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高中美术素描教学策略
【作者】 麻卫光
【机构】 广西柳州市鹿寨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目前我们高中美术班素描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进入高等艺术院校进行深造的学生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也是当今高考美术专业中最根本的科目。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将所见到的客观物象在符合造型规律的前提下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
【关键词】 观察;兴趣;创新;自信
在三年的学习中,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和实施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学习绘画,提高学生的造型水平并不是凭空创造,而是要学生能将自然形体转变为艺术形体,这种本质和美感的表现就是素描造型艺术的主要特征─—形体的特征。而要表现这一特征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表现、整理与概括的能力。对学生的训练应有层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可操之过急,只有打好艺术造型的基础,才能实现培养学生较好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以及良好的审美能力与创新意识的育人目标。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方法
整体的观察事物,初学者最易犯的毛病是从局部入手,以致造成包括比例、结构、明暗、空间、透视等方面的错误。所以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学习方法,善于总结经验避免学生少走弯路。系统、科学地培养学生的素描认知力、观察方法,明确素描表现的具体法度。正确的观察方法,体现了一个画者的艺术修养,也是画好一张素描的首要前提,它甚至决定了一个从事造型艺术家的未来。正确的观察方法,首先要解决透视问题,用透视的眼光观察物体,掌握透视的变化规律,以及物体固有联结─—结构问题。在教学中更要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可摆较简洁、对象较少的静物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认知力,让学生在单纯中发现丰富的内在变化:如何构图,处理画面上的空间关系,把握画面的细节特征等;而后逐渐过渡到复杂的组合体、多角度地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加强画面的组织能力,对画面中体现美感的东西进行重点描绘,集中感受对象鲜明的特征,对无关紧要的细节加以舍弃,避免学生见啥画啥,重点不突出的弊病,让学生较顺利地走入美术的殿堂。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结构素描是以研究和表现形体的结构为宗旨,主要以线的形式来表现形体的穿插及构成关系,而明暗素描主要采用明暗法,依靠空间透视原理(近实远虚、近大远小)来表现形体在空间中的诸多因素,主要特征是以明暗调子来控制形体的结构关系、透视关系和空间关系,这两种素描没有本质的区别。素描规则告诉我们,没有不讲结构的造型艺术,也没有不注重结构的素描,结构是各种体系素描的命脉,点、线、面、质感、量感是素描的要素。我们从事的高中美术教育针对的是高等艺术教育的目标,一般遵循一套既定的程式。从内容上分有:静物→几何形体→石膏分面像→石膏人像→真人肖像的练习;从教学手段上分有写生、临摹和默写等方法上的训练,来锻炼学生手、眼、脑的协调性,从而形成一个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达到基本绘画技法与美学观念的统一。
三、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个性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对艺术的领悟,是独特地运用美学法则的表现,但个性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独创性的作品,对干初学者在学习素描时,临摹某某的作品,甚至像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摹写,可以说这是正常现象。但在其今后的学习发展过程中,不可一味地摹仿,要勇于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古人所说的“似我者死”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绘画作品中“不可无我”即在作画时不可无情。
高中美术生的教学是走“写实”的道路。三年里,在教师平常的示范教学中,学生或多或少地学习了教师的作画风格,这易造成全班学生的画一个样,这也许间接地扼杀了许多学生的艺术灵气。齐白石老人不是曾告诫自己的弟子:“学画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个中意味不言而喻。教师应更多地重视学生自我价值的表现,注意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思维方式,因材施教,在掌握基本的造型规律后,根据学生的喜好引导其自由发展,力争在班上形成百花齐放的艺术氛围。这样才能对学生在高中阶段乃至未来的发展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要注意的是学生的作画个性是不能强制产生的,是其内在成长起来的,是其自我的必然反映,我们在教学中应融会贯通,灵活教学,因材施放,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块肥沃的土壤中生长出不同的花木来,使艺术界更加绚丽多彩。
要始终强调独立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不可被动地刻画对象,人云亦云,同时在素描训练中寻求简练合情合理地表现见到的物体或人物,以达到形神兼备,丰富而又洗练,严谨而又生动。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应采取长期作业与短期作业齐头并进、各光源前提下作业相互结合;并且要在其间安排构图作业,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懂得画面的构成,培养其表现整个画面形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诚恳自信与理智分析。常言道:只有理解的事物我们才能更好地感受它。要想画出好的作品,必须进行理智分析,冷静思考。缺乏对形象本质——内部结构关系的理解,就很容易被这些表面现象所迷惑,陷入盲目照抄和拼凑表面现象的不良习惯,导致结构松散,体感不强,画面花乱。因此,进行认真、严谨、科学地理解与分析是非常重要的,要忠实于对形象的观察和感受,诚恳自信地表现形象特征。
五、培养学生善于反思的意识
绘画成功与否的关键主要取决于画面的最终效果,它是考官评卷判分的主要依据。此时,应该撇开其他各种因素,以画面为中心,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与处理。本阶段要认真研究比例是否准确,透视结构是否合理,动态是否生动,个性特征是否鲜明,是否符合立意要求,还要进行取舍、归纳、概括,哪部分应该加强,哪部分应该减弱,攫取主要的东西,舍弃次要的细节,使其不断生动、准确、完善。这一环节,对临战状态下的考前辅导与训练尤为重要。
