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美术水墨画教学策略
【作者】 唐诗涵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共兴镇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美术这门课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其中,水墨画属于小学中高段的美术教学内容,也是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墨画教学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水墨画文化的了解,而且能够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但在当下的小学水墨画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以让学生临摹作品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深入探究美术水墨画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一、水墨画的概述与小学中高段美术水墨画教学的意义
(一)水墨画的概述
水墨画属于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作画的工具通常包括笔墨纸砚,其创作讲究气韵。水墨画总体的基调是黑色和白色,画面具有自然性、象征性以及单纯性。
(二)小学中高段美术水墨画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水墨画属于中国画的一种,通过学习水墨画,学生可以增强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同时,水墨画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传统艺术的风貌与我国灿烂的历史文明。通过学习、欣赏水墨画,学生可以逐步提升对美的认知,发展审美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具备创造能力是当下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未来学生进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在小学中高年龄阶段开展水墨画教学,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国画的了解,使学生对美产生一定的感悟,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让学生在掌握水墨画创作技法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小学中高段美术水墨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理念落后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符合当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其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但部分教师受以往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对于学生的美术课程学习成果的重视度不高。加之水墨画教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美术功底,美术课堂时间较少,学生难以有充足的练习时间。这也导致一些教师不愿意在美术课堂中开展水墨画教学。因此,落后的教学理念会影响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水墨画教学方式单一
在开展水墨画教学时,教师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技能出发。然而,部分教师未基于水墨画与学生的特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仍然采用教师教、学生临摹的模式。最终,教师将学生临摹的效果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这种缺乏课堂互动的水墨画教学方式,难以较好地提升学生的技能与核心素养。
(三)美术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受以往教学思维的影响,部分美术教师在课堂中开展水墨画教学时以知识与技能的讲解为主,忽视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趣味性,未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导致部分学生被动地学习水墨画。在这种模式之下,一些学生对水墨画学习产生了不良情绪,这对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三、小学中高段美术水墨画教学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小学中高段美术水墨画教学对于学生的美术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利用一定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美术技能。该年龄段的学生往往更喜欢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事物,如果教师能够将相对枯燥的水墨画训练变成具有趣味性的教学与展示,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高,其对技能的掌握也能够得到深化。
(二)互动性原则
高效的美术水墨画课堂往往是具有较强的互动性的。在以往的小学中高段美术水墨画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占据主体地位。部分教师多注重传授学生绘画的技巧,却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这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难以发挥。因此,在优化小学中高段美术水墨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互动性原则,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优化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地思考、欣赏、创作水墨画。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
在水墨画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让学生欣赏水墨画、创作水墨画,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使学生了解水墨画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落实对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优化小学中高段美术水墨画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水墨画的学习兴趣
水墨画属于我国的传统艺术,其不仅展现了自然美,而且体现了古人的审美意识与人文精神。在引导学生学习水墨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水墨画的背景资料,创设相应的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水墨画的发展历程,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二)融入合作探讨模式,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在开展水墨画教学时,应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水墨画的特征,在课堂中引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启发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表达想法,增强学生学习水墨画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深入探讨作品,在此过程中提升欣赏能力,深入学习并掌握水墨画技巧。
(三)融入绘画游戏,增强学生训练的主动性
在水墨画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需要引导学生欣赏、了解水墨画,还需要让学生积极开展创作训练。创作的前提是掌握绘画的技巧,水墨画创作中会运用到各种工具,如笔、墨、宣纸等。学生对工具的使用技巧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其水墨画创作的质量。以往,部分教师在开展水墨画教学时,会让学生学习教师的绘画方式,临摹教师的作品,后期让学生自主训练水墨画技巧。然而,部分学生在自主训练技巧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较为枯燥,难以集中注意力,也难以提升训练的质量。因此,教师可以将游戏教学法融入绘画技巧训练,避免使训练变得枯燥,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把握水墨画创作训练的精髓。
