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谈谈如何引导小学生读课外书

【作者】 冯许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广明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那么,作为他们的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爱阅读,广泛的阅读课外书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浅谈本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激“趣”——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首先教师要分析不同学段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孩子提供其所喜好的读物。然后,再根据不同学段孩子的身心特点,组织适合孩子的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1 、树立榜样。

众所周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加上小学生模仿性强,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心理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古今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如苏秦悬梁刺骨勤读书,匡衡凿壁借光好读书;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神童”陈毅巧读书等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为了满足他们看书愿望,我还从学校的图书馆借来各类书籍供班里的同学选读。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的阅读量。

平素我一有闲暇时间,也到教室和学生一起阅读,一起讨论。如此以来,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就更加的浓厚了。一个同学还在日记当中写到,老师都这么认真的读书,作为学生,我们就更应该好好的读书了!我想他已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营造积极的读书氛围。积极、和谐的阅读氛围,是激发学生阅读欲望的前提,当然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去营造。在课堂上,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我就大张旗鼓的给予表扬;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在课堂上无法了解到的科普知识时,我就因势利导,让他当回讲解员,向同学介绍知识的来处,并推荐相关的书籍。在课外,我及时关注班级爱读课外书的同学,树立典型,并号召同学向他学习,同时给予爱读书的同学一些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奖励。几个星期下来,课余时间在走廊上闲逛的同学就寥寥无几了。这或许就象一位教育家讲的那样,要想除去地里的野草,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的道理。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在寒暑假让学生背诵《小学生必背70首古诗》、读《爱的教育》并把自己最感动的五个故事画出来,在写上自己的感受。开学进行读书分享会,古诗背诵会等,结合他们平时的表现,评出班级的“阅读小能手”、“讲故事小能手”、“背诵大王”“绘画小能手”等。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让他们终身受益。

二、指导——使学生会读书 。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掌握“三读”法。

记得曾国藩曾说过,“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如:对于书本上的必读课文或名家名篇就用精读法,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对于童话、故事、小说类的文章就采用略读法,快速的阅读文章(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对于一些报刊、杂志就采用浏览法,有些甚至只读标题就罢了。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使用。长此以往 ,学生的阅读量会大大的提高,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2、会作读书笔记。使他们能“读”以致用,我要求他们学会作读书笔记:摘录文中优美的或让你感动的词句及名言警句,每周写一篇读后感,每月向全班同学推荐一篇自己的“佳作”,张贴在班级的“百草园”里供全班同学阅读。

3、会仿写相关片段。比如学完了《桂林上水》一文,我让他们写一写家乡的山水,比较两处山水的不同学习用排比句;在学完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让学生学写观察日记等。

 三、学生持之以恒。

        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重视抓好开端,由易到难,逐步养成。首先,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的身心特点,向他们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做到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其次,教师一旦提出某种要求,就必须坚定不移,不允许有一次违反,不允许学生有一次后退。尤其是在个别学生身上表现出不良倾向的时候,更须严格要求,毫不放松。再次,教师要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特别留心去发现学生中由于好的课外阅读行为而取得好的效果的典型,给予积极的正确的评价,让个别学生的成功成为良性的刺激,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