总之,美术教学是一个立体的教学过程,中间很多内容和经验都要靠平时去积累去总结和反思,以上几点是我的一些浅见,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还需要提高。
【关键词】 观察;兴趣;创新;自信
在三年的学习中,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和实施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学习绘画,提高学生的造型水平并不是凭空创造,而是要学生能将自然形体转变为艺术形体,这种本质和美感的表现就是素描造型艺术的主要特征─—形体的特征。而要表现这一特征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表现、整理与概括的能力。对学生的训练应有层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可操之过急,只有打好艺术造型的基础,才能实现培养学生较好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以及良好的审美能力与创新意识的育人目标。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方法
整体的观察事物,初学者最易犯的毛病是从局部入手,以致造成包括比例、结构、明暗、空间、透视等方面的错误。所以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学习方法,善于总结经验避免学生少走弯路。系统、科学地培养学生的素描认知力、观察方法,明确素描表现的具体法度。正确的观察方法,体现了一个画者的艺术修养,也是画好一张素描的首要前提,它甚至决定了一个从事造型艺术家的未来。正确的观察方法,首先要解决透视问题,用透视的眼光观察物体,掌握透视的变化规律,以及物体固有联结─—结构问题。在教学中更要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可摆较简洁、对象较少的静物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认知力,让学生在单纯中发现丰富的内在变化:如何构图,处理画面上的空间关系,把握画面的细节特征等;而后逐渐过渡到复杂的组合体、多角度地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加强画面的组织能力,对画面中体现美感的东西进行重点描绘,集中感受对象鲜明的特征,对无关紧要的细节加以舍弃,避免学生见啥画啥,重点不突出的弊病,让学生较顺利地走入美术的殿堂。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结构素描是以研究和表现形体的结构为宗旨,主要以线的形式来表现形体的穿插及构成关系,而明暗素描主要采用明暗法,依靠空间透视原理(近实远虚、近大远小)来表现形体在空间中的诸多因素,主要特征是以明暗调子来控制形体的结构关系、透视关系和空间关系,这两种素描没有本质的区别。素描规则告诉我们,没有不讲结构的造型艺术,也没有不注重结构的素描,结构是各种体系素描的命脉,点、线、面、质感、量感是素描的要素。我们从事的高中美术教育针对的是高等艺术教育的目标,一般遵循一套既定的程式。从内容上分有:静物→几何形体→石膏分面像→石膏人像→真人肖像的练习;从教学手段上分有写生、临摹和默写等方法上的训练,来锻炼学生手、眼、脑的协调性,从而形成一个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达到基本绘画技法与美学观念的统一。
三、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个性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对艺术的领悟,是独特地运用美学法则的表现,但个性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独创性的作品,对干初学者在学习素描时,临摹某某的作品,甚至像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摹写,可以说这是正常现象。但在其今后的学习发展过程中,不可一味地摹仿,要勇于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古人所说的“似我者死”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绘画作品中“不可无我”即在作画时不可无情。
高中美术生的教学是走“写实”的道路。三年里,在教师平常的示范教学中,学生或多或少地学习了教师的作画风格,这易造成全班学生的画一个样,这也许间接地扼杀了许多学生的艺术灵气。齐白石老人不是曾告诫自己的弟子:“学画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个中意味不言而喻。教师应更多地重视学生自我价值的表现,注意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思维方式,因材施教,在掌握基本的造型规律后,根据学生的喜好引导其自由发展,力争在班上形成百花齐放的艺术氛围。这样才能对学生在高中阶段乃至未来的发展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要注意的是学生的作画个性是不能强制产生的,是其内在成长起来的,是其自我的必然反映,我们在教学中应融会贯通,灵活教学,因材施放,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块肥沃的土壤中生长出不同的花木来,使艺术界更加绚丽多彩。
要始终强调独立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不可被动地刻画对象,人云亦云,同时在素描训练中寻求简练合情合理地表现见到的物体或人物,以达到形神兼备,丰富而又洗练,严谨而又生动。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应采取长期作业与短期作业齐头并进、各光源前提下作业相互结合;并且要在其间安排构图作业,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懂得画面的构成,培养其表现整个画面形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诚恳自信与理智分析。常言道:只有理解的事物我们才能更好地感受它。要想画出好的作品,必须进行理智分析,冷静思考。缺乏对形象本质——内部结构关系的理解,就很容易被这些表面现象所迷惑,陷入盲目照抄和拼凑表面现象的不良习惯,导致结构松散,体感不强,画面花乱。因此,进行认真、严谨、科学地理解与分析是非常重要的,要忠实于对形象的观察和感受,诚恳自信地表现形象特征。
五、培养学生善于反思的意识
绘画成功与否的关键主要取决于画面的最终效果,它是考官评卷判分的主要依据。此时,应该撇开其他各种因素,以画面为中心,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与处理。本阶段要认真研究比例是否准确,透视结构是否合理,动态是否生动,个性特征是否鲜明,是否符合立意要求,还要进行取舍、归纳、概括,哪部分应该加强,哪部分应该减弱,攫取主要的东西,舍弃次要的细节,使其不断生动、准确、完善。这一环节,对临战状态下的考前辅导与训练尤为重要。
总之,美术教学是一个立体的教学过程,中间很多内容和经验都要靠平时去积累去总结和反思,以上几点是我的一些浅见,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还需要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