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提速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改革研究
【作者】 萨仁高娃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上户镇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就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现状来看,很多幼儿园都存在“小学化”的倾向。这些幼儿园过早的将小学教学内容在幼儿教育中进行讲授,这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为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改革研究的相关事项,以期帮助幼儿园更好的开展教学课程。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教育改革
在幼儿园的日常授课中,不断的向幼儿渗透小学的学习内容,违背了幼儿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会影响幼儿未来对小学知识学习的兴趣。这种富有“小学化”的教学已普遍的存在幼儿教育中,要想让幼儿在幼儿园阶段更快乐的成长与学习,就要进行“去小学化”,帮助幼儿园的孩子们更健康的成长。
1.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起因
首先,随着学前教育的飞速发展,深深的影响了幼儿园的正常教学工作。很多幼儿园为了能吸引家长的目光,往往会打出教学内容与小学课程相衔接的口号,从而逐渐将小学低年级的课程知识引入到幼儿园的教学中,这便使得幼儿园的“小学化”授课倾向变得日益严重。
其次,当今很多家长抱着“望子成龙”的心态,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便会希望幼儿园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增加小学的知识教学。而幼儿园也乐于迎合家长的这种心态,进而不断的将幼儿的课程变得更具“小学化”。
2.提速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具体策略
2.1改善家长幼儿教育观念,提升幼儿培养合力
在时代的飞速发展下,人们的焦虑感愈来愈重,很多家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够领先,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但大量幼儿教育的研究数据表明,那些过早的接受小学课程的孩子往往在一二年级会有较为优异的表现,但当这些孩子步入三年级以后,这部分孩子的学习状况并不都是那么乐观,甚至有些孩子的学习成绩比没有提前学习小学课程的孩子还要差。这一情况的出现表明,在幼儿园便开始学习小学知识会大大影响孩子们对小学知识的新鲜感与学习兴趣,使其会因早已学会或学会从而养成不专心听讲等不良学习习惯。
基于这样的情况,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们应适时地向家长普及正确的育儿理念,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课程“小学化”的危害。如幼儿园可以邀请相关的教育专家进行教育讲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以此避免因家长的原因而导致的教育“小学化”。幼儿园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新兴信息传播手段,帮助家长更深入的了解幼儿阶段教育理念,进而更好的促成家长与幼儿教师的合作,使孩子们能够在健康有爱、自由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2.2合理进行幼儿课程设置,注重寓教于乐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而通过游戏等富有趣味性的形式进行教学能够提升幼儿的各项能力,为此如何做好课程设置,将课程变得更有趣味是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们需要考虑的。就当前存在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情况来看,很多教师不知在“去小学化”后该如何进行教学。其实,在幼儿正式进入小学学习前,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专注力、对学习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帮助幼儿建立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格。
幼儿园是幼儿一生中最为轻松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幼儿不需要接受大量的小学知识,只需要自由快乐的成长。因此,幼儿园的教师可以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游戏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使幼儿在玩乐中锻炼各项能力,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完成基本技能的学习。教师可以从幼儿的年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心理发展状况等多个角度出发,设置适合幼儿的游戏。如通过分童话书来帮助幼儿学会简单的运算,还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形容书的正确量词有哪些。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肢体游戏,如做指令的反向动作来提升幼儿的肢体灵活能力与言语反应能力。教师说举左手时,幼儿需要将右手举起。在游戏结束后,教师需要对表现良好的孩子进行奖励,对表现欠佳的孩子进行鼓励。
在这样合理设置课程的情况下,日常的教学内容被有针对性的渗透到游戏中,这样不仅能够寓教于乐,还能够增进师生间、幼儿间的情感,助力幼儿得到相应能力的提高,使其可以快乐的成长。
2.3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增强幼儿教育素养
幼儿园教师教育能力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孩子们接受怎样的教育,只有教师率先理解了“去小学化”这一概念,才能正确的完成幼儿园的教育改革工作。所以,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与教学能力,时刻拥护“去小学化”这一观念,改变既往“小学化”的教育模式。为了更有效的提升教师的这种能力,便需要不断学习与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师需有意识地参与幼儿教育相关知识的培训活动,不断深入理解新兴的教育理念,并将所学的理念应用到幼儿课程教学中去。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地与其他幼儿教育工作者进行探讨,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幼儿近期的学习与生活状态等。这可以有效的帮助教师完善自身教学体系,提升教学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在授课中不断提升教学技能,提升幼儿教育的素养与能力。虽然幼儿园的教师都是需要经过学习与考核才正式成为教师的,但在实际教学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增强诸如钢琴、绘画、唱歌等幼儿教育的必备技能。相关教师还可以建立教学监督小组,在小组中相互学习,积极交流近期的教学经验等,以便能够更快的提升教学能力与水平,助力“去小学化”在幼儿园的顺利进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们应了解“去小学化”的重要性,并不断将“去小学化”这一理念践行到实际教育工作中。同时,在“去小学化”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对幼儿各项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在当下及未来都能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郑迪. 提速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改革研究[J]. 家教世界,2021(03):8-9.
