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隐性分学法”在初中英语中的应用

【作者】 曹弟平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大通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根据兰州市教育整体规划,科中被定位为市属优质初中,停止高中招生。原高中教师成了名副其实的“新手”,对初中教学存在“人生路不熟”的情况。能否教好初中生,教师在进行初中英语教学的研究,磨袭淬砺,学生三年成绩的出类拔萃,得益于“隐性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中的应用。
  一、 “隐性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近年来,兰州市教育局多管齐下,实行划片分区,就近入学,零择校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教育不公的瓶颈,但是,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被编入同一个班级单位,给教学增添了另外一个难题——“大锅饭中的小灶问题”。在全面取消尖子班、重点班、快慢班之时,“随机分班制”造成班内学生个体差异之间矛盾很突出。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就是实行“隐性分层教学”。
  (一)尊重学生自尊心的需要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论人间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文中指出:“产生自尊心是理性,加强自尊心则是思考。”在写作教学中,对学生稍有偏颇,学生会杯弓蛇影。因此,教师必须在保证学生绝对隐私的情况下,以学生“最近发展区”为目标,根据学生智力、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等因素,分为“优秀、中等和学困”三个层次,把教学细化为基础、变式和综合三类,供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实行“隐性分层”,保护学生自尊。
  (二) 满足学生差异性的需要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学习一门语言时,学生表现出的能力差异很明显。英语写作课不做“大锅饭”,需“小灶”常态化;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写作目标和评价体系要因人而异。在课堂实现写作能力分层和个别化写作分层,满足学生差异性需要。
  (三)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需要
  学习动机,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假如学习是一辆汽车,那么学习动机就是发动机、方向盘。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把握不住方向盘,学习目标不明确。所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很有必要。老师借助家长群这个平台,将教学实况视频转发给家长,家长怡情逸兴,就会褒奖学生,家校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隐性分层”将会推波助澜。
  二、 “隐性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初中英语写作是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初始阶段,也是初、高中英语教学环节不可或缺的衔接。初中英语写作,同一课堂,倡导异曲同工。解决优秀生“吃不饱”,中等生“吃得撑”和学困生“吃不消”的现象,实行隐性分层教学至关重要。“隐性分层教学法”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相同时间内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显现出差异,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这种学生之间的差异,必然要求开展分层教学,但要避免厚此薄彼。教师备课要有梯度,重点备学生。因为学生参差不齐,教法要因人而异,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拉近师生距离。优等生的写作从严要求;中等生,以达到新课标要求的二、三级标准为目标;学困生,重在参与,精准指导,力争达到或接近新课标写作要求的一级标准为原则。
  (二) 推动个性化教育目标发展,提升写作课堂教学效果
  英语作为重要的基础教育学科,特别是写作教学,开展隐性分层教学模式,掌握学生的能力差异,并以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教学内容,细化目标,提高学生写作教学的参与度,提升英语写作课教学效果,有力支持初中英语写作课学生个性化目标的实现,为实现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科学发展奠定基础。毋庸置疑,传统的写作课惯例就是“四步”程序:给出写作任务,限定时间,收交批改,点评范文。动笔之时,优秀生崭露头角,中等生紧跟慢跑,学困生苦思冥想。“隐性分层教学法”应用于写作教学,就完全可以克服写作的划一性。
  (三) 实现写作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推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成了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隐性分层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法应用于课堂,并成为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能够在改革传统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让初中英语写作课更加科学、高效,对于践行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课标写作五级要求,“隐性分层”后,学困生完成一级要求,收获成就感;中等生完成二、三级要求,可丁可卯,体会成功感;四、五级要求相对较高,优等生应该易于破竹,体悟优越感。难点问题,老师指点迷津,画龙点睛。因此,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剑之任,在“隐性分层”中实现写作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方法和推进写作教学改革的天作之合。
  三、 “隐性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英语写作,是书面交流的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在实际教学中,要达到新课标所规定的写作要求,必须讲究策略问题。“隐性分层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较,其优势就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对写作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实行差异化教学活动,学生在愉悦地环境下训练,有的放矢。一般意义上的分层就是对隐性分层后的教学对象实行教学目标、施教、评价、辅导和作业等方面进行分层,而“隐性分层教学法”对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分层应该打破传统的分层,至少做到以下三点。第一,优秀生,玉尺量才,写作标准略高一筹。优秀生,基础知识扎实,词汇量丰富、选词灵活,适应各种体裁和题材的写作。第二,中等生,基础知识基本满足写作要求,基本能表达清楚写作要点,并能适度拓展。第三,学困生,降格以求,写作标准求同存异,但求无过。教师做个事后诸葛亮,慢慢抽钉拔楔语法错误,避免同一错误重蹈覆辙。写作效果会无心插柳柳成荫。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写作课,老师一直探索前进,改革步履维艰。优秀生妙笔生花,骄傲情绪在所难免;中等生因陋就寡,逐渐滑坡;学困生能力有限,马尘不及。“隐性分层教学法”应用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感,实现写作课无“闲人”的快乐课堂,彻底改变英语写作课老师单打独斗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