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对初中体育耐久跑教学的探究

【作者】 王明雪

【机构】 四川省剑门关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长时间运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是身体健康和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耐久跑不但能增强学生心肺功能.提高身体抗疲劳能力,而且还能磨练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心理气质的培养以及生理发育和身体的均衡发展。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热爱耐久跑,成为终身的体育运动项目。

一、耐久跑教学中学生厌学及产生的原因

耐久跑是发展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承担大运动量训练的基础和保证。但耐久跑是初中学生最不喜欢的项目,因为它是一项长时间、消耗体力多运动量大的项目。由于耐久跑单调、乏味、练习起来又苦又累,学生在练习时常表现为畏惧、怕苦、怕累或很不积极,流露出紧张、信心不足.甚至不想再练的厌学情绪。其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学生对耐久跑的恐惧心理

学校耐久跑教学多数是在400米跑道(或其它非标准跑道).上进行练习。无论教师以何种内容、形式施教,总离不开跑道这个概念。这样一圈接一圈周而复始地在跑道上进行单调动作的频繁练习,极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从而在心理上对耐力跑训练产生恐惧与厌烦情绪,由此而使运动兴趣下降。

2、学生生理 、心理素质方面

耐久跑是一项有氧代谢项目,这种有氧代谢对于学生们的心血管系统功能和肺呼吸系统功能都是极为有利的。对于学生耐久意志品质的培养与形成也是有帮助的,对于体重超标的学生减少多余脂肪也有积极意义,但比较枯燥的练习内容要求学生持续较长时间,对学生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代谢功能有较高要求。不少学生由于从小缺乏锻炼,身体的耐力素质较差,在练习中经常出现体乏无力、肌肉酸痛、呼吸急促、胸闷气短、恶心难受,甚至不想再跑的念头,即极点现象。这些生理现象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认为耐久跑太苦太累了,面又没有克服的信心和勇气,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3、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

由于教师自身的原因,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与情感熏陶,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内容单一 ,形式单调,缺乏新意,而在动作讲解中往往存在灌输式,不作任何示范与具体指导。结果使学生对耐久跑的情感体验得不到心理上的满足,锻炼情绪低落而难以坚持。

二、消除学生厌学心理的办法

在耐久跑教学中,只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采用鼓励的语言(很好、不错、你真棒等)和丰富的肢体语言(如击掌鼓励拍肩、摸头)激发学生学习耐久跑的动机与兴趣,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细心指导,就可以成功地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具体步骤如下:

1、传授耐久跑极点出现的原因

在耐久跑教学中,许多学生都害怕出现极点,错误地认为自己承受不了这样高负荷的运动.到了极点就是跑不动了,选择回避或放弃。学生把极点这一正常的生理现象当成了极限跑,不敢主动克服心理恐惧。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在练习前教师要先讲解什么是极点,长距离跑时为什么会出现极点,使学生懂得极点是跑途中因为脏器机能的惰性产生的一种暂时不适应现象,怎样克服极点的方法。这样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极点时就会正确对待,主动克服,顺利的度过难关。

2、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

在耐久跑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告诉学生耐久跑过程中人的生理有哪些变化,对人体产生哪些有利影响。如爬高层楼梯时有些同学会感觉累,没爬上几层就气喘吁吁,四肢乏力,有的学生甚至出现脸色苍白,心跳加快,呼吸短促的现象,而其他同学的反应则没有这么明显。如此一来,学生就会清楚耐久跑对身体健康的好处.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耐久跑学习中去,真正提高其身体素质。

3、加强心理疏导 ,激发内因动机

1)、心理疏导:练习前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宜传健康第一的理念,宣传耐久跑对健康的好处,首先从思想上加强教育。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播放奥运会上耐久跑的精彩片段以及非洲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故事,使学生明白通过耐久跑可以向命运挑战,改善自身的生活现状,实现个人的理想。让学生在思想上正视耐久跑项目,积极参与其中。

2)压力转移法 :强化学生的组织观念,以整班集体练习,采用匀速跑的形式(运动负荷控制在120次/分以下) ,不让任何同学掉队,让体质差的学生在集体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变畏难情绪为主动参与锻炼的积极感,把集体的压力在集体活动中得到化解。例如,有时带学生到校园外跑,有意加强跑距,学生虽然累但谁也不甘心落后,坚持跑到终点。有时在校园内改变跑线,跑各种图形,穿越器械加大难度.如翻越跳箱、穿越篮球架、单杠、双杠、树丛、越领操台。有时和学生-起做游戏等等。学生在环境变化中减少了厌烦情绪,增强了练习的积极性。

3)语言提示:教学中杜绝使用跑不动没力气、不行、真没出息,你太懦弱了等泄气的话,而是要在学生达到极点时恰当的给予鼓励,用加油!坚持!太好了!相信自己,你最棒!坚持就是胜利!终点就在前方,我们都很看好你,你一定行等等鼓励性的语言,对每一个能坚持跑完全程的同学给子表扬。激励学生克服自身弱点,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团结协作,勇于进取的良好作风,以期形成顽强的意志品质。

三、进行耐久跑练习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1、严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初练或中断重练者须因个体而异,根据自我感觉合理安排运动量,掌握适度运动强度。既要给身体各器官以一定刺激,使机体的功能得以提高,又要防止超负荷训练。以避免出现过度疲劳。通常以训练后的第二天基本恢复疲劳为准,控制训练总量。

应该懂得人体运动规律,讲究科学锻炼方法。

初中生是长身体的黄金时期,在发展耐力素质的同时,不失时机注重其他身体素质练习,使身体全面发展。基本技术学习需要有一定的素质基础.基本技术的掌握,反过来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合理安排体力,才能创造最佳成绩。

2、注意训练时间的限制

在制定教学训练计划和测试计划时,一定要注意恢复能力较低时负荷的后果,不能盲目的追求大运动量的训练。指导学生依据节气的变化进行不同的自训安排,掌握科学方法,练成坚强的意志,培养了学生不畏艰难的精神,养成終身锻炼身体的习惯,使耐久跑成为终身的体育运动项目。

3、加强安全监督

每个学生的体质状况都是不尽相同的,而耐久跑练习又是强度和负荷量都是很大的一项剧烈运动。所以教师应对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平时缺乏锻炼、体质较差或患有慢性病的学生加强医务安全监督,课前课后都要测心率,询问学生的自我感觉。有条件的可以通过医务室(医院)测量血压、尿样检查等。同样组织学生认真进行自我监督,了解自己身体的机能状况,在上耐久跑课时适时调整自己的运动量(事先与教师沟通) ,避免出现运动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