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数学教学运用新媒体技术策略
【作者】 杨红梅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三原实验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在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也越来越受老师和学生的欢迎,那么我们今天讨论的就是在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技术策略。
一、新媒体技术对教育教学的作用
(一)新媒体技术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型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关系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也就是说,教师以“把关人”的身份,把符合特定价值观的经验、知识和情感等通过教与学的过程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教师具有绝对的依赖性关系。新媒体教育教学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时对教师的特别依赖关系,让学生与教师具有同等获取知识的机会,甚至有时候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教师并不一定知晓。于是,新媒体教育教学中教师或许不再是传授者、灌输者的角色,却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甚至有时还是学生的学友、学伴。
(二)新媒体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教育教学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认为非学不可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除了机械的死背硬记,再没有什么新的模式。新媒体技术教育教学中,学生既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可以是教育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学生从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主动参与教与学活动的创造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接受信息的同时还能够及时自由地表达自己,并与教师、专家、同学等他人随时可以共同交流、平等分享;在交流中互学互鉴,在交流中加深了对某个知识点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和认识。另外,借助新媒体数字化、互动性的特点,学生还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去获取各种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知识,实现按个体需求需要独立自主地开展个人的学习活动,即通过直接嵌入学习资源互动交流,及时得到教师或他人指导而实现自觉自选式的学习。这样更大满足了学生个人的学习兴趣,也为特长生的培养拓宽了渠道。
(三)新媒体技术知识传播快、渠道多
进入信息时代,知识传播速度快、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对许多学科而言,刚刚刊印在书本上的知识就已经过期,教科书因从编撰到出版所需的时间跨度长,很难保证其知识内容能够及时更新。但是,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解决因知识更新速度快带来知识贬值的挑战。另外,新媒体技术让信息传播实现了多通道、多层次、多样化,学生除了接受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之外,还可以获取微课堂、开放教育、优质教育网络库等各方面的知识资源,实现不同来源的知识互相验证、互相补充、相互交融和相互丰富的良好效果,为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化发展拓展了路径。
二、新媒体与小学数学课融合的路径
(一)线上家访探明学情
传统的数学课堂比较枯燥,大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简单化一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单调无味,也提不起学生兴趣,更难于提高教学效率。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新的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创新型数学教学可以充分挖掘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优势,大力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努力促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拓宽多元化学生培养渠道,可以实现以学生的数学学习为主线,以新媒体技术为要素开展数学教学方法与设计,构建学生积极的数学学科价值取向,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技能培养。但是,不同年级的学生,即使是同一年级的学生,其数学素养、数学技能等方面,都是不尽相同的。这就需要通过新媒体技术开展线上家访,探明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不同家长,对数学教学的需求各是什么,该如何打造生动有趣的新媒体数学课堂,对尖子生该如何培养,对差生该如何补课等等,这都需要通过家访摸底,为下一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因材施教工作打好基础。这样可以让数学新课标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更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二)微课推送紧贴实情
微课(Microlecture)是按照认知规律要求来运用信息技术和手段,去精细化制作并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以及数字化信息化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构成微课的辅助性教学资源,半结构化、主题式是微课的主要特点。在线数学课堂怎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性探索,开展有益的积极的思考,并参与小组互动讨论呢?新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帮助解决诸多这样的问题。其中,恰当地推送相关微课或微视频是教师们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教师根据数学课教学目标,紧贴学生实情,收集与之相匹配的微视频,或者亲手制作微课,根据教学需要适时推送线上课堂,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进行选择性收看。
三、新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拓展
(一)新媒体技术适用于因材施教
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数学课教学,在特殊情况下,如差生补课,如因事请假学生的补课,特别是因材施教方面等,对这样的个别化教学都具有很大的意义。教师可以从学生实际出发,依据他们数学素养方面的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实现个性化学习需求,既补齐了学生的学习差距,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面对学生学习兴趣差异,如有的喜欢数学逻辑推理,有的喜欢数学公式探究,有的喜欢几何图形研究等等,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个别化差异化教学,因势利导,让学生对数学课学习的不同兴趣爱好都能得到及时关照和个别培养。如当进行差生补课时,在集体课堂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短板弱项,缺什么补什么,让差者变优,让优者变强。
(二)新媒体技术可以创新教学设计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运新媒体技术创新教学设计。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应用,设置鼓励学生深入到直观的生活情景当中去,开展问一问、演一演、辨一辨的趣味化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科学精神和数学科学的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合理地应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它既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也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里面的抽象思维等。
