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历史微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罗长斌

【机构】 四川省苍溪县龙王镇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过于刻板,很多学生不仅没有体会到历史事件的内涵,而且对于每天反复记忆历史知识的学习方式感到厌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习惯于按照教材本身的顺序进行讲解,并未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导致学生课堂学习效率非常低下。历史是一门积淀性较强的学科,其中很多概念和理论是比较难理解的,学生只能一遍遍地死记硬背。再加上以往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测试成绩是唯一的评判标准,成绩的低下导致学生对学习历史逐渐失去了信心和兴趣。因此,微主题教学在初中历史阶段的实施十分必要。
  一、 微主题教学实践的依据和原则
  第一, 微主题教学实践的依据。首先,要结合历史课程的学科特点和目标,以本课程的标准为依据,结合中国当前的学习评价方式进行创新和改变。既不能完全脱离课本,也不能照搬现在的课本和教学模式。其次,要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因此要在充分了解本班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设计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最后,要符合教师本身的职业素养和发展。作为一名教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做到结合新时代的教育理论,自觉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第二,微主题教学实践的原则。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交流合作,在探讨中发现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从而拓展自身学习历史的思维和方法。教师要注意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索和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其次,要完善教学评价的方法。不能像以往那样简单地依靠成绩定论学生,而要通过更为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的内涵,以更为积极大胆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最后,要科学实施微主题教学设计。要注意制定科学的教学步骤,每一步骤的实施都要经过精心的准备,并且不断反思、修改,最终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微主题教学体系。
  二、 微主题教学实践的具体策略
  (一) 前期分析,研读教材,科学制定主题
  立德树人的真正含义是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历史告诉后人的道理,从而理解其中的内涵和精神,树立良好的品德,成为一个真正为国家做贡献、为人民服务的人。因此,实施微主题教学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是科学制定主题。教师不仅要分析每一单元的主题内容,而且要多方面研读相关的内容,在统筹综合内容之后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微主题的制定。微主题的关键是“微”,教师可以在一个主题下制定多个小主题,然后开展教学。
  (二) 围绕主题,设计教学,提升学习效率
  在科学制定微主题的基础上要设计科学的教学活动。教学步骤基本围绕“新课导入”“新课讲授”以及“教师总结”三部分进行。在导入阶段,关键是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被这节课的内容吸引,从而全身心投入课堂之中。在讲授阶段,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交流互动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总结阶段,教师可以就学生的表现或者发言进行总结,然后让学生进行消化、反思。
  (三) 精妙收尾,再次点题,分析实践结果
  在主题学习之后,教师要学会精妙的收尾方法,通过测试、访谈等方法考查学生,确保学生对这一主题中的精神有所领悟,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给学生再次点题。在之后的实践结果分析中从学习态度、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以及历史综合思维能力几方面进行分析,找出本次微主题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改正。在收尾阶段,教师要分析这种主题教学方法是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采取的主要是测试加访谈的方法。在这个主题全部教学结束之后可以进行一次简单的测试,然后与学生之前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不仅要分析具体的知识记忆情况,更重要的是分析学生对一些精神的领悟程度。之后在一周或者两周之后进行第二次测试,此时考查的重点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学生对具体的时间、人物的名字已经有所遗忘,但是事件发生的大概背景、经过和结果以及意义等应当还深深刻在脑海中。这些属于理解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注意两次出题的方法。但是不要单纯用测试成绩去评判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因为成绩的高低存在很多影响因素。另外,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学会用访谈的方法测验学生,比方说可以通过和学生聊天的方式让他们谈一谈对某个主题的看法,或者是自己的感悟,以及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等,在聊天中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样的测验方式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接下来就是对实践结果的分析,主要分为三点。第一点是对学习态度的分析,比方说这样的微主题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引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重视。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是存在感较低的一门学科,或者是不需要听讲和理解,只要能够背诵内容就可以了,这些看法显然是片面的。教师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第二点是对历史学科的理解。对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学习不仅仅是知道就行,而是要系统地学习,因为历史事件及其内涵能够对现代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第三是沟通、合作、动手、思考等各方面的能力。这一点需要教师展开日常的观察。
  综上所述,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实施微主题教学的关键在于把握“学生角度”,无论是主题的制定还是教学步骤的实施、评价,都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最终也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的乐趣,从而主动学习历史,不断提升历史学习能力,在初中阶段就积淀一定的历史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