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用爱护航,共促成长—幼儿家园共育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万 利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二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幼儿园是每个人一生中开启学习生涯的第一个阶段,因此,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要做好幼儿的教育,单纯的依靠幼儿园或者家庭都是不能完成的,必须要双方一起合作、一起努力,才能真正让孩子们在爱的环境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 爱心;共育;教学策略
家园的沟通交流、支持合作、资源共享才能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才能促进幼儿、家长、教师三大人群的共同成长才能为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一、幼儿家园共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并且不断完善,但是,仍会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是当前幼儿园组织的一些家园共育的活动往往存在走过程、走形式,不重实效的情况,例如:许多幼儿园会组织开展家长开放日、亲子做手工、亲子运动会等等,但这些大多都是幼儿园为主体组织进行,单纯的为了让家长参与一下,体会一下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无法做到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实效性。例如,一些幼儿园组织的活动,根本不考虑孩子们喜不喜欢,家长们能不能接受,只是简单的为了拍照,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等等。
二是随着二胎、三胎政策的实施,孩子们越来越多,幼儿园也越来越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这也导致的老师们教学水平的参差不齐。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工作上积极性很大但实践经验不足,导致在和家长、幼儿的接触、沟通中产生很多问题。再加上,当前大多数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学历要求并不是很严格,在教育能力和文化水平等方面还是存在一定不足。例如,一些老师的口语发音非常不准确,却将这种错误发音交给了幼儿;又或者一些传统知识自己模棱两可,也就这样得过且过的交给了孩子们。
三是针对家园共育这一问题,虽然幼儿园和老师这方面积极推动,但让有部分家长仍然觉得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上学就行了,不用参与那么多活动,幼儿园组织的一些亲子活动都是能推则推,能不参加就不参加,无法进一步推动家园共育,更无法实现幼儿园和家庭的双向沟通交流。例如:幼儿园在家长群通知家长来幼儿园参加中秋节亲子绘画比赛,可是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参加。
二、幼儿家园共育策略及方法
(一)家长要真正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个孩子呱呱坠地,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们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家园共育正是基于这一点,从家庭和幼儿园两方面推动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建议每位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自身的工作之外,多多学习一些幼儿教育知识和理念,多多和幼儿园老师沟通、交流,明白怎么去做对孩子才是好的,了解自己怎么去做才能与幼儿园老师做好配合,从而帮助孩子健康快乐长大。例如,有些家长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视自己对孩子的榜样作用,对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的事情再要求孩子,引导孩子多读书,勤锻炼,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这样的家长往往能更好的解决和孩子之间出现的小问题、小矛盾,也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相吻合。
(二)多种途径全力提升家、园双方的合作和沟通
其实,家园共育就像一辆车的两个轮子,只有这两个轮子朝着相同的方向一起转动,车子才能保证正常行驶。家庭和幼儿园也只有强化交流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们的发展。例如,家长首先在教育观点上应该和幼儿园保持一致,共同促进幼儿们的情感教育、能力培养、习惯养成等。其次,幼儿园和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强化彼此的交流和沟通,家长可以通过参加“六一”、端午等各种联欢会、家长会、亲子活动等,深入了解孩子所在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等等。也可以更加直观全面的知道他们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等情况,从而提升和老师的配合度,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给予更多帮助。或者,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向家长们介绍适合“亲子共读”的绘本,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定期开展“我们一起去探秘”的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们真切去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存在教育,让孩子和家长可以一起去探索、发现,既促进了亲子关系,有丰富了大家的眼界。
(三)发挥带头作用,逐步提升家园共育影响力。
幼儿园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家长的实际情况,建立一支志愿队,让这一小部分家长带动一大部分家长。让这些热爱学习、重视教育又甘愿奉献的家长们去发挥引领作用。例如,幼儿园可以对这些志愿队员们进行专门的培训指导,从而确保各类活动的组织和开展真正从孩子们的角度出发,更加具有意义和深度。并且可以每季度评选“优秀家长志愿者”,提升大家的荣誉感。一些家长好的育儿方法、经验交流也可以定期通过召开家长交流会进行分享,这样往往可以取得比教师单纯说教更好地效果和力度。或者,幼儿园可以让志愿者家长针对在育儿方面存在困难的家庭进行“一对一”帮扶,形成结对子的方式,共同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大家一起团结进步。
结束语
家园共育是我们幼儿教育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在这一教育模式持续推动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家庭、家长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家园共育是需要家、园双方在确保一致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爱的合力”,共同帮助幼儿们建立良好的认知和习惯,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蔡昱晓. “心心交融家园共育——谈幼儿园家长问卷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教师 10(2017).
