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体育情景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作者】 邱德林
【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锦门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小学体育课堂上,情景教学具有“生动、直观、有趣、易解”的特点。在情景呈现、情景模仿、情景探究、情景引导作用下,学生的参与热情得以充分激发,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体育技能原理,让体育活动充满创新的乐趣和创意价值。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小学体育教学实际,探索体育课堂情景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路径,旨在打造意趣融合的体育课堂,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有序发展。
【关键词】 小学体育;情景教学;建构实践
体育情景课堂突出了学生这个教学主体,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被枯燥、机械的训练所困扰,生动有趣的情景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并且从中感受体育活动的魅力。在情景教学过程中,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提高观察、模仿、实践能力,尤其是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模拟突破体育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我们可以创设情境课堂,让课堂充满惊喜与活力,发掘学生的运动潜能,达到更理想的教学状态。
一、以游戏情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在教学时,经常看到有些学生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即使能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也是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勉强坚持或应付,这势必会造成体育教学效果不理想。而利用情景课堂,则能改变学生被动参与、被动学习的弊端,让学生在运动中释放压力,感受其中的乐趣和活力,从而主动投入到体育活动中。
例如,在投掷练习中,学生需要掌握投掷技巧,将轻物掷远。很多学生练习十几分钟后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再加上体力消耗较大也会让学生感到无趣没劲。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设计“飞纸飞机”游戏情景,学生自己折纸飞机,然后通过“试飞”环节感受原地投掷的发力、力度控制等要领。待学生掌握这些要领后,就可以把学生分为六人组,每组围成一圈,学生轮流投掷纸飞机,这时候,纸飞机需要“飞”向特定的同学,这位同学接着就要确定下一个目标,接力“飞”下去。在投掷过程中,学生会一起讨论怎样才能投掷准确、发力适当,怎样做到发力协调,怎样才能更好地控制投掷路线。这样的情景课堂,不但能激发学生活动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协作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活动的无穷乐趣。
二、以模仿情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教师要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创设模仿情景。通过模仿情景,建立起示范、模仿、自主运动的桥梁纽带,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动作要领,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我们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丰富体育教学形式,让情景课堂更具应用价值。
譬如,在恶劣天气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室内课形式,让学生在室内进行练习。如在跳跃、平衡等肢体协调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模仿情境,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动画片中包含了学生要掌握的运动技巧:
小同学们去春游,走啊走,大踏步地走;一拐弯,看到一座独木桥,同学们要踮起脚来走,快点伸出手臂保持平衡吧;刚过完桥,前面又有一道小水沟,我们一起跳过去,注意保护膝盖和脚踝;田野里真美,小鸭子一摇一摆地走过来,小麻雀在树枝上蹦蹦跳跳……
看动画片的过程就是学生完成不同动作要领的过程,踏步走、平稳拐弯、踮脚走、跳跃、鸭子步、碎步跳跃,学生一边模仿动画中的动作,一边思考怎样把这些动作做好,从模仿到原创,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以故事情景化解课堂训练难点
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尤其是对一些抽象的事物和概念。所以,在做一些体育动作时,学生完成得不够标准,但是却又不知道如何去改正,每到这个时候,老师教得“心累”,学生学得“身累”,而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这时候,教师可以换一个思路,通过故事情景来帮助学生领会动作要领,从而获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练习“蹲起发力”时,很多学生不会蓄力发力,尤其是在下蹲的时候臀部翘起,膝盖前突,这样腰部很少发力,力量全部集中在膝盖和上臂,很容易造成膝盖受伤和肌肉撕伤。教师纠正动作时,学生虽然也会认真听讲,但是几乎领会不了什么叫做“下沉用力”。这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故事情景做引导:
同学们都看过《熊出没》吧,大家注意到了吗,光头强在搬木头的时候经常有一个动作,那就是双腿弯曲,手臂发力,看就是这样——教师示范光头强搬木头的动作:“同学们可以试一试,感受一下手臂向上抬,双膝用力下扎的力,这和光头强的用力方式是一样的。”
这样的故事情景,会立刻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纷纷尝试“蹲起发力”,有学生说:“我发现这样手臂最容易用力,因为腰在给我输送力量。”“是啊,这样蹲下去站得更稳,膝盖也不紧绷。”“原来这就是蹲起发力啊……”学生们兴奋起来,这个比较有难度的蹲起发力动作也在轻松的故事情景中完成了。由此可见,通过故事情景化解体育课堂的重难点内容效果理想。
四、以竞赛情景发掘学生运动潜能
体育活动带有浓厚的竞技色彩,尤其对小学生来说,他们都有强烈的展示欲和好胜心,在体育活动中总想一分高下。针对学生的这些心理,教师可以创设竞赛情景,通过模拟竞赛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活动规则,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保持昂扬斗志,改变以往被动活动的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促进学生体能素质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快速跑”教学中,需要强化学生的速度和运动稳定性,为了避免学生在活动中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可以设计模拟竞赛情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人数相同且站成一个纵队,在同一起跑线上。教师发令后,第一个学生持棒先跑,绕过标志物后原路返回,把接力棒交给下一位同学。以此类推,最先完成接力任务的一组获胜。这样的形式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奔跑速度,同时还能强化奔跑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相互协作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从而起到“以赛代练”的作用。这样的形式很受学生欢迎,在体育教学中有很高的可行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情景教学中,我们要从实际学情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行为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教学情景,改变以往模式化、教条化的教学弊端,让学生在不同情景中深入探究,更快地融入到体育运动氛围中,以此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领学生掌握运动技巧,这对于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尤其重要,在情景课堂中提升体育教育的内涵,让学生在“情景体育”中获得更美好的活动体验,有效地促进核心素养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碰娇.情景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运用探索[J].考试周刊,2020(49):104-105.
