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析初中记叙文写作策略

【作者】 范仲文

【机构】 四川省青川县茶坝九年制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记叙文是初中写作教学训练的主要文体之一,《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这样要求:“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事实是记叙文写作教学难以达到新课标的目标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直接与教师的讲解与训练有关。关于如何彰显记叙文的文体特征,如何有效地提升记叙文的写作水平,我做如下论述。
  一、强化学生写记叙文的动机
  强化写作动机,是写作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首要手段。初中生正处于心理逐渐成熟阶段,写作动机不够明确,我们在进行写作指导之前,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写作动机的教育。    
  第一,变革记叙文写作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教师要不断变革写作教学组织形式。写人和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更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的,所以我们指导时应该唤起学生对自己某种生活的回忆,激起相应的情感体验,使之产生渴望表达的欲望。具体来说,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活动来加以引导,如以“挫折”为话题的作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讲讲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或困惑,接着就学生提出的困难和困惑组织大家讨论,让大家畅所欲言,然后讨论如何解决这些困难,争取让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阐明自己的理由。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回忆、思维、想象等因素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让他们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自然能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第二,减少记叙文写作内容限制,营造宽松写作环境。传统的写作教学常常是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命题作文,这种方式无论从数量还是形式上对学生的写作内容都有所限制,这样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抑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如果在布置作文时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内在情感需求,针对学生的情感特点进行命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尝试减少对作文命题的限制,多采用半命题、话题作文形式,也可以事先在学生中征集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从中加以挑选,甚至让学生一起参与命题。让学生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才会让学生有话可写。
  二、凸显记叙文的文体特征
  首先,要充分体现记叙的“六要素”。完整的叙事是记叙文文体最明显的特征。这就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哪个人或哪些人发生了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缘于什么,经过了什么过程取得了什么结果。其次,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无论是写人、写事、写景等,既然要写成记叙文,就得有个故事情节。或一人一事,或一人多事,或多人多事等。最后,要巧妙体现出记叙文的顺序。写记叙文,就要在写作时充分体现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等)。这样,写出的文章的文体特征就比较明显了。
  三、建立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梯度
  要使记叙文写作教学真正成为帮助学生发展的重要阵地,就必须建立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梯度。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应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梯度训练。通读课程标准后,记叙文的文体目标有: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的顺序;记叙的人称;记叙文包括写人、记事、绘景、状物四种;写人记事记叙文可分为一人一事、一人多事或是多人一事;人物描写包括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外貌描写五种;记叙文的认知目标有:“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再结合教学经验,初步构想初中三年的记叙文写作教学梯度训练如下:
  七年级:能将记叙“六要素”记叙清楚;能围绕中心选材;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塑造人物形象;通过神态、心理的描写展现人物神韵;在写作中能使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描写景物时,能确定观察的立足点,抓住景物的特点;能用修辞手法写出景物特点;结构方面可以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力争做到首尾呼应;注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积累材料的习惯,多读多写。
  八年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一个人无形象;可综合使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写作时能根据中心来安排详略;能够调动人体的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力争做到动静相结合;写作时能使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学会通过描写环境,烘托主题或衬托人物心情的写作方法;学会在文章结尾点题,深化主旨;学会写提纲,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九年级:学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写作时能够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衔接过渡,巧妙无痕;综合运用多种修辞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让文章的形式与众不同(参考:小标题、并列结构);让叙述的事件既生动又深刻。
  参考文献:
  [1]陆丰.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若干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
  [2]王干.初中生写作技巧大全[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