[2]王晓阳. “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好日子 (2020).
[3]董盼盼. 论家园共育的有效开展途径[J]. 情感读本,2021(3):96.
【关键词】 爱心;共育;教学策略
家园的沟通交流、支持合作、资源共享才能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才能促进幼儿、家长、教师三大人群的共同成长才能为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一、幼儿家园共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并且不断完善,但是,仍会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是当前幼儿园组织的一些家园共育的活动往往存在走过程、走形式,不重实效的情况,例如:许多幼儿园会组织开展家长开放日、亲子做手工、亲子运动会等等,但这些大多都是幼儿园为主体组织进行,单纯的为了让家长参与一下,体会一下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无法做到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实效性。例如,一些幼儿园组织的活动,根本不考虑孩子们喜不喜欢,家长们能不能接受,只是简单的为了拍照,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等等。
二是随着二胎、三胎政策的实施,孩子们越来越多,幼儿园也越来越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这也导致的老师们教学水平的参差不齐。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工作上积极性很大但实践经验不足,导致在和家长、幼儿的接触、沟通中产生很多问题。再加上,当前大多数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学历要求并不是很严格,在教育能力和文化水平等方面还是存在一定不足。例如,一些老师的口语发音非常不准确,却将这种错误发音交给了幼儿;又或者一些传统知识自己模棱两可,也就这样得过且过的交给了孩子们。
三是针对家园共育这一问题,虽然幼儿园和老师这方面积极推动,但让有部分家长仍然觉得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上学就行了,不用参与那么多活动,幼儿园组织的一些亲子活动都是能推则推,能不参加就不参加,无法进一步推动家园共育,更无法实现幼儿园和家庭的双向沟通交流。例如:幼儿园在家长群通知家长来幼儿园参加中秋节亲子绘画比赛,可是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参加。
二、幼儿家园共育策略及方法
(一)家长要真正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个孩子呱呱坠地,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们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家园共育正是基于这一点,从家庭和幼儿园两方面推动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建议每位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自身的工作之外,多多学习一些幼儿教育知识和理念,多多和幼儿园老师沟通、交流,明白怎么去做对孩子才是好的,了解自己怎么去做才能与幼儿园老师做好配合,从而帮助孩子健康快乐长大。例如,有些家长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视自己对孩子的榜样作用,对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的事情再要求孩子,引导孩子多读书,勤锻炼,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这样的家长往往能更好的解决和孩子之间出现的小问题、小矛盾,也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相吻合。
(二)多种途径全力提升家、园双方的合作和沟通
其实,家园共育就像一辆车的两个轮子,只有这两个轮子朝着相同的方向一起转动,车子才能保证正常行驶。家庭和幼儿园也只有强化交流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们的发展。例如,家长首先在教育观点上应该和幼儿园保持一致,共同促进幼儿们的情感教育、能力培养、习惯养成等。其次,幼儿园和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强化彼此的交流和沟通,家长可以通过参加“六一”、端午等各种联欢会、家长会、亲子活动等,深入了解孩子所在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等等。也可以更加直观全面的知道他们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等情况,从而提升和老师的配合度,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给予更多帮助。或者,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向家长们介绍适合“亲子共读”的绘本,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定期开展“我们一起去探秘”的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们真切去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存在教育,让孩子和家长可以一起去探索、发现,既促进了亲子关系,有丰富了大家的眼界。
(三)发挥带头作用,逐步提升家园共育影响力。
幼儿园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家长的实际情况,建立一支志愿队,让这一小部分家长带动一大部分家长。让这些热爱学习、重视教育又甘愿奉献的家长们去发挥引领作用。例如,幼儿园可以对这些志愿队员们进行专门的培训指导,从而确保各类活动的组织和开展真正从孩子们的角度出发,更加具有意义和深度。并且可以每季度评选“优秀家长志愿者”,提升大家的荣誉感。一些家长好的育儿方法、经验交流也可以定期通过召开家长交流会进行分享,这样往往可以取得比教师单纯说教更好地效果和力度。或者,幼儿园可以让志愿者家长针对在育儿方面存在困难的家庭进行“一对一”帮扶,形成结对子的方式,共同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大家一起团结进步。
结束语
家园共育是我们幼儿教育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在这一教育模式持续推动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家庭、家长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家园共育是需要家、园双方在确保一致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爱的合力”,共同帮助幼儿们建立良好的认知和习惯,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蔡昱晓. “心心交融家园共育——谈幼儿园家长问卷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教师 10(2017).
[2]王晓阳. “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好日子 (2020).
[3]董盼盼. 论家园共育的有效开展途径[J]. 情感读本,2021(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