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作者】 王 婷

【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锦门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质量的普遍提高,课堂教学方法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小学阶段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从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为广大教育者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实施的唯一主导,极大程度地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教学开展实施及教学反思阶段,即课前、课中、课后。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阶段,主要包括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内容规划及教学目标确定等;教学开展实施阶段,主要包括教师对课堂纪律的管控、教材内容的理解及教学的方法技巧等;教学反思阶段主要包括教师对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所以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能够把握好上述三个阶段,本文分别针对此三个阶段提出相应的策略。
  1、教学准备阶段
  备课作为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纲领,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习惯,但是优秀的备课必须遵守以下两个原则。第一,备课必须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既要充分发挥课件对教学开展的指导作用,也要留有一定的教师自由发挥的余地。第二,对于备课的内容,既要有对本课时的内容的完整呈现,也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课外知识点,以及对下一课时的引导铺垫,同时还要顾及不同的学生层次对课程内容的接受程度,使教师课堂教学信息有效输出最大化。
  在教学准备阶段,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如下措施。第一,教师要从学什么、怎么学、为何学几个问题着手,充分体现以学定教、问题导学的正确教学思想。第二,要注重对平时知识规律的总结,重视对学生课堂学习思路的引导点拨。第三,方向与重点务必明确,避免教学的盲目性与片面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第四,合理布置预习作业,这是学生良好接受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也能通过学生的预习作业,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以及课程的重难点,把握学生的薄弱点,使课堂教学最快进入最佳状态。第五,教案应该以学习目标为纲领,以教材基础为基点,使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及道理。
  2、教学实施阶段
  许多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就算是比较优秀的学生,也基本上很难维持一整节课的注意力集中,当一个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无论教师如何高效合理的备课,也是无米之炊,这也是导致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听讲兴趣,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在教学实施阶段,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如下措施。第一,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学的本质上就是一种交流、对话,教师与学生都是这一活动的主体,教师不应该凌驾于学生之上,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同时感到压力,无法放飞自我的思维,而是要营造平等愉快的教学氛围,接纳欢乐是孩子的共性,让学生在轻松欢乐的气氛下学习,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二,制造有价值的问题。既然教学的本质是交流,那就不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输出,必须还要有适量程度的学生的表达,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掌控者,什么时候提问,怎么样提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可利用一些教具、图片、周围的可视物等来提问,让学生感到自身与知识以及周边环境的紧密联系;适量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踊跃参与到课堂中;除此,还可设计一些对比性的问题等。第三,科学的教学评价。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能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评价应从个体出发,因人而异,体现开发性思维与个体差异,不能以固定的评价标准来评价所有的学生,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求也应有区别,最大程度地起到鼓励每一个学生的作用。
  3、教学反思阶段
  教学反思是教师的重要日常工,是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而往往这一环节被许多教师忽略。教学反思是教师课后对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各方面的总结反思,可以优化下一次的课堂教学、保障未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反思阶段,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如下措施。第一,提升自身教学反思素养。教师除了应具备扎实的教学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备心理学、行为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有助于教师教学反思工作,系统全面地分析研究上一课堂教学的优劣,并提出科学的改进方案。第二,形成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教师应通过自我审视,形成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并将自己的反思内容形成系统的记录,避免遗忘而消解了教学反思的价值。真正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是有积累有记录的反思。第三,跟踪检测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之后,课后复习环节尤为重要,教师应定期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科学的记忆曲线置顶制定合理时间间距的小测试,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实时动态地监控了学生的学习状态。第四,加强同事之间的交流。教师除了对自己进行教学反思以外,还应打开自身的视野,多与优秀的同事沟通交流,分享自身的反思成果的同时了解其他教师的优秀方法,集众家之所长,借鉴实践在自己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避免出现在其他教师课堂教学中已经出现的问题。
  4、结束语
  本文从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三个方面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策略,旨在为广大教育者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方法借鉴,为相应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不管未来教学模式怎样发展,只要课堂教学存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问题就永远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在这一方面还有很多领域,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董斐.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3):184-186.
  [2]于漪.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9,29(06):31-35. 
  [3]王朝云.课前准备是语文高效课堂的驱动力[J].中国教育学刊,2020(06):104-105.
  [4]周慧,王雅斌.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2(S2):150-152.
  [5]孙慧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3):160.
  [6]林崇德,胡卫平.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29-36.
  [7]薛彩霞.用好课堂提问 发展学生思维——基于思维提升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研究[J].语文建设,2021(18):13-16.
  [8]周璐璐.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性教学评价建构路径[J].教育观察,2021,10(39):39-41.
  [9]王增鹏.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及其策略探讨[J].文学教育,2020(1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