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对幼儿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的研究
【作者】 严丹丹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二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当今社会,家园共育的教育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教师和家长双方都意识到家庭教育在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道路上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主要担任启蒙者,而家长更多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二者相互协作,紧密联系,共同负责幼儿的习惯培养、情感表达和科学认知等。
【关键词】 幼儿教育;家园共育;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虽然家园共育已成为家长和教师的共识,但基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和教育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家长和教师对教育认知存在偏差,双方缺乏有效沟通,活动和内容形式单一,家庭教育环境存在弊端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让家园共育流于表面、浮于形式,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因而,本文对幼儿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1.幼儿家园共育存在问题分析
(1)教师和家长对教育的认知有偏差
在部分家长的观念里,仍固执地认为教育的主导者是教师,他们只需做好辅助者的角色。在他们看来,只要照顾好幼儿的饮食起居,然后把孩子安全送进幼儿园,教育由教师负责即可。即使认同家园共育理念的家长,因为缺乏系统和专业的家庭教育相关知识学习,在家园共育过程中也往往是被动参与,只会盲从教师的安排,导致家庭教育效果不佳。更有甚者,个别家长会过分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幼儿去学习和接受超越自己认知水平的知识,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幼儿智力的正常发育。
(2)教师和家长缺乏有效沟通
当今社会,全职家庭主妇日益减少,高节奏的社会环境下,父母双方都成为忙碌的工作者。很多时候,不仅是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甚至连家长会,都会出现不少家长缺席的情况。这就造成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时间进一步缩水。两者之间缺乏沟通,不能就教育理念达成共识,很难在家园共育中形成合力,甚至出现相互掣肘的现象。
还有一点不可忽视的,在很多家庭中,幼儿的日常起居都是爷爷奶奶负责。隔代培养带来的不仅是溺爱等问题,在教育方法和理念等方面更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比如,微信群如今已成为家校沟通的一个重要方式,但一些老人并未完全掌握这一社交软件,就导致信息接收有延迟甚至偏差。
2.对幼儿家园共育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1)加强家长培训,贯彻家园共育理念
为了让家长和教师双方更好理解家园共育理念,幼儿园可以采取启动家长学校的方式,普及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家长学校不仅仅是为家长开设的课堂,也是向家长展示教育理念和教育水平的平台,更是家长和教师联系的纽带。幼儿园需要聘请专业的教育专家作为授课讲师,向家长讲解系统的家庭教育理念,甚至组织撰写专门的家园共育教材,从而能够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做到有本可依、有的放矢。
例如,在每学期开学初举行以“开学第一课”家长学校启动仪式,请家庭教育专家以“如何做新时代的父母”或“如何做好孩子成长路上的导师”等探究性问题为主题进行专题讲座。在讲座进行过程中,除了向家长灌输专业的系统理论,也要让家长大胆发言阐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讲座之后,鼓励教师通过微信群等平台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
(2)加强家园沟通,增强双方交流
家园共育要想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家长和教育双方的互通有无必不可少。除了传统的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外,幼儿园也要主动“走出去”,教师适当增加家访的次数,尤其是对于一些由于繁忙缺勤家长会的家长。面对面的交流,相比于网络、电话等形式,更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形成教育共鸣。
而在信息时代,网络让交流变得更加可视、透明和及时。鉴于此,除了微信群这一基本联系形式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幼儿园微信公众号、幼儿园微博甚至幼儿园网站等新媒体形式,拓宽家园联系的渠道。通过网络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构建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相互进步的平台。
例如,建立幼儿园微信公众号,每天以图文的形式更新幼儿园最近的教学动态、活动照片等,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动态;定期发布一些最新教育理念的相关文章,拓宽家长汲取教育知识的渠道;开放评论区,让家长畅所欲言,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建设当中。
(3)举行多元化活动,提升家长参与感
过去幼儿园举办的亲子活动中,存在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等问题,这就导致家长对这些活动不认可,甚至产生排斥心理。为此,幼儿园在举办亲子活动时要从提升趣味性和特色性出发,从展示教育理念等方面着手,提升家长的参与感。除了传统的亲子运动会、户外踏青、野外采摘等活动外,幼儿园教师要善于挖掘家长的潜在教育资源,可利用家长的职业特点,无论警察、医师还是厨师,教师都可以将其请入幼儿园,举办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让他们以“教师”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当然,家长也可以就活动形式和主题主动献言献策,变被动为主动,由活动参与者变为活动组织者。如此一来,家园共育将事半功倍。
例如,在家长群体中如果有消防员这一职业,幼儿园可以在国际消防日邀请这位家长入园为幼儿、教师及家长讲授消防知识,并设计一些模拟消防演练的游戏等。条件允许的话,更可以让师生、家长一起去消防队实地参观。这种形式的活动除了可以让家长更有兴趣参与其中,了解更多的消防知识外,更是无形中加强了教师和家长、家长和家长之间的沟通。
结束语:综上所述,为了让家园共育更有成效,家长和教师双方必须相互协作,通过加强对教育理念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等拓宽交流渠道,积极举办多元化亲子活动等方式,共同进步,携手助力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我们相信,家园共育终会成为幼儿成长路上的助推器,而不再流于表面。
参考文献:
[1]关于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讨[J].文敏.新课程(综合版). 2020(01)
[2]曹习文.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讨[J].明日,2019(40):0390-0390.