[2]袁马清.情景教学法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应用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9):160-161.
[3]王艳君.情景教学法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应用[J].学周刊,2019(06):136-137.
【关键词】 小学体育;情景教学;建构实践
体育情景课堂突出了学生这个教学主体,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被枯燥、机械的训练所困扰,生动有趣的情景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并且从中感受体育活动的魅力。在情景教学过程中,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提高观察、模仿、实践能力,尤其是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模拟突破体育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我们可以创设情境课堂,让课堂充满惊喜与活力,发掘学生的运动潜能,达到更理想的教学状态。
一、以游戏情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在教学时,经常看到有些学生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即使能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也是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勉强坚持或应付,这势必会造成体育教学效果不理想。而利用情景课堂,则能改变学生被动参与、被动学习的弊端,让学生在运动中释放压力,感受其中的乐趣和活力,从而主动投入到体育活动中。
例如,在投掷练习中,学生需要掌握投掷技巧,将轻物掷远。很多学生练习十几分钟后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再加上体力消耗较大也会让学生感到无趣没劲。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设计“飞纸飞机”游戏情景,学生自己折纸飞机,然后通过“试飞”环节感受原地投掷的发力、力度控制等要领。待学生掌握这些要领后,就可以把学生分为六人组,每组围成一圈,学生轮流投掷纸飞机,这时候,纸飞机需要“飞”向特定的同学,这位同学接着就要确定下一个目标,接力“飞”下去。在投掷过程中,学生会一起讨论怎样才能投掷准确、发力适当,怎样做到发力协调,怎样才能更好地控制投掷路线。这样的情景课堂,不但能激发学生活动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协作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活动的无穷乐趣。
二、以模仿情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教师要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创设模仿情景。通过模仿情景,建立起示范、模仿、自主运动的桥梁纽带,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动作要领,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我们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丰富体育教学形式,让情景课堂更具应用价值。
譬如,在恶劣天气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室内课形式,让学生在室内进行练习。如在跳跃、平衡等肢体协调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模仿情境,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动画片中包含了学生要掌握的运动技巧:
小同学们去春游,走啊走,大踏步地走;一拐弯,看到一座独木桥,同学们要踮起脚来走,快点伸出手臂保持平衡吧;刚过完桥,前面又有一道小水沟,我们一起跳过去,注意保护膝盖和脚踝;田野里真美,小鸭子一摇一摆地走过来,小麻雀在树枝上蹦蹦跳跳……
看动画片的过程就是学生完成不同动作要领的过程,踏步走、平稳拐弯、踮脚走、跳跃、鸭子步、碎步跳跃,学生一边模仿动画中的动作,一边思考怎样把这些动作做好,从模仿到原创,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以故事情景化解课堂训练难点
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尤其是对一些抽象的事物和概念。所以,在做一些体育动作时,学生完成得不够标准,但是却又不知道如何去改正,每到这个时候,老师教得“心累”,学生学得“身累”,而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这时候,教师可以换一个思路,通过故事情景来帮助学生领会动作要领,从而获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练习“蹲起发力”时,很多学生不会蓄力发力,尤其是在下蹲的时候臀部翘起,膝盖前突,这样腰部很少发力,力量全部集中在膝盖和上臂,很容易造成膝盖受伤和肌肉撕伤。教师纠正动作时,学生虽然也会认真听讲,但是几乎领会不了什么叫做“下沉用力”。这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故事情景做引导:
同学们都看过《熊出没》吧,大家注意到了吗,光头强在搬木头的时候经常有一个动作,那就是双腿弯曲,手臂发力,看就是这样——教师示范光头强搬木头的动作:“同学们可以试一试,感受一下手臂向上抬,双膝用力下扎的力,这和光头强的用力方式是一样的。”
这样的故事情景,会立刻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纷纷尝试“蹲起发力”,有学生说:“我发现这样手臂最容易用力,因为腰在给我输送力量。”“是啊,这样蹲下去站得更稳,膝盖也不紧绷。”“原来这就是蹲起发力啊……”学生们兴奋起来,这个比较有难度的蹲起发力动作也在轻松的故事情景中完成了。由此可见,通过故事情景化解体育课堂的重难点内容效果理想。
四、以竞赛情景发掘学生运动潜能
体育活动带有浓厚的竞技色彩,尤其对小学生来说,他们都有强烈的展示欲和好胜心,在体育活动中总想一分高下。针对学生的这些心理,教师可以创设竞赛情景,通过模拟竞赛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活动规则,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保持昂扬斗志,改变以往被动活动的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促进学生体能素质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快速跑”教学中,需要强化学生的速度和运动稳定性,为了避免学生在活动中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可以设计模拟竞赛情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人数相同且站成一个纵队,在同一起跑线上。教师发令后,第一个学生持棒先跑,绕过标志物后原路返回,把接力棒交给下一位同学。以此类推,最先完成接力任务的一组获胜。这样的形式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奔跑速度,同时还能强化奔跑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相互协作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从而起到“以赛代练”的作用。这样的形式很受学生欢迎,在体育教学中有很高的可行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情景教学中,我们要从实际学情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行为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教学情景,改变以往模式化、教条化的教学弊端,让学生在不同情景中深入探究,更快地融入到体育运动氛围中,以此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领学生掌握运动技巧,这对于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尤其重要,在情景课堂中提升体育教育的内涵,让学生在“情景体育”中获得更美好的活动体验,有效地促进核心素养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碰娇.情景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运用探索[J].考试周刊,2020(49):104-105.
[2]袁马清.情景教学法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应用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9):160-161.
[3]王艳君.情景教学法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应用[J].学周刊,2019(06):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