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双减”背景下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策略

【作者】 何茂婷 刘国荣

【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锦门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双减”政策,对小学教育尤其是小学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出发,把低段识字教学置于“双减”背景之下,对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究,提出识字教学要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要重视识字方法、引导学生独立识字,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随文识字,要延伸识字空间、在生活中认识积累生字,要及时复习、巩固学生识字成果,要开展阅读活动、在阅读中认识积累生字的策略,从而高效地提高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双减”;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策略

  “所谓识字,是指学生以读准字音为基础,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全面理解掌握汉字的音形义。”[1]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是指在小学 1~2 年级,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指导学生识记文字的活动,是使字音、字形、字义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根,最终使学生能独立认识、理解、运用汉字的过程。
  2021 年 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要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双减”这一政策背景之下,学校和教师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保证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是富有成效的。
  2011 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 “小学阶段学生的识字量为 3000 字, 其中要会写 2500 个汉字。”[2]而低年级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 1600 个左右,其中 800 个左右会写,识字量占到了小学认字总量的“53%”以上。可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段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双减”背景之下,低段语文课堂除了要抓牢“识字”这一重点目标之外,还应该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一、 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大部分低段的小学生的年龄在六到八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自我控制力较弱,在语文课堂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且容易被分散。识记生字对低段学生来说,显得相对枯燥,如果在识字教学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那么学生难以产生兴趣,课堂效率就不高,因而教师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并配合灵活的肢体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语言修养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3]。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声调要有起伏、肢体语言要丰富,与学生合理互动。其次,改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识字游戏。在运用多媒体时,可以加入如“摘苹果”“爬山”等之类的小游戏,还可以利用汉字的音、形、义将汉字编为儿歌、字谜,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就会主动、勤奋地学习汉字,想象力和记忆力也会得到锻炼,儿歌和字谜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可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识字教学中融入游戏,使枯燥的识字变成游戏,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巧妙识记要学习的生字,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更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 重视识字方法,引导学生独立识字
  作为教师,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交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交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在识字教学时,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识字方法,并运用这些识字方法去认识其他生字,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
  课标指出,学生可以通过拼音、字典等认识和积累汉字,因而教师在识字教学时,可以加入这样一些方法,引导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此类方法去认识和理解生字。加一加、换一换、形声字等也是学生比较喜欢运用的识字方法。在识字教学时,教师可以多提供一些自主识字的机会,让学生扮演“小老师”,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来认识这些生字的,并及时引导“小老师”总结自己的方法。还可以让同桌相互说,能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记住生字;在偏旁识记生字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同一偏旁的生字,或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哪里见过生字,引导学生注意联系生活认识生字的方法。
  三、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随文识字
  随文识字是公认的较好的识字法,它遵循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常使用的识字教学法。第一,引导学生随文正音。就是在学生初读课文的时候,相机抽出读错或读得不准的字音进行纠正,把容易读不准的音提出来,加以提示或反复读,例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在读准单个字音的基础上,再读准词语,然后把词语放进课文中读。第二,引导学生随文记字形。低年级识字量大,如果集中识记字形会增加难度,也不符合儿童的识字心理,不科学。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分散识字。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逐步渗透利用字的特点进行识记教学。第三,引导学生结合语言,随文解义。要让学生在读书中学习、在学习里识字、在识字后读书。要注意形象化,学生才会感到有趣,才会形象地体会到意思。更重要的是重视随文识字的基础上还要同样关注朗读训练,识字是为了读书,所以识字后的读书过程就是新字的再现过程,就是学生巩固新字的过程。第四,引导学生在编故事中识字。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富于想象,许多字他们都可以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识记。第五,引导学生抓住特点识写结合。学生当堂写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光说不写或过后再写,容易形成字形“消化不良”。在课堂上每学完一个生字,都可以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练习,把识记与书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写字方法的指导,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四、 延伸识字空间,在生活中认识积累生字
  生活是教师识字教学的补充和运用,对低段学生学习汉字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不拘泥于课堂教学形式,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生活中识字。笔者在引导学生认识《朱德的扁担》中的“朱”字时,就请的一位姓“朱”的学生来说如何识记“朱”字,这时候学生就意识到原来自己的姓氏就是生字“朱”,再顺势让学生总结出通过认识同学的姓名也是可以认识和积累生字的。部编版语文教材在语文园地中也设置了“展示台”这一内容,展示的内容包括了商店的招牌、食品的包装、书的封面等,涉及的范围主要是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学校生活,旨在引导学生要在生活认识和积累汉字。把生字的学习拓展到学生的生活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识字独立、自主性,促进学生自身识字能力的发展,立足“课堂”走向“生活”,扩大识字课的外延,助力识字教学的效率提高。
  五、 及时复习,巩固学生识字成果
  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方法识字,都是为了记住生字、运用生字。记住生字,就要遵守记忆规律和遗忘规律,进行识记——保持——再现。要提高记忆生字的效率,就要避免机械重复的记忆方式,记忆生字的方法和形式要多种多样。一是可以进行同桌和小组互相合作来记忆,同桌互相考一考、帮一帮;二是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及时记忆,例如“邮递员阿姨送信”、“钓鱼”等游戏;三是进行课堂练习,把生字放入不同的语境中,让学生巩固和掌握。在让学生复习和记忆生字时,笔者在班级设置了小组长职位,每学完一课,每一位学生都要在对应的组长那里去“过关”,即遮住拼音认读生字,如果有不熟练的生字,组长就会用笔在学生的书上把字圈出来,以便学生自我检查。生字的学习要伴随着多样的、科学的复习和检测,这样才能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症下药”地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六、 开展阅读等活动,在阅读中认识积累生字
  “双减”政策明确规定一、二年级学生不可布置书面作业。低段学生原来的书面作业时间则可以用来安排阅读等活动。识记生字是为了运用生字,学生可以通过在教材上学习的生字来帮助自己进行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又可以认识和积累一些教材之外的生字,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因而,教师要有大语文观,在班级中可以开展阅读、朗诵等活动,通过课外阅读巩固学生所学生字、提高学生的识字量,拓展识字教学的空间,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七、 总结
  “双减”背景之下,识字教学更要“求实”,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以“实”为追求,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大语文观,并将这种观念贯穿于识字教学的始终。在识字教学之前,要进行充分地备课和进行的设计,特别是识字方法的设计和情境的创设;在识字教学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况;在识字教学之后,还要组织学生进行科学的、多样的巩固复习,教师也要深入地反思教学行为,完善识字教学策略。在“双减”背景之下,低段阅读教学与识字教学的整合对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也具有重要意义,将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补充完善。
  参考文献:
  [1] 戴汝替.汉字教与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12.
  [4]郭乐静. 部编教材识字教学策略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02):53-55.
  [5]刘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的策略[J].学术研究,2013(2).
  [6]李晓芳.浅谈一年级识字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5(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