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新思考
【作者】 杜红霞
【机构】 陕西省神木市第四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双减”政策的出台,对于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不违背素质教育理念的前提下,使得学生通过适当的作业巩固课程内容,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作出合理的设计,在确保其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相契合的同时,充分发挥作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将基于“双减”政策视角,探究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新策略。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向学生所布置的课后作业往往过于枯燥、机械,更加侧重于对课本内容的抄写和死记硬背。伴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要求教师减轻学生的作业量和作业时长,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思考和设计符合要求的语文课后作业,在减负增效的同时,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科目的兴趣。
一、减轻机械作业负担,设计趣味化作业
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语文教师所布置作业主要为背诵、默写和抄写课本内容,这种形式的作业虽然有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语文成绩,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作为一门具有很强综合性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观察和听说读写等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代教学需求。素质教育更提倡对学生减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和布置语文作业时,首先应该减轻学生的机械作业负担,丰富作业的形式和内容,注重提升作业的趣味性。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完一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古诗两首》这部分内容以后,可以向学生布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作业,要求学生依据自己对《小池》这首诗的理解进行绘画创作,通过绘画展现《小池》中所书写的景色,进而更好地感知作者杨万里所阐述的蜻蜓点水、荷花露头等初夏风光的魅力。同时,《小池》和《池上》作为同一单元的内容,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应该充分考虑两首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注重提升作业的多样性,通过具有趣味性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帮助学生实现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二、减轻硬性作业负担,设计层次性作业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与布置作业时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差异性,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向学生布置作业,对于后进生和优等生布置同样的作业,这样不仅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不利于发挥课后作业的巩固效果。因此,基于“双减”政策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该重点考虑减少硬性作业,向学生布置具有差异性和层次性的作业,使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与之相匹配的作业,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得不同学习水平的同学共同进步。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综合考虑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分别设计 A 、B、C三组作业,三组作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学生可以自行选择需要完成的作业,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相应的点评。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完《小池》这首古诗以后,可以设计如下三种类型的作业:其中 A组作业主要包括默写生字、抄写古诗等,B组作业主要为自己组织语言阐述古诗大意等,C组作业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化,主要侧重于创造、想象和理解,比如分析《小池》所描述的意境等。通过设计层次性作业,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减轻学生的硬性作业负担,在语文教学中贯穿差异性原则。
三、减轻孤立作业负担,设计综合性作业
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与布置语文作业时,应该注重减轻学生孤立作业的负担,通过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作业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以更加积极、更加轻松的态度处理语文作业。所谓孤立作业主要包含学生作业主体的孤立和语文学科的孤立等两层含义,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应该重视作业的综合性。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完一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端午粽》这一课时的内容以后,可以向学生布置“包粽子”的实践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参与到家庭包粽子的活动中去。通过布置这个实践作业,可以使得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感受课文中提到的诸如“美滋滋、又黏又甜、红红的枣、白白的糯米、青青的箬竹叶”等描述粽子的词语的美,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加语文词汇储备量,而且有助于加深学生与家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作业的主要功能。
综上所述,基于“双减”政策,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与布置作业时,应该注重减轻学生的机械作业、硬性作业和孤立作业负担,提升作业的综合性、层次性和趣味性,以正确的作业观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马瑾瑜,张海安. 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设计探讨[J]. 新课程,2021(24):3.
[2]徐颖. 减负增效作业创新——论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优化与创新[J]. 考试周刊,2021(4):43-44.
[3]包丽娟. 小学语文课堂增效减负策略的实践应用探索[J]. 学周刊,2020(35):67-68.
[4]周敏华. 小学语文课堂增效减负策略的实践应用探索[J]. 文渊(高中版),2020(8):321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向学生所布置的课后作业往往过于枯燥、机械,更加侧重于对课本内容的抄写和死记硬背。伴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要求教师减轻学生的作业量和作业时长,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思考和设计符合要求的语文课后作业,在减负增效的同时,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科目的兴趣。
一、减轻机械作业负担,设计趣味化作业
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语文教师所布置作业主要为背诵、默写和抄写课本内容,这种形式的作业虽然有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语文成绩,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作为一门具有很强综合性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观察和听说读写等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代教学需求。素质教育更提倡对学生减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和布置语文作业时,首先应该减轻学生的机械作业负担,丰富作业的形式和内容,注重提升作业的趣味性。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完一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古诗两首》这部分内容以后,可以向学生布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作业,要求学生依据自己对《小池》这首诗的理解进行绘画创作,通过绘画展现《小池》中所书写的景色,进而更好地感知作者杨万里所阐述的蜻蜓点水、荷花露头等初夏风光的魅力。同时,《小池》和《池上》作为同一单元的内容,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应该充分考虑两首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注重提升作业的多样性,通过具有趣味性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帮助学生实现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二、减轻硬性作业负担,设计层次性作业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与布置作业时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差异性,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向学生布置作业,对于后进生和优等生布置同样的作业,这样不仅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不利于发挥课后作业的巩固效果。因此,基于“双减”政策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该重点考虑减少硬性作业,向学生布置具有差异性和层次性的作业,使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与之相匹配的作业,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得不同学习水平的同学共同进步。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综合考虑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分别设计 A 、B、C三组作业,三组作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学生可以自行选择需要完成的作业,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相应的点评。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完《小池》这首古诗以后,可以设计如下三种类型的作业:其中 A组作业主要包括默写生字、抄写古诗等,B组作业主要为自己组织语言阐述古诗大意等,C组作业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化,主要侧重于创造、想象和理解,比如分析《小池》所描述的意境等。通过设计层次性作业,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减轻学生的硬性作业负担,在语文教学中贯穿差异性原则。
三、减轻孤立作业负担,设计综合性作业
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与布置语文作业时,应该注重减轻学生孤立作业的负担,通过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作业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以更加积极、更加轻松的态度处理语文作业。所谓孤立作业主要包含学生作业主体的孤立和语文学科的孤立等两层含义,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应该重视作业的综合性。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完一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端午粽》这一课时的内容以后,可以向学生布置“包粽子”的实践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参与到家庭包粽子的活动中去。通过布置这个实践作业,可以使得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感受课文中提到的诸如“美滋滋、又黏又甜、红红的枣、白白的糯米、青青的箬竹叶”等描述粽子的词语的美,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加语文词汇储备量,而且有助于加深学生与家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作业的主要功能。
综上所述,基于“双减”政策,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与布置作业时,应该注重减轻学生的机械作业、硬性作业和孤立作业负担,提升作业的综合性、层次性和趣味性,以正确的作业观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马瑾瑜,张海安. 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设计探讨[J]. 新课程,2021(24):3.
[2]徐颖. 减负增效作业创新——论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优化与创新[J]. 考试周刊,2021(4):43-44.
[3]包丽娟. 小学语文课堂增效减负策略的实践应用探索[J]. 学周刊,2020(35):67-68.
[4]周敏华. 小学语文课堂增效减负策略的实践应用探索[J]. 文渊(高中版),2020(8):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