一、新媒体技术对教育教学的作用
(一)新媒体技术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型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关系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也就是说,教师以“把关人”的身份,把符合特定价值观的经验、知识和情感等通过教与学的过程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教师具有绝对的依赖性关系。新媒体教育教学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时对教师的特别依赖关系,让学生与教师具有同等获取知识的机会,甚至有时候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教师并不一定知晓。于是,新媒体教育教学中教师或许不再是传授者、灌输者的角色,却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甚至有时还是学生的学友、学伴。
(二)新媒体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教育教学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认为非学不可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除了机械的死背硬记,再没有什么新的模式。新媒体技术教育教学中,学生既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可以是教育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学生从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主动参与教与学活动的创造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接受信息的同时还能够及时自由地表达自己,并与教师、专家、同学等他人随时可以共同交流、平等分享;在交流中互学互鉴,在交流中加深了对某个知识点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和认识。另外,借助新媒体数字化、互动性的特点,学生还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去获取各种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知识,实现按个体需求需要独立自主地开展个人的学习活动,即通过直接嵌入学习资源互动交流,及时得到教师或他人指导而实现自觉自选式的学习。这样更大满足了学生个人的学习兴趣,也为特长生的培养拓宽了渠道。
(三)新媒体技术知识传播快、渠道多
进入信息时代,知识传播速度快、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对许多学科而言,刚刚刊印在书本上的知识就已经过期,教科书因从编撰到出版所需的时间跨度长,很难保证其知识内容能够及时更新。但是,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解决因知识更新速度快带来知识贬值的挑战。另外,新媒体技术让信息传播实现了多通道、多层次、多样化,学生除了接受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之外,还可以获取微课堂、开放教育、优质教育网络库等各方面的知识资源,实现不同来源的知识互相验证、互相补充、相互交融和相互丰富的良好效果,为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化发展拓展了路径。
二、新媒体与小学数学课融合的路径
(一)线上家访探明学情
传统的数学课堂比较枯燥,大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简单化一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单调无味,也提不起学生兴趣,更难于提高教学效率。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新的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创新型数学教学可以充分挖掘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优势,大力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努力促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拓宽多元化学生培养渠道,可以实现以学生的数学学习为主线,以新媒体技术为要素开展数学教学方法与设计,构建学生积极的数学学科价值取向,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技能培养。但是,不同年级的学生,即使是同一年级的学生,其数学素养、数学技能等方面,都是不尽相同的。这就需要通过新媒体技术开展线上家访,探明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不同家长,对数学教学的需求各是什么,该如何打造生动有趣的新媒体数学课堂,对尖子生该如何培养,对差生该如何补课等等,这都需要通过家访摸底,为下一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因材施教工作打好基础。这样可以让数学新课标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更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二)微课推送紧贴实情
微课(Microlecture)是按照认知规律要求来运用信息技术和手段,去精细化制作并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以及数字化信息化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构成微课的辅助性教学资源,半结构化、主题式是微课的主要特点。在线数学课堂怎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性探索,开展有益的积极的思考,并参与小组互动讨论呢?新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帮助解决诸多这样的问题。其中,恰当地推送相关微课或微视频是教师们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教师根据数学课教学目标,紧贴学生实情,收集与之相匹配的微视频,或者亲手制作微课,根据教学需要适时推送线上课堂,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进行选择性收看。
三、新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拓展
(一)新媒体技术适用于因材施教
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数学课教学,在特殊情况下,如差生补课,如因事请假学生的补课,特别是因材施教方面等,对这样的个别化教学都具有很大的意义。教师可以从学生实际出发,依据他们数学素养方面的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实现个性化学习需求,既补齐了学生的学习差距,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面对学生学习兴趣差异,如有的喜欢数学逻辑推理,有的喜欢数学公式探究,有的喜欢几何图形研究等等,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个别化差异化教学,因势利导,让学生对数学课学习的不同兴趣爱好都能得到及时关照和个别培养。如当进行差生补课时,在集体课堂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短板弱项,缺什么补什么,让差者变优,让优者变强。
(二)新媒体技术可以创新教学设计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运新媒体技术创新教学设计。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应用,设置鼓励学生深入到直观的生活情景当中去,开展问一问、演一演、辨一辨的趣味化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科学精神和数学科学的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合理地应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它既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也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里面的抽象思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