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国学渗透探析

【作者】 王 维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和平路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国学”是指“中华学术和文化,是自古以来由中华民族所创造,并批判吸收了外国文化,能够反映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精神信仰与核心价值的学术与文化体系的总称。”自90年代中期以来,衍生出一股“国学热”,一些大学成立了国学研究院,小学开设了国学班,还有出现了很多“国学大师”等,这些都说明,全社会对“国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与推崇。特别是小学生,正是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起步阶段,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同时,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小学生学习古代的做人道理,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小学英语特点与国学渗透的内涵
  小学阶段是儿童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也是儿童接近外语语音,培养外语语感的最佳时期。小学开设英语课,有利于激发儿童学习英语的爱好,打好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基础。学习英语,有利于儿童的语言能力的进步,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根据教育部的《英语新标准教学大纲》,小学英语教学目标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方面应达到二级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学目标在文化意识方面,强调要了解外国文化和习俗。可见,课标强调了解外国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却是缺失的,这不能不说是小学英语学习的遗憾。这也体现了长期以来外语教学中片面对外国文化的强调,而忽视了将外语学习与本国文化结合起来,造成了文化交流的片面性。虽然,小学语文课有国学的内容,小学英语课是否有必要与国学联系起来?答案是肯定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王蒙先生认为:“外语和母语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只有比较过母语与外语的人才能真正认识自身的母语的全部特点,才能从比较中得到启示得到联想,从而大大扩张与深化对母语和对外语的理解与感受。”小学英语和语文课一样,都需要文字感悟的积累,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同样适用于英语学习,这是语言学习的规律。现在的小学英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重语法的讲解,轻英语语感的培养,重教材的被动施教,轻兴趣化的主动学习。英语教师大多紧盯课本,不去联系传统文化资源,不联系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导致目前小学英语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兴趣不高等问题。很多学生刚开始接触英语时,感觉新鲜,也愿意开口说,但是随着词汇量的增加,文章篇幅的延长,英语单词和汉语拼音出现容易混淆的问题,对异域文化的陌生,时间一长,很多出现懒于记忆,新鲜感消失。没有累积的英语学习难以支撑起单纯的兴趣。因此,小学英语教师主动地将英语学习与国学结合起来,通过中西文化的比较,初步培养小学生的文化意识观,能增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国学经典渗透到小学英语的策略
  (一)教材中渗透国学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进行文化渗透,让小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小学英语五年级下节日为例,比如在介绍西方最重要节日圣诞节时,可以用图片和对话的方式,与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进行比较。介绍感恩节时,与中秋节进行比较,介绍万圣节时,与清明节进行比较。
  (二)国学音韵经典诵读
  章太炎先生认为:“语言不凭虚而起,文字附语言而作。象形象声,神旨攸寄。表德表业,因喻兼综。是则研讨文字,莫先审音。字音有韵有纽,发声日纽。收声日韵。”汉语有音韵美,英语也有音韵美,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英语由字母构成,属于拼音文字;而汉语由字构成,属于象形或表意文字。语音和谐、音韵铿锵便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英汉两种语言都可以凭借语音、音节、声调等要素形成多样的音韵修辞手段,富于语言的音乐美。古典诗歌的美大多来自音色的和谐。
  (三)游戏教学融入国学
  小学生仍处于好奇、顽皮、好动的年龄。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使用轻快、幽默、激励、悬疑的语言,用面部表情和手势组织教学,为学生创造开放、舒适的教学环境。舒适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小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英语,敢于说英语。教材中有很多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教师应该适当地把教室变成学生活动的场所。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在课前应充分利用教材,精心设计听、说、读、写等一系列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的教学游戏。例如猜谜语、读押韵诗、拼字游戏和唱英文歌。
  (四)视觉化教学融入国学
  为了使课堂不枯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直观、生动的教学工具,如图片、简笔画、幻灯片、实物、图表、视频等。视觉教具能有效地帮助小学生理解和掌握必要的情感体验,集中注意力。小学教师在准备英语单词识字的时候,可以制作带有插图的学习卡,不仅可以通过图片唤醒小学生对古诗的记忆,体验古诗意境之美,同时可以了解到古诗的英语翻译。每张卡片的一面是古诗的内容,标有英译、作者和其他资料,另一边是中国古代画家的经典画作,画与诗的意境相结合,提供多感官的学习体验,结合诗歌、绘画和声音,可以显示文字的美、画面的美、节奏的美。在英语学习中,渗透国学不仅帮助小学生理解和使用形容词比较级,而且教会了小学生做人的道理。
  (五)情景教学融入国学
  小学教材一般很简略,形式单一。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将语言材料放到不同的情境中,让学生能听、能看、能摸。这样,学生不仅能学到几个单词和一些小对话,还能学到一些生动的、可用于多种情景的语言材料。教学材料可以包括情景对话,如购物、问路、打电话等。
  总之,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学英语也需要积累。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关键。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的一项重要而又困难的任务。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英语知识,更要有独特、多样、创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将国学渗透进小学英语教学的方法,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和国学的兴趣,让小学生爱上英语,同时爱上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