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现“五育合一”

【作者】 段燕婷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烈面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当前社会越来越关注人们的综合素养,如何促进学生这群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全面发展更是当前教育的重要探索方向。“五育合一”指向学生德智体美劳的“高度合一”,旨在促进学生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和谐共进的发展。因此,本文从知行合一,因材施教;立德树人,力补短板;实践砺人,五育并举三方面对如何实现“五育合一”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五育合一;知行合一;立德树人;实践砺人

  “五育”提出已久,却难以得到真正的落实。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学校很难在短时间内冲破传统以分数为核心的教育考核机制所造成的桎梏;一方面在于教师缺乏“五育”并举的经验。所以,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五育合一”,教师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进行改革探索,并从多个层面出发来促成“五育”的有效落实,从而完成对小学生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在形成正确价值取向的同时获得更全面的发展。这几年我县“五育合一”新教改的深入推进和学校一线老师的积极探索,使得该项改革取得了长足进步。实践证明,“五育合一”的深入践行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德智体美劳在相互渗透与影响中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作用,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以我践行的小学语文为例谈谈我在实现“五育合一”教改推进中的点点滴滴。
  一、知行合一,因材施教
  知行合一要求首先对执教者进行素养提升,既要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专来素养;又要强化敬业态度培养,增强干事精神。所以,为了实现“五育合一”的执教者就必须要做到知行合一,把爱生的“知”变成育人的“行”,体现因材施教,要在了解学生德智体美劳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给予学生以针对性的引导,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锻炼机会,这对于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这对于实现“五育合一”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为了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因材施教,我经常会与学生进行交流,同时为大家制作了一个小档案,用来收录对学生的基本了解。以《陶罐和铁罐》的教学为例,在了解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我借助提问的形式有效实现了“五育合一”。在讲到课文内容时,我让学生思考课文所讲内容,总结陶罐和铁罐的特点,从而借此使学生学到了陶罐身上的谦虚。与此同时,我还借助多媒体带学生欣赏了我国所出土的“陶罐”,从而借此深化了学生对寓言故事的认识,学会了如何正确看待人和事物。借助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更有效锻炼了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立德树人,力补短板
  立德树人是新时期学校教育的实践方向也是根本任务,能够与“五育”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所以,为了进一步深化育人理念,教师一方面将五育培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一方面要根据基本学情力补学生短板,从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思考,并获得有效提升。为此,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前提准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从而在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基础上实现“五育合一”,进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能够将立德树人与“五育合一”结合到一起,我非常重视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教育。以《蟋蟀的住宅》的教学为例谈谈我在这方面的探究,在该课教学中我开展了一场小型的探究活动,让大家先进行自主阅读,再分析蟋蟀的才能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又可以向蟋蟀学习哪些精神?这一问题不仅引发了学生的自主性探究兴趣,更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在学生阅读结束后,我以点名的形式让大家分别从“住宅特点”“蟋蟀精神”“阅读感悟”等方面进行回答,从而为学生思有方向,想有路径提供了针对性举措,这对于促进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思考能力的发展和引领学生重视对自身德智体美劳的提升都将产生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实践砺人,五育并举
  实践能够培养人,同时也能够磨砺人,为了实现“五育合一”,从小培养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不能忽视实践的育人功能,而是要针对实践进行充分的研究,以发挥出其优势。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可以借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引领学生参与到课堂实践中,并从中得到脱胎换骨的成长。这一期间,教师要重视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将五育思想融于教学过程中,从而激励学生朝着正确而稳定的方向成长。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对于实现“五育合一”具有积极影响。所以,在学习《猫》的过程中,我先将重点放在了学生对“猫”的特点的了解上。所以,在教学之初,我先向大家播放了一些与猫相关的视频,之后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模仿猫、分析猫的特点,从而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更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满足了小学生爱动的特点。在活动结束之后,我邀请各个小组依次展示了自己的观察结果,随后顺其自然的将学生引入到了对课文的学习中。通过前期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不仅积极性十足,更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从而在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同时了解到了猫的古怪性格以及满月小猫的淘气,并在此过程中感受到了老舍对猫对动物的的喜爱之情。
  总之,“五育合一”是人才培养总目标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明确“五育合一”的方向,了解其规律,探究其方法,从而在循序渐进中满足小学生的成长规律,促使他们能够树立远大的目标,并积极投身其中,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刘登珲,“五育融合”的内涵、框架与实现[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0,3(05):85-91.
  [2]李香晖,坚持“五育”并举 发展素质教育[N].钦州日报,2020-08-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