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以“陶”引路,营造生活化语文课堂
【作者】 刘国民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火花第三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现阶段,接受小学教育的主要是“10后”一代。与其他群体相比,这代人更加个性化,其精神也更加独立。他们在学习中更喜欢接受平等的教学态度和具有创新色彩的教学模式。本文以陶行知生活化教学理论为基础,探讨通过营造生活化语文课堂,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具体途径。
一、 从文本到生活,从生活中学语文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来自生活本身,这意味着从生活化的角度学习语文才是开启语文学习之旅的正确方式。课文内容是有限的,而生活却丰富多彩,有着无限的可能。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他将教育的范畴延伸到生活之中,使得有限的教学拥有了无限的外延。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主动消除学生对学习的恐惧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现生活的影子,从而增添语文教学的温度。
二、 发掘学生潜力,培养创新能力
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说:“创造随处可见,每个人都是创造的主体。”他的意思是,创造力是上天赋予每一个人的礼物。尤其对于充满奇思妙想的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但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小学生渐渐失去了童真童趣,变得不再充满创造力呢?或许,就是从教师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以后,学生的想象力被教师“画地为牢”,再难有任何突破。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之外,还要利用教学契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此,教师应在课堂中积极发掘学生的潜能,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步发展。
三、 解放学生双手,鼓励实践探索
陶行知先生认为,“我国旧社会对小孩子束缚过甚,总是要求他们不许动手,凡是动手皆打手心,因此在无形中压抑了孩童的创造力”。正因如此,陶行知先生一直都在提倡“保育员应给予孩童充分实践的机会”。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解放学生的双手,鼓励其勇于实践探索。例如,在教学《海的女儿》这篇童话时,笔者在识字环节、阅读环节以及课上互动三个环节分别设计了“解放儿童双手”的活动。在识字环节,因为学生对本课中出现的“睫、帜、港、宴”等字掌握得不够熟练,于是笔者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笔顺写这些汉字,并对课文进行批注,同时画出自己不理解或感到困惑的词句。在阅读教学环节,笔者让学生阅读原文,并用彩笔画出原文中描写的场景。绘画的过程既活跃了课堂氛围,也让学生对童话的印象更加深刻。在课上互动环节,笔者并没有采取常规的问答设计,而是允许学生自由组合,将课文改编成一个课本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确定课本剧中的人物,并做好角色安排。接下来,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情节与台词安排,有的学生认为,应当在小美人鱼独处的时候,增加一些符合上下文情境的内心独白,这样可丰富课本剧的内涵层次。而有的学生认为,还应该增加小美人鱼姐姐们的“戏份”,比如,小美人鱼的姐姐们知道了她和巫婆做出的约定,因为担心妹妹,所以代替她和巫婆进行交易,用美丽的头发换取了一把锋利的剪刀。学生创编了很多符合情境的对话,而这也进一步丰富了《海的女儿》这个故事。在完成剧本创编以后,学生可以进行适当的彩排,并在课堂生动演绎。这三个教学活动,既解放了学生的双手,还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四、 从师生到朋友,重塑师生关系
陶行知先生提倡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在他看来,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而真正的教育应当发自内心,是所谓的“捧着一颗心来”。如果教师不够尊重学生,甚至做不到关爱学生,又如何能实现心灵层面的教育呢?所以,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不能只关心课堂教学问题,更要关注师生关系的构建问题。教师对师生关系如何定位,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鉴于此,教师应将传统的师生关系转化为朋友关系,让学生亲近教师、信任教师,而发自内心的教育也会在无形中实现。例如,在教学《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时,笔者以轻松的语气和学生互动:“同学们,老师将给你们展示一些我自己在故宫拍的照片,你们想看吗?”这些话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都想知道老师到底带了什么样的照片。接下来,笔者用自己拍摄的照片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故宫的各个角落,比如有一张照片是从景山公园的角度拍摄的,拍下了故宫的俯瞰图。除此以外,笔者还从正面的角度拍摄了故宫广场,从侧面拍摄了故宫的雕栏画栋,同时还拍摄了故宫三大殿、九龙壁、御花园、甬道等地方的风景。当教师通过PPT展示这一张张生动形象的照片时,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在课堂上。如果说文字描述让学生难以产生共鸣,当他们看到这些照片时,对故宫却产生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憧憬和向往之情。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如:通过照片材料,你对故宫形成了哪些认识?如果你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又该重点参考哪些材料呢?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里,师生关系变得愈加和谐,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在不断提升。
五、 利用“小先生制”,锻炼学习能力
陶行知在推广教育的过程中,曾经提出“小先生制”教学模式。所谓“小先生制”,其核心思想就是“让小孩教小孩”。因为大多数学生对教师心生敬畏,而且有的教师也会刻意放大自己严厉的一面,从而导致课堂教学变得愈发沉闷。但是有了“小先生制”,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所得教其他的同学,知识会以流通状态出现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切实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入“小先生制”,就是给学生一方施展的平台,鼓励其勇于担任班级的“小老师”,从而充分锻炼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尽管时代在不断地朝前发展,但陶行知教育思想却历久弥坚,愈发显示出其卓越、先进、创新的一面。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为基础,深入分析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引导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以期优化语文课堂,让学生乐在其中。
