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作者】 唐洪蜜
【机构】 四川省开江县任市初级中学
【摘要】随着教育大纲的不断升级与改进,课堂中合理渗透德育已经成为对教师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只有在各学科教学中实施全面、全方位渗透,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蕴含有很多有关德育方面的因素。然而,目前很多初中英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都没有切实地加强德育的融入,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其未认识到在教学中融入德育的重要性。【关键词】英语课堂;德育教育;策略探讨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注重于提高学生英语水平而忽视德育。初中教育处于学生人生成长的关键期,对树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英语作为语言类的学科,本身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尽管其中蕴含的文化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所不同,但是在基本的道德素养这一层面还是有着很多的共同之处,因此,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可以将里面所蕴含的基础道德素养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一、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挖掘德育因素
如果想要在初中英语教育的过程中有效地去实施德育教育,教师就应该在备课的过程中去仔细的钻研和学习教材内容,应该清晰准确的去明确教育的目的,继而有目的和计划的将德育教育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去,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收到德育教育的熏陶。在将德育教育内容灌输给学生们的时候,教师应该科学合理的引导着学生们去学习,给学生们表达的机会和舞台,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的去接受德育教育的内容。
二、利用我国传统节日,促使学生产生民族认同感
通过对初中英语教材的研究发现,其中存在有很多有关西方国家节日的内容。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学生开始崇尚庆祝西方国家的节日,像情人节、万圣节、平安夜、圣诞节等。虽然在经济全球发展的背景下,我们要接纳国外的文化,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民族和文化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为此,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德育时,可以借助教材中有关西方文化的内容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与民族精神融入其中,在中西方文化的相互碰撞中,促使学生产生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开展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对相关英语知识进行灵活应用,学会用英语进行交际交流。也就是说,英语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若想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具体的教学中,就应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入生活中的相关元素,增加英语教学的生活气息,这样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深入到英语教学中,从而实现对学生有效的德育教育。
四、用笔渲染,写作中的德育渗透
写作与阅读是相辅相成的,阅读是写作的前提,而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很多初中生英语写作不够理想,主要原因就是词汇量和阅读量不足,再有就是缺乏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教师在培养学生写作时,不妨换一种角度,将故事、电影片段、现实案例等进行融合,通过前期的分析讨论进行铺垫,积累写作素材,再通过“空白填补”让学生以口头叙述的形式补充后面的故事发展线,既锻炼了口语,又激发了想象力,然后随着自己的创想进行续写,将所思所想表达出来。
五、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建德育教育情境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不论是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入手还是从其性格特点来看,对于各种新鲜好玩的事物兴趣还是比较高的,那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初中英语教师只是简单地、直接地、粗暴地融入德育教育,那么学生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其上课的专注度会大幅下降,而且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那么,为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融入德育教育,教师就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寻找更加有趣味性、新鲜感的教学策略,把学生带入到课堂学习状态中。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独特的教学辅助工具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那么教师就可以科学使用多媒体技术,考虑如何通过多媒体技术来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从教学实际来看,多媒体技术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图片、视频、音频等学习载体,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物质载体来创建良好的德育教育情境,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当中学习质量也会更高。
六、打造优质环境,提高德育教育质量
课堂环境的好坏能直接影响知识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传统观念下教师使用单一口头叙述方式讲解知识,师生之间缺少有效互动,学生之间也没有思想交流的机会,在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下的学生逐渐失去了对英语知识内涵的探索兴趣,他们逐渐产生厌学心理,甚至还会出现弃学现象,不利于初中生未来的发展。因此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通过打造优质环境的方式来完成课堂的构建,在此期间应丰富教学形式、增加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充分感觉到英语语言的魅力,与此同时提高教学的开放度,借助微课素材完成翻转课堂的构建,让学生能够在思维逐渐开阔的前提下畅所欲言。如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共同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在此期间他们能够丰富自身的英语见识,也能有意义地规范个人用语,最终实现人文素养的发展。
七、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道德标杆
教师是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接触最多的人,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日常行为习惯、为人处事准则等诸多方面产生影响。教师需要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以自身的言行帮助学生对价值观念以及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进行引导。例如,教师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对待学习时,自身需要具备刻苦钻研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在教学工作中秉持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态度,由此感染学生。在教学工作中,以鼓励或商量的口吻对学生进行提问,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感知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及和蔼可亲。通过教师的镜面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能够产生正向调整,既强化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又使英语教学的德育效果得到提升。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渗入德育文化教育不但可以更加高效地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体系,改正学生们偏执错误的英语学习观念。故而,伴随着德育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们的道德品质才可以得到有效提高,这样才可以在真正意义上落实我国基础教育的“以德育人”教学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金华.基于初中英语课堂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分析[J].校园英语,2020(11):58-59.
[2]赵静.英语课堂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初中学生核心素养[J].校园英语,2021(04):231-232.