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有效培养幼儿小班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证研究

【作者】 张瑞娟

【机构】 新彊和田市嘉梦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幼儿期是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小班幼儿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期,应该抓住这一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创设语言发展的适宜环境,提供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良好策略,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把自己想要表达的话表达出来,才能更好的交往和进一步学习。
  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幼儿每个年龄段的语言发展特点,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有效培养幼儿小班语言表达能力的措施、途径、方法。
  一、研究背景
  在小班幼儿教学中,发现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幼儿在进行语言表达时存在发音不清晰、语序颠倒、词语使用混乱、用词不规范、语句不完整等现象;另外还有个别幼儿不愿意与人交流,不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教学中,对如何有效培养幼儿小班语言表达能力研究不足,采取的措施不强,……怎样有效提高幼儿小班语言表达能力,需要进行思考、实践、探索、研究。
  二、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幼儿小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有效培养幼儿小班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为幼儿创设多渠道的语言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阅读习惯,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使每个幼儿敢于说、善于说、乐于说,从而发展幼儿语言表达、理解、领悟思维等能力,促使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为今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积累丰富的经验,推进幼儿的语言素质教育。
  三、研究成果
  (一)幼儿小班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特点
  1、小班幼儿只有具体的感性思维,在具体的情景下,围绕人、事、物(操作材料)展开交谈,把事物当做具体的人来看待,心理学家称之为“泛灵”心理。幼儿能把“死板”的物体生命化,而把心灵世界物质化。我们可以利用幼儿的这一“泛灵”心理,对幼儿进行拟人化教育,引起小班幼儿的注意和兴趣,将抽象的道理说得简单,通俗易懂,复杂的说教变得形象,易于孩子接受和认可,有利于孩子对词汇的理解与认知。
  2、在研究中,我们发现3-4岁幼儿在交谈中往往仍是以自我为中心,有惊人的语言接受能力,但3岁的儿童听觉和发音器官还没有完全发育好,有些发音不清楚或错误。掌握的词汇和语句还很有限、较贫乏,因而语言表达不完整、不丰富、不准确。
  3、模仿力较强
  小班幼儿(3~4岁)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已经出现了模仿现象。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幼儿会对自己听到的语言、观察到的行为进行模仿,其中被鼓励、奖励强化的语言和行为,模仿程度会更高。同时在模仿的过程中幼儿会进行选择性模仿,从而突显自己的个性。
  (二)培养幼儿小班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通过研究幼儿小班语言表达能力存在问题的研究,探索出对应的有效措施。
  1、幼儿小班在倾听方面存在的问题:自我约束力差,上课坐不住 ;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以自我为中心,插话问题严重;听不懂老师的提问,对老师提的问题答非所问;或者根本就不去听,自己玩自己的等等。针对小班年龄段孩子在倾听方面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有:
  (1)利用游戏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
  在研究中,我们设计了一些专门培养幼儿倾听的游戏,《猜猜我是谁》、《小兔乖乖》等。这些游戏中的角色都是幼儿熟悉的对象,心中的偶像,而且它们有一个共性:都有一对会听的耳朵,儿童特色浓,具有趣味性。再如开展传话游戏、开火车游戏、“辨错误游戏”。经常性的开展能逐渐培养孩子仔细倾听的能力和习惯。
  (2)利用游戏“录音机”,让幼儿改掉“插嘴”的习惯。
  在课堂上有意识的把孩子抢嘴时的话用录音机录下来,然后放给孩子听,让孩子去听,然后说说出自己的感受,孩子们听到自己的声音乱糟糟的,都捂住了耳朵,不愿意去听,再把小朋友轻声说话的声音录下来放给孩子听,让学生自己比较,想一想怎样做好。“录音”的方法很巧妙地培养幼儿控制自己、倾听习惯。
  (3)教师为幼儿做认真倾听的表率。
  教师要树立耐心倾听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耐心倾听他人讲述。“以身作则”比告诉幼儿怎么做更有效。教师在听小班幼儿讲话的时候,最好能够蹲下身来,看着他的眼睛专注地倾听幼儿说话。无论他说的是否正确、流畅,都要专心倾听;对于特别喜欢发言,但总是说不到点子上的孩子,教师要耐心听完后作引导,并用简洁的语言帮助他概括要表达的内容,
  2、存在问题二:小班幼儿表述时发音不准,表述内容不完整,我校小班幼儿的父母多数是维族,国语发音不准确,有的是从不同的地方来到本地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多用各自的方言交流,很少说普通话,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幼儿很难辨认哪种发音是正确的,导致幼儿开始说话发音就不标准。
  对策:3~4岁幼儿由于语音听觉分化能力比较差,还不能清楚地分辨语音的细微差异。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以听音和发音练习为主,注意训练幼儿的听觉器官,培养幼儿的听音能力,让孩子学习清楚准确地发音。经过实证研究,有效方法是:
