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作者】 曹媛媛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普恰克其乡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当前素质教育深入进行的背景下,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也迎来了更多的挑战,这些挑战不仅对初中阶段的语文理论知识教学提出相关的要求,同时也对初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育学界各方现在都在探讨如何有效地提升当前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培养,通过对语文教学的内容形式创新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同时对学生人际交往表达等方面的提升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语文;表达能力;培养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表达是基础的交流方式,通过表达才能完成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向老师做出反馈的双向过程。因而,作为一项基础性技能,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抓住学生表达能力塑造的黄金期,重视对学生沟通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
  一、转变语文教学观念
  在当前的新教育环境下,教师、家长和学校都需要摆脱以往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积极优化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很多时候教师、家长的思想认同问题,直接会影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转变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的教学评鉴标准,并且在日常教学中更关注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遇到一些问题时,教师要学会放手,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自由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个人表达能力。其次,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使学生能够充分地意识到表达能力对自己来说非常重要,让学生拥有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念。最后,教师与家长要进行积极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和生活氛围,给学生良好表达能力培养创造良好环境氛围。
  二、强化文本朗读教学,夯实学生的表达基础
  朗读是学生开展口语表达训练、积累语言素材的重要途径,如果教师能够在语文教学中设置特定的朗读教学板块,那么学生的表达基础就会得到巩固。而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为了节省课堂时间,部分教师忽视甚至直接省略了朗读教学板块,这就使得学生缺失了锻炼口语能力的机会。因此,为了构建为学生服务的语文课堂,夯实学生的表达基础,教师可以强化文本朗读教学,引导学生在诵读和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语言素材、学习优秀文本的表达技巧、掌握表达感情的方法和技巧等,使他们在反复的训练和强化中,不断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具体说来,强化文本朗读教学的过程如下。首先,教师对文本内容表现出的主题、情感内涵、思想境界等进行解读,细致分析文本的朗读技巧和情感把握方法,在备课阶段进行反复的朗读练习;其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可以首先由其进行范读,让学生在教师的示范朗读中初步了解文本的情感基调、学习文本的基本语言元素,并在这个过程中模仿教师的朗读方法展开心读;再次,待教师示范朗读之后,教师给予学生采用伴乐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停顿、轻重音技巧表达文本主题、积累语言文字素材。通过强化文本朗读教学的方式,学生的表达基础得到夯实和发展,表达能力不断增强。
  三、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创设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借助实物创设教学情境,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模拟情境,但是必须保证情境本身的真实性,通过创设情境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在借助信息技术模拟情境时,教师必须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提前收集与情境相关的素材,通过图片和视频等材料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官冲击,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并以此为基础,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身的观点。以《背影》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提前收集与父爱相关的背景音乐,一边播放背景音乐一边向学生展示课文中的场景,父亲的背影在作者的脑海中深深烙下了痕迹,并且挥之不去,父亲翻越站台的每一个动作都很迟缓,但是却毫无迟疑,体现了深深的父爱。在充满真实情感的情境中,学生表达欲望更加强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享生活中父亲为自己做的一件感动的事,每位学生都可以结合生活经历表达自身的想法,教师则应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在学生陆续发言之后,教师应当对发言进行简单的总结,并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导学生学会体谅父母,并通过好好学习回报父母。
  四、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实践活动是顺应语文学科实践特征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大部分教师都很少甚至不会开展实践活动,所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难实现大幅度的进步。因此,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合理规划时间,组织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室内,在广阔的生活场景中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引导他们在互动和沟通中,将表达技巧和方法置于实践中进行检验和考证。具体来说,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可以遵循以下的流程。首先,教师可以与本土的社会公益组织建立长期合作联系,诸如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等,制定出详细的活动计划和活动目标,并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加强语言表达;其次,根据实践活动的公益性质,教师引导学生在班级内排练慰问节目,如诗朗诵、语文情景剧等,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表达能力;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带领学生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前往社会公益机构进行慰问拜访,让学生以语文朗诵、表演等形式展示慰问节目,并在与老人、孩子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表达能力。通过组织课外实践活动的方式,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不断发展和提升。
  为了能提高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需要给予他们自信,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有机会有胆量去表达,成为一个敢说敢做敢想的学生。不能因为传统教育的理念下过多的注重分数和成绩,给学生施加太多的压力,让他们逐渐忘记自己的表达能力,所以要给学生机会,要给他们空间,给他们更多表达自己,提升自己的机会。通过对学生长时间的锻炼和培养,让学生找到自己表达能力的支撑点,给他们提供更多表达的平台,给予他们更多表达自己的机会,不断的发展自己和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罗光羽.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4):59.
  [2]李小飞.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2):85.
  [3]施文钦.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措施[J].新课程,2020(3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