总之,水墨画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对于学生的基本功要求较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特点,合理应用教学方法,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水墨画的基础上学习。同时,教师还要融入小组合作方式,提升学生对水墨画作品的欣赏能力。另外,教师在训练环节也可以融入游戏训练学生的绘画技巧,增强学生在训练环节的主动性,构建高效的水墨画课堂。
一、水墨画的概述与小学中高段美术水墨画教学的意义
(一)水墨画的概述
水墨画属于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作画的工具通常包括笔墨纸砚,其创作讲究气韵。水墨画总体的基调是黑色和白色,画面具有自然性、象征性以及单纯性。
(二)小学中高段美术水墨画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水墨画属于中国画的一种,通过学习水墨画,学生可以增强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同时,水墨画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传统艺术的风貌与我国灿烂的历史文明。通过学习、欣赏水墨画,学生可以逐步提升对美的认知,发展审美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具备创造能力是当下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未来学生进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在小学中高年龄阶段开展水墨画教学,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国画的了解,使学生对美产生一定的感悟,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让学生在掌握水墨画创作技法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小学中高段美术水墨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理念落后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符合当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其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但部分教师受以往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对于学生的美术课程学习成果的重视度不高。加之水墨画教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美术功底,美术课堂时间较少,学生难以有充足的练习时间。这也导致一些教师不愿意在美术课堂中开展水墨画教学。因此,落后的教学理念会影响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水墨画教学方式单一
在开展水墨画教学时,教师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技能出发。然而,部分教师未基于水墨画与学生的特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仍然采用教师教、学生临摹的模式。最终,教师将学生临摹的效果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这种缺乏课堂互动的水墨画教学方式,难以较好地提升学生的技能与核心素养。
(三)美术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受以往教学思维的影响,部分美术教师在课堂中开展水墨画教学时以知识与技能的讲解为主,忽视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趣味性,未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导致部分学生被动地学习水墨画。在这种模式之下,一些学生对水墨画学习产生了不良情绪,这对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三、小学中高段美术水墨画教学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小学中高段美术水墨画教学对于学生的美术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利用一定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美术技能。该年龄段的学生往往更喜欢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事物,如果教师能够将相对枯燥的水墨画训练变成具有趣味性的教学与展示,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高,其对技能的掌握也能够得到深化。
(二)互动性原则
高效的美术水墨画课堂往往是具有较强的互动性的。在以往的小学中高段美术水墨画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占据主体地位。部分教师多注重传授学生绘画的技巧,却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这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难以发挥。因此,在优化小学中高段美术水墨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互动性原则,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优化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地思考、欣赏、创作水墨画。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
在水墨画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让学生欣赏水墨画、创作水墨画,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使学生了解水墨画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落实对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优化小学中高段美术水墨画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水墨画的学习兴趣
水墨画属于我国的传统艺术,其不仅展现了自然美,而且体现了古人的审美意识与人文精神。在引导学生学习水墨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水墨画的背景资料,创设相应的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水墨画的发展历程,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二)融入合作探讨模式,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在开展水墨画教学时,应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水墨画的特征,在课堂中引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启发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表达想法,增强学生学习水墨画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深入探讨作品,在此过程中提升欣赏能力,深入学习并掌握水墨画技巧。
(三)融入绘画游戏,增强学生训练的主动性
在水墨画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需要引导学生欣赏、了解水墨画,还需要让学生积极开展创作训练。创作的前提是掌握绘画的技巧,水墨画创作中会运用到各种工具,如笔、墨、宣纸等。学生对工具的使用技巧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其水墨画创作的质量。以往,部分教师在开展水墨画教学时,会让学生学习教师的绘画方式,临摹教师的作品,后期让学生自主训练水墨画技巧。然而,部分学生在自主训练技巧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较为枯燥,难以集中注意力,也难以提升训练的质量。因此,教师可以将游戏教学法融入绘画技巧训练,避免使训练变得枯燥,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把握水墨画创作训练的精髓。
总之,水墨画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对于学生的基本功要求较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特点,合理应用教学方法,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水墨画的基础上学习。同时,教师还要融入小组合作方式,提升学生对水墨画作品的欣赏能力。另外,教师在训练环节也可以融入游戏训练学生的绘画技巧,增强学生在训练环节的主动性,构建高效的水墨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