诱人观赏,能吸引学生眼球,不需要教师过多作强调,学生都会不自觉地将眼睛投向到教具上。例如,在教学“人的心脏结构解剖”的内容时,采用心脏实体模型就比挂图效果好,因为直观、拆取方便,学生能里外观察,而且形象准确,颜色丰富,具有很好的科学性和审美性。这样的教具有实用性强,良好的审美性又给人愉悦感,让学生更有学习兴趣。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应科学合理的使用自制教具。在制作运用方面我们更应力求科学性、必要性、实用性和审美性,以便使之更好地、更直观地助力生物有效教学,让学生能直观地、轻松地获取生物知识。
参考文献:
[1]李丽松,自制教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2019年。
[2]王钦,自制教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