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论生活化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实施

【作者】 严迎春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石垭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有效在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就需要我们在注重生活化资源的挖掘基础上创新实施路径,让学生在导入、例题、练习等实践平台上进行生活化实践。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课堂;有效实施

  数学源自于生活,新课标倡导的“从生活中来”,实质上是其对在生活上抽象概括这一本质的反应;而“到生活中去”是其教学归宿---反哺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这两个过程实际都是在“生活世界”与“数学世界”的数与物的信息处理中进行实践的。其所用到现代理论生活化教学。所谓生活化,就包括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前者就是指的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的踪迹而被称之为生活数学化,后者指的就是引导学生从数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并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而被称之为数学知识生活化。而我们教师就是要打通生活世界与数学世界的隧道,让二者互通。下面,我结合教学谈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实施问题。
  一、教学内容设计应注重生活化资源的挖掘
  教学,无非就是做好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好“教什么”的问题,二是解决好“怎么教”的问题,前者是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重组的设计问题,后者是教学如何实施的问题。前者是基础,后者是重点。而小学数学教学要生活化,同样需要做好这两个方面。在“教什么”方面,教学内容的选择是重点,而重组便是我们教师的智慧处理,是对教材的创新实践。多年生活经历告诉我们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学生举手可得,处处有实践。但我们学生很少去思考这样的数学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数学意识,就不会支配数学眼光去观察、去发现这些司空见惯的数学问题。而实施生活化教学,就首先的追求并不是要培养学生多高的生活实践技能,而是要唤醒学生以生活化为主的数学意识,让他们能看到身边的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的方式去解决。教学设计时我们就应采取生活化途径,抓实三个大方向,将教学内容生活化。
  (一)挖掘社会平台上的生活化资源。
  社会生活是学生长期经历的大舞台。其中不乏经历数学实践。对于这个学用一体的大课堂,学生可能没有过多地生活体验。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新闻、杂志、报刊、电视等媒体上去了解、认识社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当然,还可以听家长介绍、农民讲解、商人摆谈、街边闲聊中去了解社会生活的真实模样,从而获得生活化的第一手资料。
  (二)挖掘校园平台上的生活化资源。
  学生经历最多的就是校园这个环境,其给学生印象最多、体验最深、收获也最多,是一个被浓缩了的“小社会”。教学资源挖掘时,我们就可将其中发生的数学事件浮出水面,融合到方案中,成为我们生活化教学实施的重要载体。作为一线教师,在数学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将目光转移到校园生活的关注上,让他们去发现思考校园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现象。这样既有深刻的参与经历又有过多的思考,就可使校园生活入脑印象更牢固。
  (三)挖掘家庭平台上的生活化资源。
  家庭更是涉及柴米油盐的计算问题,以及精打细算的数学实践。作为生活化资源挖掘的来源,其占比是最大的。但我们发现,很多学生虽然有这样的数学经历,但没有感觉到这就是数学实践,更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反哺实践。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挖掘这部分内容,就是借此在教学实施时唤醒学生潜在的数学经验。
  二、教学过程实施应注重生活化资源的利用
  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重点在课堂。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是我们一线教师应着力实践的现实课题。在这过程中,我们应创新策略解决好“怎么教”的问题。落实到实践中,我们认为应该从这三个方面着力。
  (一)导入生活化。
  导入是课始环节,其意义重大。而采取生活化导入就是我们成功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首要着力环节。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在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积极利用学生身边经历过的数学问题作为新课导入载体,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到似曾相识,感到亲切而乐于接受。基于这种思想,我们把学生身边的数学现象加以提炼,并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呈现在学生视野中,让学生感受到“这个问题”我们该从数学的哪些方面去解决呢?由此产生的探究欲和求知欲促使学生进入新知学习中。
  (二)例题生活化。
  在生活化导入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新知探究,让学生再次接触生活事件,使他们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思维“碰壁”,以引发他们“跳一跳”的数学实践需求的产生。值得注意的是,这在例题讲解的环节,是重点难点一起新授的过程,我们应充分利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和生活经验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择取数学问题去思考问题解决的现实所缺,从而产生主动学习意愿。这当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生活化意识,产生问题解决的“冲动”,这样教学实施才能达到既破难点又发展思维的良好教学效果。
  (三)练习生活化。
  课堂练习更应是生活化实施的主阵地,因为这个环节的展开,其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刚获得的新知识融合旧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最常用平台。我们教师应把这个环节作为激励实践、反哺生活的重要机会,使学生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相融合,能通过多种方式去解决问题,去体验应用价值,从而在解决问题中形成自我思维方式和解决策略。这样的教学实施就能很好地实现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培养和应用实践能力发展的教学预期了。
  总之,数学教学要全面实现生活化就必须在“教什么”和“怎么教”两方面进行生活化处理,使教前、教中、教后都从基于生活角度去展开的,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生活化,才能让学生获得更有生命感的活生生的数学教育。
  参考文献:
  [1]李达,探索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
  [2]王艳梅,浅谈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祖国,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