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作者】 刘宗强

【机构】 贵州省仁怀市第十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有教育理论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主要指出目前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以及有待改善的部分。众所周知,教育是为学生未来成长道路奠定基础的手段,旨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使学生通过实践能力解决困难及问题。本文基于陶行知思想,对初中生物教学进行优化,以期提升生物教学效率及质量。
  【关键词】 初中生物;陶行知思想;教学优化

  陶行知思想为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教学具有重要启示作用,本文试图探索其在陶行知思想在初中生物教育理论的实践及优化,给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对相关学者有所帮助。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
  初中生物趣味性与实用性很强,在生物教学中由于初中学习紧张教师会采用快节奏的讲课方式进行,忽略学生学习的把情况,影响生物教学的质量,在初中生物教学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 依旧采用传统生物教学方法,没有尊重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新时期我们贯彻新理念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具体的生物教学中,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生物教学方法,在生物教学中依旧以讲授法为主,教师没有尊重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新课标要求教学必须尊重学生主体,引导学生的探究合作,以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现今的生物教学并没有贯彻新课标教学理念,忽视学生发展的要求,势必会造成学生在生物学习上的问题。
  (二) 生物教学内容层次不清,不利于学生把握教学的重点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没有深入研究生物教材,由于生物知识抽象概念较多,而且需要学生进行的实验操作也很多,教师在没有深入研究教材的情况下盲目进行生物教学,导致生物教学层次不清,没有突出重点,影响学生生物学习的质量;同时由于教师教学层次不清,学生在生物学习中难以建构起生物学习框架,学习效率较低。
  (三) 教师生物教学教学方法处理有待提高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忙于追赶教学的进度,掌握整个教学的节奏,但这是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承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缺乏教学的科学性。教师教学方法十分的单一,大部分以讲授法为主,在期间穿插一些无效的课堂讨论,生物问题的课堂提问也有待提高,出现了较多的无效提问,占用课堂较多的时间,生物教学效率极大降低,学生也在这种快节奏、低效率的课堂中丧失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不愿在生物学习上花费精力,造成生物教学停滞不前,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的提高都受到阻碍。
  二、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一)坚持“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教学做合一”,他认为良好的教育必须教学做合一。
  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会“教”,坚持教师指导原则。通过启发式教学,教师在启发学生是要做到“精”,对于学生的疑惑教师要一针见血,点出主要的问题,但不要将结论给学生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样学生学习才能够层层深入,由浅及深,不断强化巩固知识。通过启发式教学,教师还要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这样我们的启发式教学才是真实有效的,实现了教育的目标。在初中生物就进行启发式教学要坚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原则,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学生生物自学能力大大提高,能够通过学习不断思考,理解生物知识中的重难点,在这个过行程中教师要做到启发恰当,时机准确。在学生似懂非懂,对于知识想要表达却无法表达,想要得到答案,却又得不到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指导,这样学生才能够快速的理解知识,恍然大悟,牢固的掌握住生物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思考环境,可以通过巧妙的提问、设疑,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防止出现问题难度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使启发式教学效果更好,除了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设疑,教师还要给予学生自由、充足的思考时间,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基石和主线。他主张将学科教育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做到理论结合实际,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是一门育人的艺术,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将教学与生活相联系,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所学知识能够灵活的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进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生物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现实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初中生物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创新性的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走进生物这门学科。
  其一,生活化融入具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生物知识的存在。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生活中获取海量的学习资源,为我所用。生活创造了优质的教学情境,在这个情景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结合实际情况,生物充满生活的味道,使得生物课堂注入了新的血液和精气,更加活跃与有生命力,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探索能力的提高,随之我们的教学质量也不断提升。
  其二,坚持实践第一原则,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初中生物的内容较为繁多松散,有一些知识点较为难懂,学生学习起来不易掌握且困难。针对难懂易考的知识点,教师要结合具体生活,让学生在具体生活中掌握知识,是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与具体,学生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印象也会更为深刻。另一方面,对于重难点知识的学习,联系实际情况,可以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灵活有趣,课堂氛围更加浓厚,学生的大脑也会很活跃,对于知识的掌握会更加容易。
  总而言之,生物的知识是对丰富的现实生活经验总结。因此,对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来说,生活既是我们教育教学的开始,也是终极目的地。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有必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教学内容。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可以感知生物知识对现实生活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生物学习,有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沈小青. 基于陶行知思想的生物教学方法优化的探索[J]. 成才之路, 2013(29):76-77.
  [2] 林兴宝.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苏州大学, 2014.
  [3] 周永.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5(7).
  [4] 梁峰.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在生物学教学法的实践[J]. 生物学杂志, 2002, 18(4):53-53.
  [5] 李琦. 基于“教学做合一”思想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新课程导学, 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