一、 从文本到生活,从生活中学语文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来自生活本身,这意味着从生活化的角度学习语文才是开启语文学习之旅的正确方式。课文内容是有限的,而生活却丰富多彩,有着无限的可能。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他将教育的范畴延伸到生活之中,使得有限的教学拥有了无限的外延。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主动消除学生对学习的恐惧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现生活的影子,从而增添语文教学的温度。
二、 发掘学生潜力,培养创新能力
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说:“创造随处可见,每个人都是创造的主体。”他的意思是,创造力是上天赋予每一个人的礼物。尤其对于充满奇思妙想的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但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小学生渐渐失去了童真童趣,变得不再充满创造力呢?或许,就是从教师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以后,学生的想象力被教师“画地为牢”,再难有任何突破。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之外,还要利用教学契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此,教师应在课堂中积极发掘学生的潜能,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步发展。
三、 解放学生双手,鼓励实践探索
陶行知先生认为,“我国旧社会对小孩子束缚过甚,总是要求他们不许动手,凡是动手皆打手心,因此在无形中压抑了孩童的创造力”。正因如此,陶行知先生一直都在提倡“保育员应给予孩童充分实践的机会”。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解放学生的双手,鼓励其勇于实践探索。例如,在教学《海的女儿》这篇童话时,笔者在识字环节、阅读环节以及课上互动三个环节分别设计了“解放儿童双手”的活动。在识字环节,因为学生对本课中出现的“睫、帜、港、宴”等字掌握得不够熟练,于是笔者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笔顺写这些汉字,并对课文进行批注,同时画出自己不理解或感到困惑的词句。在阅读教学环节,笔者让学生阅读原文,并用彩笔画出原文中描写的场景。绘画的过程既活跃了课堂氛围,也让学生对童话的印象更加深刻。在课上互动环节,笔者并没有采取常规的问答设计,而是允许学生自由组合,将课文改编成一个课本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确定课本剧中的人物,并做好角色安排。接下来,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情节与台词安排,有的学生认为,应当在小美人鱼独处的时候,增加一些符合上下文情境的内心独白,这样可丰富课本剧的内涵层次。而有的学生认为,还应该增加小美人鱼姐姐们的“戏份”,比如,小美人鱼的姐姐们知道了她和巫婆做出的约定,因为担心妹妹,所以代替她和巫婆进行交易,用美丽的头发换取了一把锋利的剪刀。学生创编了很多符合情境的对话,而这也进一步丰富了《海的女儿》这个故事。在完成剧本创编以后,学生可以进行适当的彩排,并在课堂生动演绎。这三个教学活动,既解放了学生的双手,还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四、 从师生到朋友,重塑师生关系
陶行知先生提倡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在他看来,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而真正的教育应当发自内心,是所谓的“捧着一颗心来”。如果教师不够尊重学生,甚至做不到关爱学生,又如何能实现心灵层面的教育呢?所以,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不能只关心课堂教学问题,更要关注师生关系的构建问题。教师对师生关系如何定位,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鉴于此,教师应将传统的师生关系转化为朋友关系,让学生亲近教师、信任教师,而发自内心的教育也会在无形中实现。例如,在教学《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时,笔者以轻松的语气和学生互动:“同学们,老师将给你们展示一些我自己在故宫拍的照片,你们想看吗?”这些话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都想知道老师到底带了什么样的照片。接下来,笔者用自己拍摄的照片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故宫的各个角落,比如有一张照片是从景山公园的角度拍摄的,拍下了故宫的俯瞰图。除此以外,笔者还从正面的角度拍摄了故宫广场,从侧面拍摄了故宫的雕栏画栋,同时还拍摄了故宫三大殿、九龙壁、御花园、甬道等地方的风景。当教师通过PPT展示这一张张生动形象的照片时,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在课堂上。如果说文字描述让学生难以产生共鸣,当他们看到这些照片时,对故宫却产生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憧憬和向往之情。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如:通过照片材料,你对故宫形成了哪些认识?如果你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又该重点参考哪些材料呢?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里,师生关系变得愈加和谐,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在不断提升。
五、 利用“小先生制”,锻炼学习能力
陶行知在推广教育的过程中,曾经提出“小先生制”教学模式。所谓“小先生制”,其核心思想就是“让小孩教小孩”。因为大多数学生对教师心生敬畏,而且有的教师也会刻意放大自己严厉的一面,从而导致课堂教学变得愈发沉闷。但是有了“小先生制”,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所得教其他的同学,知识会以流通状态出现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切实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入“小先生制”,就是给学生一方施展的平台,鼓励其勇于担任班级的“小老师”,从而充分锻炼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尽管时代在不断地朝前发展,但陶行知教育思想却历久弥坚,愈发显示出其卓越、先进、创新的一面。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为基础,深入分析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引导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以期优化语文课堂,让学生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