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重要性及培养途径探析
【作者】 李茂祥
【机构】 四川省井研县马踏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地深入,我国的体育教学事业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体育教学的目标不仅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使学生意识到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及生命的重要意义,逐渐养成锻炼的好习惯,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本文阐述了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途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终生体育意识;培养
高校体育教学是终生体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同时也是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的重要衔接点。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还能使学生养成日常锻炼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意义
1.1 有利于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改革
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及要求。“素质教育”“健康教育”“终生体育”的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推动我国体育教学事业的改革,使我国的体育教学事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为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能够使学生形成锻炼的好习惯,通过体育锻炼,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水平。体育运动对调节人的身心健康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在体育运动中,学生放松心情,释放压力,使自己的身心得到缓解,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能够更好地投入到生活及学习中来。可见,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要注重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并积极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
1.3 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当今社会,互联网科技发展迅速,大学生个性鲜明、愿意接受新事物,是互联网的主要群体。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现象逐渐增多,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逐渐减少,这很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使学生养成锻炼的好习惯,逐渐减少上网的时间,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体育运动中,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可以进行沟通交流,提升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形成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丰富自己业余生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2、 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途径
2.1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前提。所以,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首先要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使学生对体育运动感兴趣。教师可以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项目中找到自己所感兴趣的项目,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尝试和练习,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上体育运动,并且能够自主地进行体育运动锻炼,在体育运动中找到乐趣,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水平,并逐渐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改变传统体育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与模式
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再适应当前体育教学的改革,因此,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紧跟时代步伐,用素质教育的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及内容。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师一学期只是教授一项运动项目,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继而失去对体育运动的热情。教师可以将多项体育运动项目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锻炼项目,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此外,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因材施教,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进而能够自主地进行体育运动,逐渐培养自己的终生体育意识,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推动我国体育教学事业的不断改革。
2.3 创建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
创建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对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要注重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的创建,并使学生在体育文化氛围中逐渐培养终生体育的意识。
高校可以进行早操活动,使学生养成日常锻炼的好习惯,也可以组织体育比赛,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还可以进行体育艺术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体育热情。此外,创建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高校还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高校要完善体育场馆、体育锻炼场地、体育运动设施等,使学生能够便利地进行体育锻炼,逐渐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4 发挥教师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
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也要发挥教师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教师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是学生体育学习的重要引导者。教师首先要养成终生体育的意识,并不断地实践着终生体育的理念,将“全民健身、终生体育”的观念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培养学生的体育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逐渐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改革;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因此高校要重视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并积极采取手段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高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改变传统体育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模式;创建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发挥教师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祥彦.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分析[J].新课程,2017(4):212.
[2] 张凤丽.高校体育课运动处方教学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探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4(2):115-117.
[3] 李恒山.浅析终身体育思想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12):36-38.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终生体育意识;培养
高校体育教学是终生体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同时也是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的重要衔接点。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还能使学生养成日常锻炼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意义
1.1 有利于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改革
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及要求。“素质教育”“健康教育”“终生体育”的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推动我国体育教学事业的改革,使我国的体育教学事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为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能够使学生形成锻炼的好习惯,通过体育锻炼,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水平。体育运动对调节人的身心健康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在体育运动中,学生放松心情,释放压力,使自己的身心得到缓解,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能够更好地投入到生活及学习中来。可见,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要注重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并积极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
1.3 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当今社会,互联网科技发展迅速,大学生个性鲜明、愿意接受新事物,是互联网的主要群体。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现象逐渐增多,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逐渐减少,这很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使学生养成锻炼的好习惯,逐渐减少上网的时间,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体育运动中,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可以进行沟通交流,提升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形成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丰富自己业余生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2、 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途径
2.1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前提。所以,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首先要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使学生对体育运动感兴趣。教师可以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项目中找到自己所感兴趣的项目,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尝试和练习,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上体育运动,并且能够自主地进行体育运动锻炼,在体育运动中找到乐趣,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水平,并逐渐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改变传统体育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与模式
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再适应当前体育教学的改革,因此,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紧跟时代步伐,用素质教育的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及内容。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师一学期只是教授一项运动项目,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继而失去对体育运动的热情。教师可以将多项体育运动项目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锻炼项目,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此外,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因材施教,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进而能够自主地进行体育运动,逐渐培养自己的终生体育意识,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推动我国体育教学事业的不断改革。
2.3 创建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
创建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对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要注重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的创建,并使学生在体育文化氛围中逐渐培养终生体育的意识。
高校可以进行早操活动,使学生养成日常锻炼的好习惯,也可以组织体育比赛,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还可以进行体育艺术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体育热情。此外,创建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高校还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高校要完善体育场馆、体育锻炼场地、体育运动设施等,使学生能够便利地进行体育锻炼,逐渐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4 发挥教师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
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也要发挥教师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教师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是学生体育学习的重要引导者。教师首先要养成终生体育的意识,并不断地实践着终生体育的理念,将“全民健身、终生体育”的观念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培养学生的体育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逐渐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改革;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因此高校要重视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并积极采取手段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高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改变传统体育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模式;创建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发挥教师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祥彦.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分析[J].新课程,2017(4):212.
[2] 张凤丽.高校体育课运动处方教学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探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4(2):115-117.
[3] 李恒山.浅析终身体育思想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1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