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如何激发乡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作者】 秦礼进
【机构】 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夹石镇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夸美纽斯说:“……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一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初中地理在初中阶段被极度边缘化,与高中内容衔接不好,影响着初中地理教学效果,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一直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地位。改变不了既定的事实,但可以改变教学的模式,通过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促进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地理学习中来。以下是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几个观点:
1、重思维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凝练核心素养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的学习需要综合性思维,这也是学地理必须拥有的核心素养之一,其余则是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意在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重视对地理问题的实践和探究,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意识,在新时代环境中变得越来越突出,也是地理学科学习的基础。
2、知兴趣,懂学生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广泛,例如游戏、歌曲、历史、诗文、旅游等,如果课堂教学能与学生兴趣相结合,让学生在兴趣中轻松学习地理知识,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精心设计课堂,重视学生参与,例如通过拼图游戏认识中国行政区划或世界政区、“角色扮演”让学生成为导游、“知识竞赛”让学生疯狂弥补自身不足等,既增强了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展示了学生身上的优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地理知识进行乐曲、诗词创作、地理知识竞赛、有奖问答、辩论、竞赛、游戏、观看微课视频等丰富课堂趣味性。
作为教师,应该多走进学生,放下身段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不断更新并调整课堂教学,寓教于乐,适应学生“胃口”,俘获他们的兴趣焦点。总之就是课堂越是多姿多彩,学生就越兴趣盎然。
3、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课堂教学追求的效果应该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堂优秀的地理课,应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主地完成任务,从中获取地理知识,增强学生对世界发展规律探知的地理思维,而不应该是以教师为中心、一言堂似的灌输式教学。在设计课堂时,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多发动学生参与地理课堂。例如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这一节时,书上的专业术语、教师的单一讲授,学生心底里是懵的,他们并没有理解,只是单纯的把老师讲的“记住”了而已。老师可以发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纸板自主制作各类地形,并在制作完后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制作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同时作出反思,并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这样就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示山峰、山谷、山脊等地形,将等高线地形图深深地刻入学生脑海中,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另外,在讲解“海陆变迁”这节内容时,“大陆漂移说“是非常晦涩难懂的,那么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大陆漂移实验,几块泡沫板、校内喷水池边的一次“研学”就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得以提升,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多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取答案并展示出来。在学习“日本多火山地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火山地震的产生与过程,加深学生对这两的自然灾害的认识,并有意识的去培养他们的防震减灾意识。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习方式之一,它倡导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将书本知识转换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教学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一直专注于书本知识的学习,而缺少真情实景的体验式学习,是学生对地理失去热情的原因之一。近些年随着研学旅行的兴起,相关地理研学旅行课程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已成为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学生到学校周边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或从地理位置、风土人情、饮食、建筑等方面分享旅游见闻和感受,远比一节讲述教学效果好很多。其次,可把讲台交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备课、授课,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同学们多进行一些必要的实践活动,多让学生上讲台发表自己的感想,多和学生进行课堂互动。
4、多夸奖少贬惩,评价机制多样
实践证明,没有学生是希望被老师贬低惩罚的。在课堂上,适当的表扬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学生情况不一样,不同评价方式取得效果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尊重学生群体,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殊性,选择不一样的评价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取得优秀的课堂教学效果。
5、与时代同步伐,融入现代技术
现代技术的发展,给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美丽的窗口。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成为学生追捧的对象,但它们也可以为教学提供很多有用的素材。视频、图片、VR等信息技术成为当下“互联网+”教学模式教育的主要辅助手段之一。作为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自己,利用一切资源,高效打造好我们的主战场。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各学科内在矛盾逐步显现教师对课堂教学过多地注重了知识、技能方面的传授,忽视了教师自身的情感投入。初中地理教师应不断地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把死课本变成“活”课堂,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注重学生学习的参与和启发,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1、重思维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凝练核心素养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的学习需要综合性思维,这也是学地理必须拥有的核心素养之一,其余则是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意在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重视对地理问题的实践和探究,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意识,在新时代环境中变得越来越突出,也是地理学科学习的基础。
2、知兴趣,懂学生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广泛,例如游戏、歌曲、历史、诗文、旅游等,如果课堂教学能与学生兴趣相结合,让学生在兴趣中轻松学习地理知识,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精心设计课堂,重视学生参与,例如通过拼图游戏认识中国行政区划或世界政区、“角色扮演”让学生成为导游、“知识竞赛”让学生疯狂弥补自身不足等,既增强了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展示了学生身上的优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地理知识进行乐曲、诗词创作、地理知识竞赛、有奖问答、辩论、竞赛、游戏、观看微课视频等丰富课堂趣味性。
作为教师,应该多走进学生,放下身段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不断更新并调整课堂教学,寓教于乐,适应学生“胃口”,俘获他们的兴趣焦点。总之就是课堂越是多姿多彩,学生就越兴趣盎然。
3、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课堂教学追求的效果应该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堂优秀的地理课,应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主地完成任务,从中获取地理知识,增强学生对世界发展规律探知的地理思维,而不应该是以教师为中心、一言堂似的灌输式教学。在设计课堂时,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多发动学生参与地理课堂。例如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这一节时,书上的专业术语、教师的单一讲授,学生心底里是懵的,他们并没有理解,只是单纯的把老师讲的“记住”了而已。老师可以发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纸板自主制作各类地形,并在制作完后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制作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同时作出反思,并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这样就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示山峰、山谷、山脊等地形,将等高线地形图深深地刻入学生脑海中,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另外,在讲解“海陆变迁”这节内容时,“大陆漂移说“是非常晦涩难懂的,那么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大陆漂移实验,几块泡沫板、校内喷水池边的一次“研学”就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得以提升,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多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取答案并展示出来。在学习“日本多火山地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火山地震的产生与过程,加深学生对这两的自然灾害的认识,并有意识的去培养他们的防震减灾意识。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习方式之一,它倡导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将书本知识转换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教学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一直专注于书本知识的学习,而缺少真情实景的体验式学习,是学生对地理失去热情的原因之一。近些年随着研学旅行的兴起,相关地理研学旅行课程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已成为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学生到学校周边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或从地理位置、风土人情、饮食、建筑等方面分享旅游见闻和感受,远比一节讲述教学效果好很多。其次,可把讲台交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备课、授课,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同学们多进行一些必要的实践活动,多让学生上讲台发表自己的感想,多和学生进行课堂互动。
4、多夸奖少贬惩,评价机制多样
实践证明,没有学生是希望被老师贬低惩罚的。在课堂上,适当的表扬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学生情况不一样,不同评价方式取得效果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尊重学生群体,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殊性,选择不一样的评价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取得优秀的课堂教学效果。
5、与时代同步伐,融入现代技术
现代技术的发展,给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美丽的窗口。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成为学生追捧的对象,但它们也可以为教学提供很多有用的素材。视频、图片、VR等信息技术成为当下“互联网+”教学模式教育的主要辅助手段之一。作为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自己,利用一切资源,高效打造好我们的主战场。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各学科内在矛盾逐步显现教师对课堂教学过多地注重了知识、技能方面的传授,忽视了教师自身的情感投入。初中地理教师应不断地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把死课本变成“活”课堂,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注重学生学习的参与和启发,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