[2]元琰,席小莉. 新时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囚徒困境[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8):77-81.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教育改革
在幼儿园的日常授课中,不断的向幼儿渗透小学的学习内容,违背了幼儿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会影响幼儿未来对小学知识学习的兴趣。这种富有“小学化”的教学已普遍的存在幼儿教育中,要想让幼儿在幼儿园阶段更快乐的成长与学习,就要进行“去小学化”,帮助幼儿园的孩子们更健康的成长。
1.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起因
首先,随着学前教育的飞速发展,深深的影响了幼儿园的正常教学工作。很多幼儿园为了能吸引家长的目光,往往会打出教学内容与小学课程相衔接的口号,从而逐渐将小学低年级的课程知识引入到幼儿园的教学中,这便使得幼儿园的“小学化”授课倾向变得日益严重。
其次,当今很多家长抱着“望子成龙”的心态,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便会希望幼儿园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增加小学的知识教学。而幼儿园也乐于迎合家长的这种心态,进而不断的将幼儿的课程变得更具“小学化”。
2.提速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具体策略
2.1改善家长幼儿教育观念,提升幼儿培养合力
在时代的飞速发展下,人们的焦虑感愈来愈重,很多家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够领先,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但大量幼儿教育的研究数据表明,那些过早的接受小学课程的孩子往往在一二年级会有较为优异的表现,但当这些孩子步入三年级以后,这部分孩子的学习状况并不都是那么乐观,甚至有些孩子的学习成绩比没有提前学习小学课程的孩子还要差。这一情况的出现表明,在幼儿园便开始学习小学知识会大大影响孩子们对小学知识的新鲜感与学习兴趣,使其会因早已学会或学会从而养成不专心听讲等不良学习习惯。
基于这样的情况,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们应适时地向家长普及正确的育儿理念,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课程“小学化”的危害。如幼儿园可以邀请相关的教育专家进行教育讲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以此避免因家长的原因而导致的教育“小学化”。幼儿园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新兴信息传播手段,帮助家长更深入的了解幼儿阶段教育理念,进而更好的促成家长与幼儿教师的合作,使孩子们能够在健康有爱、自由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2.2合理进行幼儿课程设置,注重寓教于乐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而通过游戏等富有趣味性的形式进行教学能够提升幼儿的各项能力,为此如何做好课程设置,将课程变得更有趣味是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们需要考虑的。就当前存在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情况来看,很多教师不知在“去小学化”后该如何进行教学。其实,在幼儿正式进入小学学习前,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专注力、对学习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帮助幼儿建立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格。
幼儿园是幼儿一生中最为轻松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幼儿不需要接受大量的小学知识,只需要自由快乐的成长。因此,幼儿园的教师可以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游戏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使幼儿在玩乐中锻炼各项能力,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完成基本技能的学习。教师可以从幼儿的年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心理发展状况等多个角度出发,设置适合幼儿的游戏。如通过分童话书来帮助幼儿学会简单的运算,还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形容书的正确量词有哪些。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肢体游戏,如做指令的反向动作来提升幼儿的肢体灵活能力与言语反应能力。教师说举左手时,幼儿需要将右手举起。在游戏结束后,教师需要对表现良好的孩子进行奖励,对表现欠佳的孩子进行鼓励。
在这样合理设置课程的情况下,日常的教学内容被有针对性的渗透到游戏中,这样不仅能够寓教于乐,还能够增进师生间、幼儿间的情感,助力幼儿得到相应能力的提高,使其可以快乐的成长。
2.3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增强幼儿教育素养
幼儿园教师教育能力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孩子们接受怎样的教育,只有教师率先理解了“去小学化”这一概念,才能正确的完成幼儿园的教育改革工作。所以,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与教学能力,时刻拥护“去小学化”这一观念,改变既往“小学化”的教育模式。为了更有效的提升教师的这种能力,便需要不断学习与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师需有意识地参与幼儿教育相关知识的培训活动,不断深入理解新兴的教育理念,并将所学的理念应用到幼儿课程教学中去。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地与其他幼儿教育工作者进行探讨,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幼儿近期的学习与生活状态等。这可以有效的帮助教师完善自身教学体系,提升教学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在授课中不断提升教学技能,提升幼儿教育的素养与能力。虽然幼儿园的教师都是需要经过学习与考核才正式成为教师的,但在实际教学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增强诸如钢琴、绘画、唱歌等幼儿教育的必备技能。相关教师还可以建立教学监督小组,在小组中相互学习,积极交流近期的教学经验等,以便能够更快的提升教学能力与水平,助力“去小学化”在幼儿园的顺利进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们应了解“去小学化”的重要性,并不断将“去小学化”这一理念践行到实际教育工作中。同时,在“去小学化”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对幼儿各项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在当下及未来都能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郑迪. 提速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改革研究[J]. 家教世界,2021(03):8-9.
[2]元琰,席小莉. 新时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囚徒困境[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8):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