【关键词】 幼儿教育;家园共育;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虽然家园共育已成为家长和教师的共识,但基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和教育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家长和教师对教育认知存在偏差,双方缺乏有效沟通,活动和内容形式单一,家庭教育环境存在弊端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让家园共育流于表面、浮于形式,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因而,本文对幼儿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1.幼儿家园共育存在问题分析
(1)教师和家长对教育的认知有偏差
在部分家长的观念里,仍固执地认为教育的主导者是教师,他们只需做好辅助者的角色。在他们看来,只要照顾好幼儿的饮食起居,然后把孩子安全送进幼儿园,教育由教师负责即可。即使认同家园共育理念的家长,因为缺乏系统和专业的家庭教育相关知识学习,在家园共育过程中也往往是被动参与,只会盲从教师的安排,导致家庭教育效果不佳。更有甚者,个别家长会过分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幼儿去学习和接受超越自己认知水平的知识,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幼儿智力的正常发育。
(2)教师和家长缺乏有效沟通
当今社会,全职家庭主妇日益减少,高节奏的社会环境下,父母双方都成为忙碌的工作者。很多时候,不仅是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甚至连家长会,都会出现不少家长缺席的情况。这就造成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时间进一步缩水。两者之间缺乏沟通,不能就教育理念达成共识,很难在家园共育中形成合力,甚至出现相互掣肘的现象。
还有一点不可忽视的,在很多家庭中,幼儿的日常起居都是爷爷奶奶负责。隔代培养带来的不仅是溺爱等问题,在教育方法和理念等方面更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比如,微信群如今已成为家校沟通的一个重要方式,但一些老人并未完全掌握这一社交软件,就导致信息接收有延迟甚至偏差。
2.对幼儿家园共育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1)加强家长培训,贯彻家园共育理念
为了让家长和教师双方更好理解家园共育理念,幼儿园可以采取启动家长学校的方式,普及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家长学校不仅仅是为家长开设的课堂,也是向家长展示教育理念和教育水平的平台,更是家长和教师联系的纽带。幼儿园需要聘请专业的教育专家作为授课讲师,向家长讲解系统的家庭教育理念,甚至组织撰写专门的家园共育教材,从而能够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做到有本可依、有的放矢。
例如,在每学期开学初举行以“开学第一课”家长学校启动仪式,请家庭教育专家以“如何做新时代的父母”或“如何做好孩子成长路上的导师”等探究性问题为主题进行专题讲座。在讲座进行过程中,除了向家长灌输专业的系统理论,也要让家长大胆发言阐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讲座之后,鼓励教师通过微信群等平台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
(2)加强家园沟通,增强双方交流
家园共育要想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家长和教育双方的互通有无必不可少。除了传统的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外,幼儿园也要主动“走出去”,教师适当增加家访的次数,尤其是对于一些由于繁忙缺勤家长会的家长。面对面的交流,相比于网络、电话等形式,更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形成教育共鸣。
而在信息时代,网络让交流变得更加可视、透明和及时。鉴于此,除了微信群这一基本联系形式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幼儿园微信公众号、幼儿园微博甚至幼儿园网站等新媒体形式,拓宽家园联系的渠道。通过网络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构建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相互进步的平台。
例如,建立幼儿园微信公众号,每天以图文的形式更新幼儿园最近的教学动态、活动照片等,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动态;定期发布一些最新教育理念的相关文章,拓宽家长汲取教育知识的渠道;开放评论区,让家长畅所欲言,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建设当中。
(3)举行多元化活动,提升家长参与感
过去幼儿园举办的亲子活动中,存在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等问题,这就导致家长对这些活动不认可,甚至产生排斥心理。为此,幼儿园在举办亲子活动时要从提升趣味性和特色性出发,从展示教育理念等方面着手,提升家长的参与感。除了传统的亲子运动会、户外踏青、野外采摘等活动外,幼儿园教师要善于挖掘家长的潜在教育资源,可利用家长的职业特点,无论警察、医师还是厨师,教师都可以将其请入幼儿园,举办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让他们以“教师”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当然,家长也可以就活动形式和主题主动献言献策,变被动为主动,由活动参与者变为活动组织者。如此一来,家园共育将事半功倍。
例如,在家长群体中如果有消防员这一职业,幼儿园可以在国际消防日邀请这位家长入园为幼儿、教师及家长讲授消防知识,并设计一些模拟消防演练的游戏等。条件允许的话,更可以让师生、家长一起去消防队实地参观。这种形式的活动除了可以让家长更有兴趣参与其中,了解更多的消防知识外,更是无形中加强了教师和家长、家长和家长之间的沟通。
结束语:综上所述,为了让家园共育更有成效,家长和教师双方必须相互协作,通过加强对教育理念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等拓宽交流渠道,积极举办多元化亲子活动等方式,共同进步,携手助力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我们相信,家园共育终会成为幼儿成长路上的助推器,而不再流于表面。
参考文献:
[1]关于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讨[J].文敏.新课程(综合版). 2020(01)
[2]曹习文.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讨[J].明日,2019(40):0390-0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