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体育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

【作者】 鲜 林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御史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当前我国教育改革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以及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初中体育教学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特别是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积极性以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至关重要,而且按照“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要求,也应当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进而才能使初中体育教学取得更大的突破。从当前初中体育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够按照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且也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方面下了一番功夫,但由于一些学生对体育缺乏兴趣,因而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这就需要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作为教学主线,特别是要着眼落实素质教育观,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重要方向和目标,积极探索更加科学、更加多元化的教学策略,进而能够使初中体育教学步入良性轨道,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
  一、初中体育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作用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由于他们正处于发育阶段,因而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至关重要。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学生对体育的意识不够到位,加之学习任务相对较多,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参与意识不强,已经成为制约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对此,应当深刻认识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作用,这对于促进初中体育教学有效开展具有十分重要价值。深入分析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通过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有助于促进初中体育教学的深入开展。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由学生来“主导”,通过学生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人,进而能够使他们的积极性得到有效发挥,否则就会制约初中体育教学的深入开展。当前一些教师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因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比如,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理念创新,还没有将学生的主体作用纳入到教学体系当中,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有效引导,直接导致学生兴趣不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比如,可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通过与学生成为朋友,可以使学生对体育课有更大的兴趣,进而才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当中。
  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从体育核心素养的构成来看,主动学习体育、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因而通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对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目前一些教师在这方面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因而还没有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上升到更高层面,比如,还没有将体育游戏与拓展训练进行有效的结合,在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到位的方面,特别是很多体育教师在开发体育游戏方面缺乏多元化,体能类、协调类、团队类、竞技类等体育游戏的开发不够到位。这就需要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广大体育教师一定要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上升到更高层面,并运用系统思维和创新理念,采取多元化的措施推动教学创新,进而实现体育教学有效性,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得到有效加强。 
  二、树立生本教育理念,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对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有直接的影响。在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通常树立的是师本教育理念,即一切活动以自己为中心。简单点说,教师完全掌控着课堂,要求学生亦步亦趋地跟在自己后面。很少考虑学生是否喜欢,能否接受。这种情况下,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因为不能发挥自身的个性与特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学习热情普遍较低。而且这种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整体气氛比较严肃、沉闷,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为了改变这一状态,教师必须要树立生本教育理念,将学生摆在课堂的主体位置,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首先,教师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清楚认识到自己扮演的是“学生服务者”的角色,在这个基础上适当地放低姿态,和学生像朋友一样相处。其次,教师要加强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学习情况,在这个基础上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确保学生的主体性得以突出。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师生与生生互动
  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育模式,即自己在前面示范某项动作,学生跟在后面重复锻炼该项动作的教学模式,而是采取多元化、新颖化的教学模式,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突出,实现良好的师生与生生互动。例如,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一项将体育教学内容与游戏活动融合在一起的新型教学方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将其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如跑步运动中,热身运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三人两足”“四人三足”等小游戏,这样既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增强,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运动的魅力。又如,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针对不同群体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跑步项目中,针对身体素质强,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跑1000米,而身体素质一般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跑800米和500米。这种分层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不会因为学习目标过高而让自信心受到打击,而且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和满足感,这对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性具有重要意义。
  四、体育课堂要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课程开始之后,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目光全部集中到自己身上,并且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以及讲解的过程中使得学生了解你的体育教学能力以及你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一些讲课的技巧,通过这些技巧的辅助,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并且愿意跟着教师进行相关体育动作的学习。为了使得学生能够对本节课的体育知识进行掌握,首先,教师应该将其整体的体育动作进行分解,并且一步步的对学生展示具体的动作,在展示的过程中,将进行该动作的要领以及相关的概念进行讲解。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是对书上的知识进行再现,那就很难提起学生对该部分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且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无法得到培养。因此需要将其相关的体育动作进行一定的转化,使得学生有更高的主动参与性,例如在进行立定跳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跳远的动作与青蛙在地上蹦的动作进行结合,因此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假扮为青蛙,这样就可以使得其實际的教学的趣味性得到展现,使得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实际的体育活动中。
  五、让体育活动和教学内容进行结合
  由于初中生体力很足,因此即使长时间的玩耍也不会感觉到很累,并且在这个年纪的学生无拘无束,自身的纪律意识较差。因此如果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是对着书本给学生讲解索然无味的理论知识时,就很难得到学生的关注。为了使得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本上的内容与游戏活动进行结合,让学生边玩边学,例如进行五十米跑步的教学,教师可以组织一场“人球比赛”的竞赛项目,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将球作为学生比赛的对象,通过这样的游戏,使得学生更加愿意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且由于学生比较喜欢玩游戏,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对该项内容的主动参与保持很长的时间。在进行快速跑的学习过程中,为了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教师可以组织一场接力赛,并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的出场顺序,这种方式不仅使得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得到提升,同时还可以增强同学之间的感情,对培养更加融洽的班级学习氛围有着一定的帮助。
  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教材与教师三者之间的互动过程,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主动参与其中,这种互动结构就遭到破坏,课堂教学也就难以取得预期效果。所以,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生本教育理念,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其次要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加强师生与生生互动,最后要针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教学效益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