  (1)语音示范讲解法
  要求教师以清楚正确的发音,为幼儿提供语音模仿的榜样。同时,又要尽量为幼儿讲解发音的方法,幼儿知道某个音是怎样发出来的,以便于学习。唇音易被幼儿所掌握,一般发得清楚准确;舌音比较难以掌握,往往出现发音不清的现象。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采用示范和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向幼儿交代清楚,具体的某个音是怎样发出来的,再加上反复的练习,自然可以收到应有的效果。
  (2)模仿练习法
  练习是培养幼儿准确发音的主要方法。练习法包括听音练习和发音练习两种。而模仿练习法主要是指模仿练习发音,即幼儿通过模仿教师发音,从而纠正错误发音和练习准确发音。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重要材料, 要发展幼儿的语言, 必须在培养幼儿正确发音的同时,不断丰富幼儿的词汇。在幼儿小班教学中需要不断丰富小班幼儿的词汇, 主要是名词,应不断提供认识周围的人、物、自然景象、生活用品以及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愿望方面的词汇。
  在幼儿入园后的第二学期,我们注意培养幼儿说短句。
  通过培养幼儿会说短句,才能为发展幼儿的语言开拓广阔的前景,并使幼儿智力的发展达到理想的境界。采取多种多样的练习方式来巩固和发展词汇。 
  3、存在的问题三: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准确认识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特点,制定的教学目标不恰当。 
  我校某位老师在小班语言活动《丁丁的一天》的教学中,班里大部分幼儿都能根据图画说出丁丁正在做什么,可老师 怎么引导,没有一个幼儿能够将画面信息连贯起来说出丁丁在幼儿园的一天活动。在活动结束后的反思中,该教师还在困惑:难道是自己引导不到位。经过与《指南》中规定的语言领域小班年龄段目标进行比对,发现提高了学习目标。《指南》的语言领域提出,幼儿应“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并明确了该能力在小、中、大班应该达到的不同水平。而该教师设定的让小班幼儿“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有顺序地、完整地说出丁丁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目标,无疑超出了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如果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超出该年龄阶段幼儿的现有水平,就可能导致幼儿在教学过程中无法进入有效学习的状态,最终导致教学目标流失。
  对策:通过实证研究,结合我校学情,确定了幼儿小班(3到4岁)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目标是:
  让小班幼儿认识到: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注意听并做出回应,能听懂日常会话;
  让小班幼儿愿意在熟悉的人面前说话,能大方地与人打招呼;愿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必要时能配以手势动作;能口齿清楚地说儿歌、童谣或复述简短的故事。
  与别人讲话时知道眼睛要看着对方。说话自然,声音大小适中。能在成人的提醒下使用恰当的礼貌用语。
  4、存在的问题 
  3-4岁幼儿的语言水平存在着明显差异,每个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都具有差异性;有些幼儿胆大,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地主动来跟老师分享他们想说的话;有些幼儿发音不清楚,表述时结结巴巴;有些幼儿胆小内向、说话声音很低,他人听起来吃力。
  对策:制定个性化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案
  对于语言发展各不相同的孩子,教师要有耐心,用心听并理解幼儿所要表达的意思,给予幼儿积极的回答和正确的指导。教师要承认幼儿的个体差异,不要以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幼儿,多鼓励幼儿、多表扬幼儿。
  (三)经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为有效培养幼儿小班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的其它有效策略还有:
  1. 报餐名活动
  首先让小班幼儿了解当天的菜谱,设计制作色彩艳丽的图片,老师引导学生认识这些菜谱,让幼儿了解每种菜对自己身体生长的好处,还营造孩子想吃、乐吃、爱吃的心理氛围,有些胆小的孩子可能没办法一个人就能够上台播报,所以在小班刚开始2人一起播报,有了同伴的陪伴,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孩子们从最初的扭扭捏捏变得大大方方,从站在台前弯腰翘脚转变成抬头挺胸,有了很大的进步。“小小报餐员”已成为每天不可缺少的内容。
  2.鼓励家长加入,实现家园共育
  利用各种机会,如家长会、家访、讲座等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认知与观念,提升家长素质,并且充分认识幼儿小班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树立信心,重视家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家长也参与到幼儿语言发展的学习过程中,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小班幼儿的故事教学中,小班幼儿喜欢动物为故事角色,小班幼儿在诗歌教学中,小班以儿歌为主,内容应该选择关于幼儿行为规则和描述动植物形态类的。
  小班幼儿看图讲述活动中,应以摆图、添画的方式与幼儿进行边问、边答、边摆图,在过程中形成画面,让幼儿针对图示的变化学习一一对应的讲述。
  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躇而就,需要像涓涓溪流一样,细水长流,在点点滴滴地积累中逐步养成的。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式,使幼儿感受语言表达带来的乐趣,切实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0年“以校为本”小课题《有效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201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